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封底名家推荐语行间距没有统一,对我这种强迫症极不友好,但书的内容对我这种国学根基薄弱的人来说是极好的,可以说是赏心悦目。
武汉大学组织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题课堂的12位老师写的通识读本,主要关注于先秦时期的经子之学的文学奥义与唐诗不同类型的诗学成就,以及以《红楼梦》为对象的明清小说的文本细读,内容较为通俗易懂,既适合向大学、中学生普及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新式教学方法,若对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精神有认知需求的读者,不妨一试。
传统文化普及读物,适合学生入门了解或大众休闲。 每一部分都类似专题阅读类的导读,用作者的逻辑串联起关联内容。文学部分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更贴近生活、更易读,儒学部分要看个人兴趣了,禅道里面《道德经》里的部分内容个人比较喜欢,可能是敢于说出了一些现实的道理,文史部分感觉弱了。
《史记》的体系通达独特。《史记》独创了五体结构来架构整个历史。所谓五体结构,是指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种体裁。本纪的纪是纲领的意思。所谓本纪,就是以主宰天下政局的帝王为纲,以编年形式提纲挈领地记载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这是《史记》的主干。我们可以将这十二篇本纪按照距离司马迁所处时代的远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古史,从《五帝本纪》到《夏》《商》《周》本纪。第二阶段是近古史,包括《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第三阶段是今世史,从汉高祖刘邦本纪,到吕太后本纪,再到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本纪。其次,《史记》的时间之轴也是通达的。《史记》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的五帝时代(《五帝本纪》),下到汉武帝时期(《孝武本纪》),最后,《史记》的内容也是通达的,无所不包。
比较适合入门者,若已有涉猎则不推荐
“通识”尚可,“文化”不足
九分。
观点鲜明,雅俗共赏。
20241225-20250117按照兴趣读完所有,发现我最喜欢的还是秋与春,夏有点难熬,意外的收获是冬——《文心雕龙》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史记》也引起了我对“人”的兴趣。
12部经典,12个关键词,集文史哲为一体。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我把这些元素简要概括为人类的“大智慧”。如果经典阅读仅仅停留于经典的相关“知识”,而忽略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大智慧”,那是本末倒置了,比如老子“致虚极,守静笃”,比如佛教“悟”,正如慧能所言“一念若悟,众生是佛”,就是这个道理。
很欣喜的读到了这本大学里的通识课。核心元素和基本路径是跨学科经典导读。解决了我休闲怡情之余对经典阅读的难点。这本书让我直接对中国的十二部中国文化经典照搬过来观之析之辨之悟之。这是先贤众人把精华摘出来打碎了往我这类读者嘴里塞呀!可得张大嘴巴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啊!人到中年,通过本书去解惑:何为人,何以成人,成为何人。人性与悟性,良知与爱恨,逍遥与博雅,构成中国人的内宇宙和外宇宙,内外兼修,构成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我们把这些元素简要的概括为人类的大智慧。法无定法触摸大智慧,从读这本书开始吧……
> 中国文化课
1 有用 贝哈马斯 2024-07-28 15:19:06 湖北
封底名家推荐语行间距没有统一,对我这种强迫症极不友好,但书的内容对我这种国学根基薄弱的人来说是极好的,可以说是赏心悦目。
0 有用 韧勉 2024-08-12 21:02:11 北京
武汉大学组织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题课堂的12位老师写的通识读本,主要关注于先秦时期的经子之学的文学奥义与唐诗不同类型的诗学成就,以及以《红楼梦》为对象的明清小说的文本细读,内容较为通俗易懂,既适合向大学、中学生普及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新式教学方法,若对古典文学与传统文化精神有认知需求的读者,不妨一试。
0 有用 雾凇 2024-08-21 23:04:11 北京
传统文化普及读物,适合学生入门了解或大众休闲。 每一部分都类似专题阅读类的导读,用作者的逻辑串联起关联内容。文学部分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更贴近生活、更易读,儒学部分要看个人兴趣了,禅道里面《道德经》里的部分内容个人比较喜欢,可能是敢于说出了一些现实的道理,文史部分感觉弱了。
0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4-08-22 14:13:11 山东
《史记》的体系通达独特。《史记》独创了五体结构来架构整个历史。所谓五体结构,是指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五种体裁。本纪的纪是纲领的意思。所谓本纪,就是以主宰天下政局的帝王为纲,以编年形式提纲挈领地记载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史记》本纪共十二篇,这是《史记》的主干。我们可以将这十二篇本纪按照距离司马迁所处时代的远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古史,从《五帝本纪》到《夏》《商》《周》本纪。第二阶段是近古史,包括《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第三阶段是今世史,从汉高祖刘邦本纪,到吕太后本纪,再到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本纪。其次,《史记》的时间之轴也是通达的。《史记》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的五帝时代(《五帝本纪》),下到汉武帝时期(《孝武本纪》),最后,《史记》的内容也是通达的,无所不包。
0 有用 T 2024-09-18 12:59:31 广东
比较适合入门者,若已有涉猎则不推荐
0 有用 量子拟态熊 2024-09-03 18:17:39 广东
“通识”尚可,“文化”不足
0 有用 echoz 2024-09-15 18:14:43 广东
九分。
0 有用 话别锦少爷 2024-09-17 19:33:08 广东
观点鲜明,雅俗共赏。
0 有用 LucyQ 2025-01-17 10:21:52 天津
20241225-20250117按照兴趣读完所有,发现我最喜欢的还是秋与春,夏有点难熬,意外的收获是冬——《文心雕龙》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史记》也引起了我对“人”的兴趣。
0 有用 钟婕 2024-11-20 17:04:48 浙江
12部经典,12个关键词,集文史哲为一体。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我把这些元素简要概括为人类的“大智慧”。如果经典阅读仅仅停留于经典的相关“知识”,而忽略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大智慧”,那是本末倒置了,比如老子“致虚极,守静笃”,比如佛教“悟”,正如慧能所言“一念若悟,众生是佛”,就是这个道理。
0 有用 锦瑟陬月生 2024-08-19 20:55:21 山东
很欣喜的读到了这本大学里的通识课。核心元素和基本路径是跨学科经典导读。解决了我休闲怡情之余对经典阅读的难点。这本书让我直接对中国的十二部中国文化经典照搬过来观之析之辨之悟之。这是先贤众人把精华摘出来打碎了往我这类读者嘴里塞呀!可得张大嘴巴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啊!人到中年,通过本书去解惑:何为人,何以成人,成为何人。人性与悟性,良知与爱恨,逍遥与博雅,构成中国人的内宇宙和外宇宙,内外兼修,构成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在于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审美情趣等,我们把这些元素简要的概括为人类的大智慧。法无定法触摸大智慧,从读这本书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