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词曲史》界定了词曲的概念,研究对象,并追溯词曲的起源与发展初期,探讨其与音乐、诗歌以及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其形成的影响。
同时《中国词曲史》也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词曲发展历程的学术专著,最初成书于20世纪早期,本次再版增加了精美插图,配以清晰的章节结构和历史脉络,将词曲与历史的结合讲述,为读者带来精彩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 · · · · ·
王易,原名朝综,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语言学家,国学大师,工宋诗,擅书法,1907年考入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12年毕业。先后执教于心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著有《修辞学通诠》《词曲史》等。
目录 · · · · · ·
导 言/ 001
明义第一/ 005
(一)词之意义/ 005
(二)曲之意义/ 009
(三)词曲之界/ 012
溯源第二/ 015
(一)汉魏乐府/ 019
(二)南北朝乐府/ 022
(三)隋唐乐府/ 027
具体第三/ 033
(一)唐代词体之成立/ 033
(二)唐五代诸词家/ 059
衍流第四/ 079
(一)宋初乐曲之概况/ 079
(二)北宋慢词之渐兴/ 086
(三)南宋词之极盛/ 098
(四)两宋词流类纪/ 103
析派第五/ 123
(一)北宋诸词家/ 124
(二)南宋诸词家/ 148
(三)金诸词家/ 172
构律第六/ 179
(一)调谱/ 180
(二)韵协/ 204
(三)四声/ 211
(四)五音/ 213
启变第七/ 217
(一)由词入曲之初期/ 218
(二)宋金戏曲之蕃衍/ 233
(三)元代戏剧之完成/ 237
(四)元曲本及其作家/ 244
(五)元诸词家/ 277
入病第八/ 293
(一)明代词学及其作家/ 294
(二)明代曲学/ 310
(三)明曲本及其作家/ 315
振衰第九/ 329
(一)清代词学之振兴/ 330
(二)清诸词家/ 340
振衰第九/ 329
(一)清代词学之振兴/ 330
(二)清诸词家/ 340
测运第十/ 367
(一)词曲之现状/ 367
(二)词曲之前途/ 373
(三)清代戏曲之盛衰/ 375
· · · · · · (收起)
明义第一/ 005
(一)词之意义/ 005
(二)曲之意义/ 009
(三)词曲之界/ 012
溯源第二/ 015
(一)汉魏乐府/ 019
(二)南北朝乐府/ 022
(三)隋唐乐府/ 027
具体第三/ 033
(一)唐代词体之成立/ 033
(二)唐五代诸词家/ 059
衍流第四/ 079
(一)宋初乐曲之概况/ 079
(二)北宋慢词之渐兴/ 086
(三)南宋词之极盛/ 098
(四)两宋词流类纪/ 103
析派第五/ 123
(一)北宋诸词家/ 124
(二)南宋诸词家/ 148
(三)金诸词家/ 172
构律第六/ 179
(一)调谱/ 180
(二)韵协/ 204
(三)四声/ 211
(四)五音/ 213
启变第七/ 217
(一)由词入曲之初期/ 218
(二)宋金戏曲之蕃衍/ 233
(三)元代戏剧之完成/ 237
(四)元曲本及其作家/ 244
(五)元诸词家/ 277
入病第八/ 293
(一)明代词学及其作家/ 294
(二)明代曲学/ 310
(三)明曲本及其作家/ 315
振衰第九/ 329
(一)清代词学之振兴/ 330
(二)清诸词家/ 340
振衰第九/ 329
(一)清代词学之振兴/ 330
(二)清诸词家/ 340
测运第十/ 367
(一)词曲之现状/ 367
(二)词曲之前途/ 373
(三)清代戏曲之盛衰/ 375
· · · · · · (收起)
中国词曲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现代人难以拒绝的古代韵律之美||中国词曲史
看到“词曲”二字,我不禁想起了杜甫那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假如要让我唱出来,我就会想起根据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的歌曲《花好月圆夜》,“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想90后应该很熟悉这首红极一时的...
(展开)

现代人难以拒绝的古代韵律之美||中国词曲史
看到“词曲”二字,我不禁想起了杜甫那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假如要让我唱出来,我就会想起根据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编的歌曲《花好月圆夜》,“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想90后应该很熟悉这首红极一时的...
(展开)

精美刷边,一眼沦陷的文化经典
一大波古代著名词曲作家和词曲作品来袭~!这个词曲虽不是我们现在歌曲里的词和曲,但却和古时候的词曲有着相同的现实功用。 说得有点绕嘴,其实也不难理解。还记得那个流传很久的“旗亭画壁”的故事吧,故事里说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在酒楼,听到歌女在弹唱助兴,于是通过歌女...
(展开)

“中国词曲 传承千年的韵律之美”
词曲是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我门不能忘记的文化瑰宝,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简直是刻在每一个国人的DNA里面。 而王易先生的这本《中国词曲史》带我们感受几千年间的绝美诗曲,很难想象这样一本书出版已经近百年了,而我到现在才发现它,并阅读它。 我错过...
(展开)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哪一次的遇见,不是惊艳
我想这世间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有中国这样的文化底蕴。如果说浪漫,也没有哪个国家抵得过中国的浪漫。国人的浪漫浸润着五千 年文化的底色,它不似玫瑰的浮夸,却有着玫瑰的惊艳。 · 我们爱好古诗词,是爱它的韵律,爱它的意境,爱它三言四字的汹涌爱意,爱它只言片语间的无限惆怅...
(展开)

不仅涨姿势,还是艺术品,一书览尽中国词曲风华
胡守仁先生曾说,国民时期江西的著名学人中唯王易既能讲又能写。而其著作的《乐府通论》、《国学概论》和《词曲史》等均为学术精品。 多次重版后,这本《中国词曲史》全新的精美装帧和刷边工艺,让人不仅在书中感受到唐诗的豪放,宋词的婉约,元曲的通俗生动,看到了古代文人们...
(展开)

如果今年只读一本书,我强烈推荐这一本!!
一字一词、一词一曲,皆乃民族文化之精髓,溯其源流,深远悠长。正如本书所述,中华历史体系博大精深,词曲历史虽仅为其一隅,然其历史之悠久,变化之繁复。欲深入全面地探究词曲之发展,实非易事。 . 然而,研究与学习词曲历史至关重要,能将此浩瀚历史浓缩于一书之中,更是难...
(展开)

一本书讲明白了中国词曲的来龙去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词曲史》是王易出版于1932年的一部作品,不敢想象,在当时那种炮火风飞、资料短缺的年代,王易能静下心来专门研究古代词曲,着实不易。 王易是国学大师、语言学家,他博学多才,擅长诗词,先后在心远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大学任教。 《中国词曲史》的结构非常清晰,... (展开)
一本书讲透《中国词曲史》
《中国词曲史》,作者是王易,由应急管理出版社出版。 作者王易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诗词造诣,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词曲演变的壮丽画卷。从汉魏乐府到南北朝乐府,从隋唐乐府到唐宋词坛,再到元明清的戏曲盛世,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代表性作品。 《中国词曲史》这...
(展开)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