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是第一次读刘同,同为infj,有很多共鸣。
序言过后颇感乏味,或许这书只适合献给粉丝
喜欢刘同已经很久了,一直都很关注和阅读他的文字,我喜欢他讲故事娓娓道来的语气,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这本书跟以往真的不一样。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他与焦虑的自己抗衡,又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也在鼓励着现在的自己。他对读者真的毫无保留,写下的文字在疗愈自己的同时,也在治愈着爱他的读者。 等一切风平浪静,再去看人生花开。
一拿到书周日上午一口气读完了,第一部分的父亲部分写得过于感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两次,自古亲情的能量最动人。除此以外,后面的篇章有很多成熟后自醒的认知,以自己为核心,遵循内心的需求,放低甚至忽略社会标准化的常规期待,努力让自己比自己更好,而不是和外界攀比,成年人看到这个很有共鸣。幸运的是,我在更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这点,所以专注内心的丰盈而不是外部的喧闹让我受益良多。所以读到新书我感觉很亲切,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发言人。这是一本一口气就能顺畅读完的书,很多情感思语是完全共鸣的,因此感觉就是一本心书。我甚至有把作者每个时期的书再全部读一次的想法,想看到少年青年中年不同时期的追求以及变化,给年轻人一些启迪和鼓励,作者本身也是一个很优秀的范本。
从微博上来的,之前没读过刘同的其他作品,这本书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有种推心置腹想要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劲儿,这股劲买单的人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的确能从书中读到了一些共鸣,毕竟全书的选题就是与家人朋友的聚散别离,以及作者二十年来经历的事业坎坷,这些选题必定会让人有代入感的,但你说是好的文学作品不至于,这就像是一个博主和你在碎碎念,分享者他的二十年人生片刻,听过就好。
大半天就能读完。怎么说呢,我不否认作者的文字曾经在我20出头的时候鼓舞到我。但如今,读起来更像是公众号里的小作文,文字全是粗浅的日常描述和个人感悟,一开一关之间就忘记的程度,可能已经到了这些文字感动不了我的年纪了吧…可我还是花钱买了书的
作为媒体人,他是懂得自我营销和作品营销的,但畅销不一定源于内容本身。每隔两年他就把自己的小伤感、小情绪、小感叹集结成一本书,该佩服他的笔耕不辍和在写作道路上的坚持?或许第一次读他的作品,会被其中某些句子和情绪感触到,但同质化的情绪和感叹在几本作品中出现,这些文字就变得寡淡如水,激不起内心的一点波澜,甚至书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2分,1分给他的坚持,1分给他的营销。
很少给书打这个分,全靠营销,憎恶现在的图书营销套路
40+的刘同依然脆弱敏感 被年少深深刺痛的同时也被深深治愈和羁绊 他用文字将其中的细节与情绪一一记录 作为读者也有幸在迷茫时嗅到了远处的花香
朋友在我生日当天极力推荐,我去店里买回来,读一下目录天都塌了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刘同写的书就是青春疼痛文学,觉得很做作很幼稚。 从上学的时候我就很爱读他的文字,直到现在,就像是触发了任务一样,他只要出书,我就会看。 神奇的是,每次都有能戳动我的地方。 他不年轻了,我也不年轻了。 可他还在成长,我也还在成长。 真好。
相比以往作品,稍微少了矫情做作,多了些成熟与沉淀,话里行间更加深刻了。整体感悟就是减少内耗,学会自洽。
感觉这书分错了类,应该分到情感/生活…… 像是在读安东尼,浓浓的“文青”感……或许初高中那时候的我会喜欢吧……(怎么做到又质朴又装腔的呢😂)
我想这是刘同至今写的最成熟的一本书
现在还有这种毒鸡汤?!
“人生的幸福不是和人比较,而是活在自己可控的生活里。”
朋友送的,看完的唯一感受是:虽然作者42了但文青味依然不减。
一般般
别急,等一切风平浪静。好吧,我喜欢这句祝福,谢谢。
上市的第一时间就下单了,连续的加班和琐碎之事让我舍不得翻开这本书,今天周六,雨,读作家中一口气读毕。同哥恰巧大我11岁,从他的第一本书开始至今,虽未曾谋面过,但总觉得他是我一个无比熟悉的老朋友,好似时光错位一般,用每一本书的文字来提前为我探清我未曾涉足的人生下一个十年。关闭朋友圈是一件我不知道他做了同时我也做了的事情。不去关注别人这件事我是在强迫自己去践行的,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做到心如止水,但效果渐入佳境。我们生而为人本身就没有那么多应该、必须,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吧。在偶有难过的时候,停下来,呵护好自己的身心,然后要做的就是等待。我很庆幸,在等待的日子里,数十年如一日有一个自己的爱好——阅读。幸好有阅读的习惯和兴趣,这一团翔一般的生活才变得没那么难以忍受。希望我们都越来越好。
> 等一切风平浪静
38 有用 一颗桃子 2024-07-07 18:44:31 北京
是第一次读刘同,同为infj,有很多共鸣。
24 有用 努力在人间清醒 2024-07-26 23:52:25 山西
序言过后颇感乏味,或许这书只适合献给粉丝
28 有用 紫一 2024-07-01 14:38:27 上海
喜欢刘同已经很久了,一直都很关注和阅读他的文字,我喜欢他讲故事娓娓道来的语气,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这本书跟以往真的不一样。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他与焦虑的自己抗衡,又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也在鼓励着现在的自己。他对读者真的毫无保留,写下的文字在疗愈自己的同时,也在治愈着爱他的读者。 等一切风平浪静,再去看人生花开。
29 有用 曼佳 2024-07-01 22:44:14 浙江
一拿到书周日上午一口气读完了,第一部分的父亲部分写得过于感人,忍不住热泪盈眶两次,自古亲情的能量最动人。除此以外,后面的篇章有很多成熟后自醒的认知,以自己为核心,遵循内心的需求,放低甚至忽略社会标准化的常规期待,努力让自己比自己更好,而不是和外界攀比,成年人看到这个很有共鸣。幸运的是,我在更早以前就认识到了这点,所以专注内心的丰盈而不是外部的喧闹让我受益良多。所以读到新书我感觉很亲切,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发言人。这是一本一口气就能顺畅读完的书,很多情感思语是完全共鸣的,因此感觉就是一本心书。我甚至有把作者每个时期的书再全部读一次的想法,想看到少年青年中年不同时期的追求以及变化,给年轻人一些启迪和鼓励,作者本身也是一个很优秀的范本。
18 有用 mubu 2024-07-13 17:10:03 广东
从微博上来的,之前没读过刘同的其他作品,这本书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有种推心置腹想要让读者产生共鸣的劲儿,这股劲买单的人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的确能从书中读到了一些共鸣,毕竟全书的选题就是与家人朋友的聚散别离,以及作者二十年来经历的事业坎坷,这些选题必定会让人有代入感的,但你说是好的文学作品不至于,这就像是一个博主和你在碎碎念,分享者他的二十年人生片刻,听过就好。
17 有用 louisewong 2024-07-21 23:41:46 广东
大半天就能读完。怎么说呢,我不否认作者的文字曾经在我20出头的时候鼓舞到我。但如今,读起来更像是公众号里的小作文,文字全是粗浅的日常描述和个人感悟,一开一关之间就忘记的程度,可能已经到了这些文字感动不了我的年纪了吧…可我还是花钱买了书的
13 有用 fame潘huei铭 2024-09-04 20:43:08 江西
作为媒体人,他是懂得自我营销和作品营销的,但畅销不一定源于内容本身。每隔两年他就把自己的小伤感、小情绪、小感叹集结成一本书,该佩服他的笔耕不辍和在写作道路上的坚持?或许第一次读他的作品,会被其中某些句子和情绪感触到,但同质化的情绪和感叹在几本作品中出现,这些文字就变得寡淡如水,激不起内心的一点波澜,甚至书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2分,1分给他的坚持,1分给他的营销。
11 有用 momo 2024-08-25 16:56:06 山东
很少给书打这个分,全靠营销,憎恶现在的图书营销套路
11 有用 LALATEA_97 2024-07-09 15:45:02 北京
40+的刘同依然脆弱敏感 被年少深深刺痛的同时也被深深治愈和羁绊 他用文字将其中的细节与情绪一一记录 作为读者也有幸在迷茫时嗅到了远处的花香
7 有用 Tience 2024-09-18 00:47:04 浙江
朋友在我生日当天极力推荐,我去店里买回来,读一下目录天都塌了
7 有用 道里窜天猴 2024-07-18 00:12:36 北京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刘同写的书就是青春疼痛文学,觉得很做作很幼稚。 从上学的时候我就很爱读他的文字,直到现在,就像是触发了任务一样,他只要出书,我就会看。 神奇的是,每次都有能戳动我的地方。 他不年轻了,我也不年轻了。 可他还在成长,我也还在成长。 真好。
8 有用 故泉 2024-07-24 03:50:03 广东
相比以往作品,稍微少了矫情做作,多了些成熟与沉淀,话里行间更加深刻了。整体感悟就是减少内耗,学会自洽。
8 有用 木一 2024-08-02 17:10:44 重庆
感觉这书分错了类,应该分到情感/生活…… 像是在读安东尼,浓浓的“文青”感……或许初高中那时候的我会喜欢吧……(怎么做到又质朴又装腔的呢😂)
5 有用 小卡生活样 2024-08-10 00:05:26 福建
我想这是刘同至今写的最成熟的一本书
6 有用 经得起经不起 2024-08-28 16:11:12 河北
现在还有这种毒鸡汤?!
5 有用 玊尔 2024-07-18 22:59:39 上海
“人生的幸福不是和人比较,而是活在自己可控的生活里。”
5 有用 夸泽努瓦 2024-10-08 13:04:36 福建
朋友送的,看完的唯一感受是:虽然作者42了但文青味依然不减。
3 有用 小丑鱼 2024-11-05 16:25:22 广东
一般般
2 有用 白书蓝雨 2024-07-18 23:25:03 北京
别急,等一切风平浪静。好吧,我喜欢这句祝福,谢谢。
2 有用 宇宙吃瓜群众 2024-07-13 15:05:04 陕西
上市的第一时间就下单了,连续的加班和琐碎之事让我舍不得翻开这本书,今天周六,雨,读作家中一口气读毕。同哥恰巧大我11岁,从他的第一本书开始至今,虽未曾谋面过,但总觉得他是我一个无比熟悉的老朋友,好似时光错位一般,用每一本书的文字来提前为我探清我未曾涉足的人生下一个十年。关闭朋友圈是一件我不知道他做了同时我也做了的事情。不去关注别人这件事我是在强迫自己去践行的,虽然我还没有完全做到心如止水,但效果渐入佳境。我们生而为人本身就没有那么多应该、必须,就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吧。在偶有难过的时候,停下来,呵护好自己的身心,然后要做的就是等待。我很庆幸,在等待的日子里,数十年如一日有一个自己的爱好——阅读。幸好有阅读的习惯和兴趣,这一团翔一般的生活才变得没那么难以忍受。希望我们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