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电影《邪不压正》原著作者自述传奇人生,阿城感叹他的文字“文章一到了风度,就学不了啦”
☆ 陈丹青、贾樟柯、姜文、李梦、王德威、张艾嘉、张大春诚挚推荐
☆ 抗战逃难,金门服役,拜叶嘉莹为师,就职联合国,与张艾嘉情同父女……“最后的老嬉皮”生前绝响
☆ 老顽童自有真性情:人生就是这样,相聚一场,欢欢乐乐,然后曲终人散
☆ 回望百年烟云,抗战中奔波养家的升斗小民,绑架自行车的台湾黑帮,特殊年代的躁动不安……感知大时代中的细节和温度
—————————
电影《邪不压正》原著作者张北海在八十高龄时,开始书写自己一生的故事。作者在自序中提到“什么动物早上四,晚上三”,谜底即是“人”,这本书就是他的“早上四,晚上三”。
抗战时期,父亲不愿向日本人投降,母亲不得已带着几个孩子从天津向后方撤离,跨过黄河,抵达西安,最后一家人在重庆团聚;少年桀骜不驯、被父亲赶出家门,...
☆电影《邪不压正》原著作者自述传奇人生,阿城感叹他的文字“文章一到了风度,就学不了啦”
☆ 陈丹青、贾樟柯、姜文、李梦、王德威、张艾嘉、张大春诚挚推荐
☆ 抗战逃难,金门服役,拜叶嘉莹为师,就职联合国,与张艾嘉情同父女……“最后的老嬉皮”生前绝响
☆ 老顽童自有真性情:人生就是这样,相聚一场,欢欢乐乐,然后曲终人散
☆ 回望百年烟云,抗战中奔波养家的升斗小民,绑架自行车的台湾黑帮,特殊年代的躁动不安……感知大时代中的细节和温度
—————————
电影《邪不压正》原著作者张北海在八十高龄时,开始书写自己一生的故事。作者在自序中提到“什么动物早上四,晚上三”,谜底即是“人”,这本书就是他的“早上四,晚上三”。
抗战时期,父亲不愿向日本人投降,母亲不得已带着几个孩子从天津向后方撤离,跨过黄河,抵达西安,最后一家人在重庆团聚;少年桀骜不驯、被父亲赶出家门,见证了台湾五十年代光怪陆离的社会;二哥是宋美龄的专机飞行员,因飞机失事英年早逝,留下一个女儿,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张艾嘉;成为联合国官员,在世界各地工作周游,拥有独一无二的见闻经历;及至暮年,重回山西老家,探寻故里人情;在风烛之年与初恋重逢。
人生就是这样,相聚一场,欢欢乐乐,然后曲终人散。这些简洁平静的文字含有洞明世事的豁达与幽默,也是一位老顽童留给世间最后的礼物。
——————————
【评论】
张北海的文章有一种特殊风度,文章一到了风度,就学不了啦。——阿城
他是我从小最崇拜的人。……我是唯一可以穿得进他牛仔裤的家人。这么说我们就是亲到曾经穿同一条牛仔裤的父女。——张艾嘉
听张北海说故事像饮年份老酒,初时只觉得顺口,后来就知道是真滋味了。——詹宏志
张北海的《去后方》里有令我十分动容的一幕:他的二哥早母亲和弟妹的逃难之行一步,逃家了。行前曾经带着五岁的张北海吃过一次冰激凌,算是一个不必言说的告别吧。二哥最后的话语是:“你们吃,我先走了。”我第二次读到这一段上,不由得泪水盈眶。——张大春
我在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好朋友,他们一定对这个城市有很深厚的感情,彻底知道这地方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点一滴。如果你很幸运的话,去纽约,和张文艺逛街,他便会把每一座大厦,甚至每一棵树的历史清清楚楚地讲给你听,古语中的如沐春风,便是这种感觉。——蔡澜
张北海真性情的人,他管谁德高望重,他一向厌恶规范,不按牌理出牌,不是吗?——王宣一
早上四,晚上三的创作者
· · · · · ·
-
张北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张北海,本名张文艺,祖籍山西五台,1936年生于北京,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退隐纽约,著作随缘。
1970年代起,张北海的家成了初抵纽约的华人了解这座城市的必到之地。阿城、陈丹青、张大春、王安忆、李安、张艾嘉、罗大佑、李宗盛等人,都是从他的客厅里认识纽约的。1990年代,从联合国退休后,张北海转而虚构《侠隐》,写尽出生地老北京的无限风情。文笔老道,笔下风流,既透露出他骨子里的中国气质,又显示出十足的洋派作风。这部小说被姜文改编为电影《邪不压正》。
2022年8月,张北海仙逝于纽约。
目录 · · · · · ·
1. 去后方
2. 重庆三年:飞虎队、原子弹和风雪夜归人
3. 从北京到台北美国学校
4. 赶出家门
5. 龟驮碑事件
6. 自以为聪明
7. 我脑海中的五十年代台湾
8. 一笔没有还的债
9. 那年秋天我在溪边
10. 金门与我
11. 太平洋乐园
12. 蓝宁
13. “瓦瓷”和“瓦瓷塔”
14. 哥本哈根
15. 巴基斯坦两天半
16. 东非事件
17. 那年东非夏夜
18. 五台山上,五台山下
19. 五台山下金岗库
20. 一个十字街口
21. 我的初恋
22. 小妹儿
附 录
我的半个父亲 张艾嘉
纽约张北海在台湾的时候 詹宏志
从文艺怀北海 张大春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我不记得其他兄姐是什么时候去的后方,但是二哥出走之前,我倒是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 好像是他出走之前两天,他带我和奶妈去天津“一品香”(“四品香”?)吃冰激凌。他给杨妈和自己买了两个蛋卷草莓,给我买了巧克力。 快吃完的时候,他取出一块大洋给了杨妈,说文艺喜欢吃巧克力和草莓冰激凌,有空买给他吃,然后补上一句:“你们吃,我先走了。” 二哥就真的跑掉了,没有告诉任何家人。只是在他逃走之后我们才发现,他还偷了我叔叔两百块大洋。 我后来回想这段往事,才意识到二哥最后那句“我先走了”的双重含义,他像是在和我及杨妈告别。但是他又不止是从天津出走,我们是逃难,他是逃家。等我们到了重庆,才知道他已经考取了中国空军官校,也从政大退学。可是位于杭州笕桥的官校已被日军占领。我这才听说他马上就要去美国。当时国家没有能力训练空军。他们这一期,是在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州的美国空军官校毕业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 去后方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早上四,晚上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早上四,晚上三"的人也喜欢 · · · · · ·
早上四,晚上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昆明飘雪,开卷读此书,感受穿越时空的共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几天,在得到 APP 的推荐书目中,偶然发现这本标题极为简约的《早上四,晚上三》。读上几页,发现是写那些年的大陆和台湾那些年的作品,当时并不认识作者,更不知道电影《邪不压正》是以张先生的作品《侠隐》改编而成。这本书作为张北海先生的遗作,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他个人一... (展开)
又在民国人物里沦陷了

大时代中的微芒:感悟张北海的传奇人生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床头书 (solidaire)
- 陆智昌设计 (Li)
- 收集好看的封面 (Xiaojin)
- 求推荐80岁以上学者的回忆录、传记或口述 (arlmy)
- 文景2024出品 (文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3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早上四,晚上三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四火火火火 2024-08-27 14:34:54 山东
相当有个人魅力,行文潇洒快意,追忆篇章更像是追寻那些儿时模糊的影子,火车路过济南时母亲在停靠时买的那两只德州烧鸡记了一辈子,一生传奇跌宕可以说是精彩,大隐隐于市,欣赏他对“从来”这种情感的自述,无论是几岁,但凡是新的感受体验都算数,一行字自我概括的一生,可见心性肆意飞扬。
1 有用 江南小野田 2024-10-20 23:29:05 上海
逃难的经历写得还有一些可读性,可惜记忆能找到的太少了,只有一些食物滋味;想看的部分又不能提,60年代的台湾学生帮会又不免让人想起杨德昌的电影;后面就可看可不看了。
4 有用 无人售票 2024-07-18 13:56:27 北京
用张大春给全书写的那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叩寂寞而求音”。
1 有用 烟斗客甲 2024-08-04 15:14:07 浙江
张北海(1936-2022 )本名张文艺的早上和晚上的往事;1942年夏天津家中,张北海5岁,他的妈妈杨慧卿收拾行李,二姐张文芳14岁,三姐张文芝10岁,他的父亲张子奇是交通部天津电话局局长,他有秘密电台并在英租界因此一开始没有撤离,张子奇去了重庆,日本人打算威胁法国修女办的幼儿园的张北海逼他回来,他跟着父亲同事坐车进入英租界前后面的日本车追上来盯着看但没有拦截,这是个信号;张北海有两个哥哥三个姐... 张北海(1936-2022 )本名张文艺的早上和晚上的往事;1942年夏天津家中,张北海5岁,他的妈妈杨慧卿收拾行李,二姐张文芳14岁,三姐张文芝10岁,他的父亲张子奇是交通部天津电话局局长,他有秘密电台并在英租界因此一开始没有撤离,张子奇去了重庆,日本人打算威胁法国修女办的幼儿园的张北海逼他回来,他跟着父亲同事坐车进入英租界前后面的日本车追上来盯着看但没有拦截,这是个信号;张北海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大姐和姐夫张桐已去重庆,大哥张文华在西南联大读书,二哥张文庄(张艾嘉父亲)也去了后方,他临走前带着杨妈和弟弟去一品香吃冰淇淋,还拿出一块大洋给杨妈以后买巧克力给弟弟吃就离开了,他考取了中国空军官校,去美国西部科罗拉多美国空军官校学习;母亲带四个孩子(还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出发被建议多带美元而不是黄 (展开)
1 有用 黄克思 2024-10-24 13:55:22 四川
没啥意思也说不出特别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