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经典教材,按需阅读。主要精读了前六讲、十一讲、十六讲、十七讲,其余的基本泛读。
深圳行政学院在售书
快速翻阅。由于作者专业的原因,这本书比较侧重于历史探究和史料搜集,同时也有专门篇章介绍敦煌的语言文字资料、文学资料、艺术资料等,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必备的导引。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刘屹教授评价这本书:“既是初学者学习敦煌学的入门津梁,也指明了意欲深入敦煌学研究的必经门径;既是中国敦煌学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国际学界公认的敦煌学标准教科书。”
当得上教材。
经典!
需要买来珍藏
最好的“敦煌学”入门书!
荣新江的作品充满了详细的论证和严谨的逻辑。 其中第五讲敦煌宝藏的收藏与整理是满世界找敦煌的缩略版
内容相当丰富,信息量极大。前半部分详述敦煌历史。回顾以斯文赫定、斯坦因为代表的西方对新疆各地文化宝藏的掠夺过程。分析了欧美各国所获敦煌吐鲁番文献的不同,以及欧美学者利用这些文献对东方学特别是汉学研究的成果。9-16讲,介绍了敦煌学研究对中国学术研究的贡献。涉及隋唐五代政治、经济、制度史,中古人口、佛教、僧尼、民俗等社会史,吐蕃王朝史、吐蕃统治敦煌、禅宗入藏、甘州回鹘和西州回鹘、于阗王国研究等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敦煌材料在佛教道教文献学和佛教史道教史等方面的价值,敦煌文献中保存的经、史、子、集四部书籍的情况,以及敦煌石窟形制、雕塑、壁画、图案的基本内容、时代演变和图象角度的丰富内涵等。17、18介绍了敦煌写本学和敦煌写本的真伪辨别,包括敦煌写本纸张、装潢、形式、书体等基础知识,以及辨伪原则。
教材
非常全面,引人入胜
基本可以认为是敦煌学学术史十八讲,感觉和敦煌学十八讲,还差一个精简的过程。内容有些庞杂,同时一些基本问题也做了细致论证,但总感觉还“隔”着一层。
条理清晰,文字流畅,信息量大但不觉枯燥,很适合入门读者。
雅俗共赏
> 敦煌学十八讲
4 有用 Arkent 2024-10-27 21:16:24 天津
经典教材,按需阅读。主要精读了前六讲、十一讲、十六讲、十七讲,其余的基本泛读。
2 有用 不识不知不牢骚 2025-03-09 23:25:08 广东
深圳行政学院在售书
2 有用 silmarillion 2025-02-18 14:51:23 北京
快速翻阅。由于作者专业的原因,这本书比较侧重于历史探究和史料搜集,同时也有专门篇章介绍敦煌的语言文字资料、文学资料、艺术资料等,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必备的导引。
2 有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4-11-06 15:32:04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刘屹教授评价这本书:“既是初学者学习敦煌学的入门津梁,也指明了意欲深入敦煌学研究的必经门径;既是中国敦煌学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国际学界公认的敦煌学标准教科书。”
1 有用 谭夏阳 2024-12-11 18:29:00 广东
当得上教材。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4-08-16 18:40:20 湖北
经典!
1 有用 白木槿 2025-02-15 17:24:45 浙江
需要买来珍藏
1 有用 andgoal 2025-04-03 11:41:52 河北
最好的“敦煌学”入门书!
1 有用 Hansen 2025-04-20 11:12:57 上海
荣新江的作品充满了详细的论证和严谨的逻辑。 其中第五讲敦煌宝藏的收藏与整理是满世界找敦煌的缩略版
1 有用 赤羽 2024-12-03 10:23:01 北京
内容相当丰富,信息量极大。前半部分详述敦煌历史。回顾以斯文赫定、斯坦因为代表的西方对新疆各地文化宝藏的掠夺过程。分析了欧美各国所获敦煌吐鲁番文献的不同,以及欧美学者利用这些文献对东方学特别是汉学研究的成果。9-16讲,介绍了敦煌学研究对中国学术研究的贡献。涉及隋唐五代政治、经济、制度史,中古人口、佛教、僧尼、民俗等社会史,吐蕃王朝史、吐蕃统治敦煌、禅宗入藏、甘州回鹘和西州回鹘、于阗王国研究等民族史和中外关系史,敦煌材料在佛教道教文献学和佛教史道教史等方面的价值,敦煌文献中保存的经、史、子、集四部书籍的情况,以及敦煌石窟形制、雕塑、壁画、图案的基本内容、时代演变和图象角度的丰富内涵等。17、18介绍了敦煌写本学和敦煌写本的真伪辨别,包括敦煌写本纸张、装潢、形式、书体等基础知识,以及辨伪原则。
0 有用 巴布工程师 2025-01-18 10:43:11 陕西
教材
0 有用 名酒 2025-05-08 11:39:16 广东
非常全面,引人入胜
0 有用 雲軾 2025-04-20 17:07:59 北京
基本可以认为是敦煌学学术史十八讲,感觉和敦煌学十八讲,还差一个精简的过程。内容有些庞杂,同时一些基本问题也做了细致论证,但总感觉还“隔”着一层。
1 有用 路上的路姐姐 2025-01-23 22:29:33 北京
条理清晰,文字流畅,信息量大但不觉枯燥,很适合入门读者。
1 有用 just-connected 2025-01-12 18:29:43 德国
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