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001
一、选题依据.........001
二、文献综述.........006
三、章节目的逻辑结构.........022
第一章 沦陷初期青岛伪政权的建立.........025
第一节 青岛陷落.........025
第二节 “恩”威并施:日占初青岛统治秩序的建立.........037
一、日占初期的青岛.........038
二、寻求“合作”:伪青岛治安维持会及其组织.........043
第三节 青岛职员群体与伪政权“合法性”的重构.........050
一、“得救复生之开端”:伪政权官员宣传中的七七事变.........051
二、脱党与反蒋大会.........063
三、“倒蒋必先反共”:“反共救国大会” .........074
小结.........090
第二章 青岛伪职员群体的人事结构和思想分析.........093
第一节 青岛上层伪职员群体的结构性特征.........093
一、伪治安维持会时期.........094
二、赵琪任市长时期.........107
三、姚作宾任市长时期.........120
第二节 情境与经历:以个案考察与日媾和者的政治选择及心路历程.........128
一、“爱国之心不敢后人”:胶澳督办赵琪的乱世情怀.........129
二、由激进到保守:革命者姚作宾的蜕变.........135
三、留日学生、国民党员李仲刚对日态度的转变.........144
四、外延:个案之间的普遍性规.........153
第三节 青岛市低级职员之境况.........154
一、低级职员群体的来源及社会背景.........155
二、低级职员群体的待遇和生活水平.........162
第四节 伪职员群体的思想透视.........170
一、被曲解的“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 .........171
二、矛盾体:伪职员的道德观与为官之道.........182
三、隐喻的“孤岛”文化.........189
小结.........198
第三章 形塑“顺民”:日本殖民者及伪职员群体治下的青岛.........200
第一节 日本对伪职员群体的控制与利用.........200
一、日本对伪职员的训练及奖惩.........201
二、“亲睦”之种:伪政权上层人士的交际圈.........210
三、根植媚日情怀:伪职员视察日本谈.........219
第二节 伪职员群体的政治实践.........228
一、青岛伪政府的权力运作网络.........229
二、“执政之善”与“助纣为虐”:伪政权官员行为的复杂性.........241
第三节 “新市民”的文化塑造.........253
一、“新民”中的“新青年” .........253
二、身体政治:医疗卫生与尚武精神.........264
三、“新女性”与旧伦理.........270
小结.........292
第四章 时代语境下的“汉奸”与青岛周边的抵抗.........294
第一节 战时各方的舆论博弈.........294
一、报刊舆论中的“汉奸” .........295
二、抗战时期国共的肃奸策略及特点.........301
三、转移视线:日伪的忠奸之辨与反宣传.........307
第二节 青岛周边的抗日活动.........316
一、中共在胶东的抗日武装及发展轨迹.........317
二、李先良与鲁东抗战.........329
第三节 国、共、日三角关系下的军政博弈.........337
一、国民党赵保原部的生存策略.........338
二、治安强化运动中的伪职员.........356
小结.........365
第五章 伪职员群体在战后的审判及其命运.........367
第一节 戴罪立功:国民政府接收中的“功臣” .........368
一、抗战中后期“汉奸”身份的迷思.........368
二、伪政权官员在国民党接收中的作用及影响.........372
第二节 战后青岛的肃奸运动.........378
一、裁撤伪员与地方权争:青岛肃奸运动下的“运动”肃奸.........379
二、伪职员的结局及国民政府惩奸之影响.........397
三、国民党战后审奸中的派系之争与司法混乱——以丁敬臣案为例.........404
第三节 “汉奸”与“烈士”:抗战前后国民党将领赵保原的身份转换.........418
一、从“赵宝元”到“赵保原” .........419
二、“死为国殇”:国民政府对赵保原的重构与纪念.........425
第四节 政治改造下的汉奸——以青岛伪市长姚作宾为个案的考察.........436
一、抗战胜利后姚作宾对汉奸罪的申辩.........436
二、靠拢“新人”:新中国成立后对姚作宾的改造.........443
小结.........452
结 语.........454
参考文献.........461
后 记.........477
· · · · · · (
收起)
0 有用 , 2024-12-01 10:55:13 江苏
作者博士论文修订而来,剖析了个体生命史,个体如何在大时代中的抉择。
0 有用 Mantus 2025-04-20 11:58:18 北京
丰满,扎实的研究,几则个案很见功力。
0 有用 俗尘渺渺总茫茫 2024-09-22 02:46:59 上海
本书探究抗战时期把持青岛政权的各级伪员群体,在历史情境和社会关系两方面把握伪员群体的生存逻辑,以冀挑战“合作”和“通敌”论述。作者的写作思路值得学习,在具体的主题下先铺陈史事的基础史实,再挑选出矛盾性或者特殊性的案例做重点分析,这些案例都不是随便选择,对展开问题的分析层次有帮助。第五章上佳,战后舆论、派系争夺、接收利益、个金钱运动如何影响丁敬臣案的判决,可见央地互动。作者强调对上层职员控制、拉拢和... 本书探究抗战时期把持青岛政权的各级伪员群体,在历史情境和社会关系两方面把握伪员群体的生存逻辑,以冀挑战“合作”和“通敌”论述。作者的写作思路值得学习,在具体的主题下先铺陈史事的基础史实,再挑选出矛盾性或者特殊性的案例做重点分析,这些案例都不是随便选择,对展开问题的分析层次有帮助。第五章上佳,战后舆论、派系争夺、接收利益、个金钱运动如何影响丁敬臣案的判决,可见央地互动。作者强调对上层职员控制、拉拢和文化,未点到政权本身在意识形态和组织约束上的强弱差别。阅读中有点好奇,上层职员多是晚清背景,有留日经历,他们怎么看待甲午和七七,文中只多说七七。谈日常生活、生存压力一面不太深入,多讲薪水和物价对比,伪员有无在商业、关税、统制上的以私牟利,这是不是战时日常?第二章第二节最后标题“普遍性规”没明白意思。 (展开)
0 有用 龙宫 渚 2024-10-22 21:46:52 广东
本书既没有以“汉奸”笼统概括,亦注意到了道德之于当时的伪职员们的压力,萃取了海内外不同角度研究之优点。 在国共日三方交锋的沦陷区里,忠与奸,善与恶并不是泾渭分明,虚情同实意经常混淆于一齐。供职于伪政权的职员作出的选择少有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指导,活动空间受限制的他们纷纷陷入道德危机之中。此时,一如上海《古今》的作者群,同样具有近代智识的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向传统文化寻找慰籍。作者从思想与具体活动两方面... 本书既没有以“汉奸”笼统概括,亦注意到了道德之于当时的伪职员们的压力,萃取了海内外不同角度研究之优点。 在国共日三方交锋的沦陷区里,忠与奸,善与恶并不是泾渭分明,虚情同实意经常混淆于一齐。供职于伪政权的职员作出的选择少有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指导,活动空间受限制的他们纷纷陷入道德危机之中。此时,一如上海《古今》的作者群,同样具有近代智识的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向传统文化寻找慰籍。作者从思想与具体活动两方面考察发现,留存于伪职员脑中、带有传统文化色彩的思维方式(人情、乡土情怀、英雄情结等)比起朦胧的民族/国家意识更能影响他们的行为。 八年抗战使新颖的民族国家意识如狂风暴雨般洗去传统文化的印迹,处于新旧交替中的不少伪职员或许该在被谴责惩罚的同时得到些许同情和进一步的区分。 (展开)
0 有用 Psycho仙 2025-04-21 23:29:11 山东
日文资料非常翔实,文笔也好,很好读的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