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期刊上看的。还行。他不试图写历史,写一墙美丽的血点子那种又惨又美的故事的时候都还凑合。我还是好期待他写情色啊。他就没本事写大故事,资料太多写得就顾头不顾腚的。北鸢燕食记那都是啥啊。炒个莲蓉炒得故弄玄虚,你搁家熬过豆沙馅你都会知道那就是一勺油的事。
【D+】《侧拱》独立性较强,与另两篇风格差异较大,关联度也较低,港版并未收录这篇。但该篇反而是唯一还能夸一夸的篇目,其叙事顺序有所巧思,选材也独特,构建了一个逃离苦难的女性农耕乌托邦,同时又以女主角收养黑人孩子阿咒的故事让故事首与尾有了和谐工整的设计,讴歌了女性的力量。但剧情相连的《浮图》《灵隐》各有各的灾难:前者主线支线狗血得一塌糊涂,难得见到葛亮这种精致典“雅”文笔包裹这么“俗”不可耐的家庭伦理故事。不是不能狗血,是不能只狗血但没思考与深度。完全无法窥见主人公连粤名的内心,也可能是被芜杂的描写遮蔽了。《灵隐》灾难在谋篇布局,前面连着《浮图》把女儿前男友变性与过世的故事交代完,直接另开一桌写新人物段河的四代家族史,最后又是女主母亲往事又是与《侧拱》联动,乱得一塌糊涂。茅奖拜拜。
葛每本都是老实男人出轨,少女生遗腹子。
形散神也散
葛亮也算成熟作者了为什么到这本了还是丝毫看不到跟前作比进步在哪呢?职业作者应该努力克服语言的惯性,遑论使用那些并不够好的、未经打磨的词句,结果书里给我来一句“小小的身体里住着老魂灵”,我以为我看小红书呢;至于父女角色形成啥对位了?真是不懂啊,哪怕天分不够身为职业作家写了这么多本了也该差不多了
不同于《北鸢》的荡气回肠,不同于《燕食记》的人间食味。 书中以百年的粤港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极其入世的故事,塑造的每一位都很立体,命运令人唏嘘。 无论是连思睿、段河还是罗仙枝或是死于变形手术台的林昭…… 他们都逃不开苦难和执念,人生是一场修行,度人度己,在近乎绝望中,他们找寻着心灵栖息之地。
葛亮正在透支我对他的好感,一本不如一本,琐碎,矫情,有种为了深奥故意打哑谜的做作。
“若不是因为段河,连思睿不知香港也有座灵隐寺。”这句葛亮前后写了七遍,像七弦琴无心弹一般幽怨。不过无心弹琴有意拍案,只因这故事的确入世,而游走在其间的却总有方外之所出世之众。那是几年前的一桩港岛奇案,耸人听闻,原本早已忘怀,年初竟在海外看到翻案重审的新闻,或有隐情,至今未果;近日又看葛亮以小说重叙,只是不耽于案情本身,转以花开并蒂各表一枝之法,分叙案犯父亲之前世,以及旁观女儿之余生,并以诸多市井烟火为枝蔓,几曲粤腔南调为底色,咿咿呀呀,缀成一段宏阔时代下的死生离合。灵隐在此,是寺也不是寺。是思睿与变性男友排异而逝前唯一一次旅行前往的杭州宝刹,也是思睿在父亲杀母入狱后重新找回心灵寄托的港岛禅寺,更是书中或有缘或无奈但终将隐匿于尘世哀歌中的万物生灵。灵气独钟,隐修证道,万人如海,云水苍茫。
好乱啊,不知所云。燕食记好歹是有主线有主旨的,这是在写啥……
读到《燕食记》,惊讶于他居然还能再往上爬这么大一截; 读《灵隐》,则是既惊讶于掉了这么多下来,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意料之中,最后更多的是感到遗憾与惋惜——前者或许是他离茅奖最近的一次了(虽然以茅奖如今的评奖秉性,连《回响》都能获奖,倒是也不意外这本可能……) 说是长篇,其实是三个短篇,所写的仍旧是葛亮最擅长的那一套——殊途同归的,彼此延续、嵌套的宿命。然而,与《朱雀》里将不同段落的故事强行黏合成整体不同,这一次似乎放弃了连点成线,任其割裂与漫漶,同时在氛围上下了苦功夫,故事常常终止在极其抓人的地方。 一再重复少女与遗腹子的情节,总觉得葛亮是怀有一个民国的梦的。时而浪漫,时而油腻。
在城市的繁华喧嚣中,一座青烟缭绕的寺院,仿佛片刻休憩之地。人的一生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塌陷与重建,一念放下,你我心底仍有一方园林,可停驻,可灵隐。
有一条评论,“形散神也散”。概括了全文给我的感觉。上下篇联系不强,说了很多背后是啥看不懂。另很多粤语没有注释,上下文理解不好懂。
试图囊括的要素过多……葛亮怎么动不动就爱牵扯百年家族历史啊
看得出来作者有心讲一段百年粤港历史,就是不怎么让人着迷,颇多狗血,最后仙枝奶为孙招🐔委实不知她怎么想的……
第一篇还好 越往后越散乱 文笔夹生 书名和封面设计加一星
只有我一个人,心如刀绞地关心罗仙枝不在了,阿咒有谁来管,阿木又怎么办。
我还是更喜欢《北鸢》和《燕食记》这般在世事沉浮、时代变迁大背景下的人情百味,有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柔光,读罢意犹未尽、荡气回肠。这一本反而有些《谜鸦》的诡异和压抑,读罢只有唏嘘。个人不喜欢那些或明或暗的关于名牌香水、某明星、某电影的描述,会打破故事的神秘感,将其从虚构拉进现实。
父篇喷涌,各人有个人的悲惨,看得我憋屈。女篇绵长,需要多次回味。但不理解为什么番外写那么长,和前面的关联不太紧。 还有,每次后记总会说什么一个人的故事能照应出粤港百年历史云云,但我觉得夸张了,这本而言没那么厚重。 因为对他有滤镜,所以觉得是篇还可以的小说,不及《燕食记》,还是打个五星吧。 印象最深的是许栩和林昭吧。前者死得惨,虽然狗血,但写出来还挺让人难受的。后者的故事情节让我想起《丹麦女孩》。
时间线太跳脱了,感觉不出来作者在写什么,写家国叙事?感觉是给杀妻的教授洗白。写人间烟火?没发现里面的吃食想表达出什么感情,除了那个夫妻肺片,对于反复出现的膶饼我是完全看不出来作者要表达啥。写父女亲情和夫妻关系?完全是负面的体现,完全没看出书底写的执念与放下、和解与告别?文字倒是好的,少点粤语方言可能降低点粤语门槛。总体给个6.5到7分吧。
故事很多地方不自然,人为编造的痕迹明显,显得不真实。然后女主角的个性和朱雀、北鸢里的女主总有想像之处,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好像宫崎骏动画的女主总有相像之处一样),角色还是不够多元化。故事并非要大起大落、矫揉造作才有吸引力,葛亮在编故事、塑造角色上还得下功夫啊!
> 灵隐
74 有用 丹阳 2024-08-07 10:10:14 北京
期刊上看的。还行。他不试图写历史,写一墙美丽的血点子那种又惨又美的故事的时候都还凑合。我还是好期待他写情色啊。他就没本事写大故事,资料太多写得就顾头不顾腚的。北鸢燕食记那都是啥啊。炒个莲蓉炒得故弄玄虚,你搁家熬过豆沙馅你都会知道那就是一勺油的事。
29 有用 蓝河的风儿 2024-08-01 16:49:58 北京
【D+】《侧拱》独立性较强,与另两篇风格差异较大,关联度也较低,港版并未收录这篇。但该篇反而是唯一还能夸一夸的篇目,其叙事顺序有所巧思,选材也独特,构建了一个逃离苦难的女性农耕乌托邦,同时又以女主角收养黑人孩子阿咒的故事让故事首与尾有了和谐工整的设计,讴歌了女性的力量。但剧情相连的《浮图》《灵隐》各有各的灾难:前者主线支线狗血得一塌糊涂,难得见到葛亮这种精致典“雅”文笔包裹这么“俗”不可耐的家庭伦理故事。不是不能狗血,是不能只狗血但没思考与深度。完全无法窥见主人公连粤名的内心,也可能是被芜杂的描写遮蔽了。《灵隐》灾难在谋篇布局,前面连着《浮图》把女儿前男友变性与过世的故事交代完,直接另开一桌写新人物段河的四代家族史,最后又是女主母亲往事又是与《侧拱》联动,乱得一塌糊涂。茅奖拜拜。
31 有用 尼罗优钵罗 2024-08-18 19:06:34 上海
葛每本都是老实男人出轨,少女生遗腹子。
24 有用 Avie 2024-08-18 23:36:59 上海
形散神也散
11 有用 马东锡 2024-11-01 09:38:58 上海
葛亮也算成熟作者了为什么到这本了还是丝毫看不到跟前作比进步在哪呢?职业作者应该努力克服语言的惯性,遑论使用那些并不够好的、未经打磨的词句,结果书里给我来一句“小小的身体里住着老魂灵”,我以为我看小红书呢;至于父女角色形成啥对位了?真是不懂啊,哪怕天分不够身为职业作家写了这么多本了也该差不多了
14 有用 文字打杂 2024-08-02 10:42:01 北京
不同于《北鸢》的荡气回肠,不同于《燕食记》的人间食味。 书中以百年的粤港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极其入世的故事,塑造的每一位都很立体,命运令人唏嘘。 无论是连思睿、段河还是罗仙枝或是死于变形手术台的林昭…… 他们都逃不开苦难和执念,人生是一场修行,度人度己,在近乎绝望中,他们找寻着心灵栖息之地。
11 有用 下午4:50 2024-10-26 15:01:30 内蒙古
葛亮正在透支我对他的好感,一本不如一本,琐碎,矫情,有种为了深奥故意打哑谜的做作。
6 有用 bookbug 2024-08-14 20:09:02 北京
“若不是因为段河,连思睿不知香港也有座灵隐寺。”这句葛亮前后写了七遍,像七弦琴无心弹一般幽怨。不过无心弹琴有意拍案,只因这故事的确入世,而游走在其间的却总有方外之所出世之众。那是几年前的一桩港岛奇案,耸人听闻,原本早已忘怀,年初竟在海外看到翻案重审的新闻,或有隐情,至今未果;近日又看葛亮以小说重叙,只是不耽于案情本身,转以花开并蒂各表一枝之法,分叙案犯父亲之前世,以及旁观女儿之余生,并以诸多市井烟火为枝蔓,几曲粤腔南调为底色,咿咿呀呀,缀成一段宏阔时代下的死生离合。灵隐在此,是寺也不是寺。是思睿与变性男友排异而逝前唯一一次旅行前往的杭州宝刹,也是思睿在父亲杀母入狱后重新找回心灵寄托的港岛禅寺,更是书中或有缘或无奈但终将隐匿于尘世哀歌中的万物生灵。灵气独钟,隐修证道,万人如海,云水苍茫。
6 有用 宝石而遨游 2024-11-09 19:21:38 浙江
好乱啊,不知所云。燕食记好歹是有主线有主旨的,这是在写啥……
10 有用 何瑶汐 2024-08-09 21:45:01 湖南
读到《燕食记》,惊讶于他居然还能再往上爬这么大一截; 读《灵隐》,则是既惊讶于掉了这么多下来,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意料之中,最后更多的是感到遗憾与惋惜——前者或许是他离茅奖最近的一次了(虽然以茅奖如今的评奖秉性,连《回响》都能获奖,倒是也不意外这本可能……) 说是长篇,其实是三个短篇,所写的仍旧是葛亮最擅长的那一套——殊途同归的,彼此延续、嵌套的宿命。然而,与《朱雀》里将不同段落的故事强行黏合成整体不同,这一次似乎放弃了连点成线,任其割裂与漫漶,同时在氛围上下了苦功夫,故事常常终止在极其抓人的地方。 一再重复少女与遗腹子的情节,总觉得葛亮是怀有一个民国的梦的。时而浪漫,时而油腻。
9 有用 希汩汩 2024-08-02 10:44:48 北京
在城市的繁华喧嚣中,一座青烟缭绕的寺院,仿佛片刻休憩之地。人的一生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塌陷与重建,一念放下,你我心底仍有一方园林,可停驻,可灵隐。
6 有用 长岛冰茶不是茶 2024-11-11 14:59:19 浙江
有一条评论,“形散神也散”。概括了全文给我的感觉。上下篇联系不强,说了很多背后是啥看不懂。另很多粤语没有注释,上下文理解不好懂。
3 有用 旷野和字的笔画 2024-09-13 23:48:01 浙江
试图囊括的要素过多……葛亮怎么动不动就爱牵扯百年家族历史啊
3 有用 小马驹 2024-12-01 18:50:00 山东
看得出来作者有心讲一段百年粤港历史,就是不怎么让人着迷,颇多狗血,最后仙枝奶为孙招🐔委实不知她怎么想的……
3 有用 硕鼠硕鼠 2024-10-14 23:00:41 北京
第一篇还好 越往后越散乱 文笔夹生 书名和封面设计加一星
3 有用 慕容素衣 2024-08-16 00:18:08 广东
只有我一个人,心如刀绞地关心罗仙枝不在了,阿咒有谁来管,阿木又怎么办。
3 有用 凝儿 2024-08-11 13:53:13 广东
我还是更喜欢《北鸢》和《燕食记》这般在世事沉浮、时代变迁大背景下的人情百味,有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柔光,读罢意犹未尽、荡气回肠。这一本反而有些《谜鸦》的诡异和压抑,读罢只有唏嘘。个人不喜欢那些或明或暗的关于名牌香水、某明星、某电影的描述,会打破故事的神秘感,将其从虚构拉进现实。
4 有用 独步吟客 2024-08-12 16:53:14 浙江
父篇喷涌,各人有个人的悲惨,看得我憋屈。女篇绵长,需要多次回味。但不理解为什么番外写那么长,和前面的关联不太紧。 还有,每次后记总会说什么一个人的故事能照应出粤港百年历史云云,但我觉得夸张了,这本而言没那么厚重。 因为对他有滤镜,所以觉得是篇还可以的小说,不及《燕食记》,还是打个五星吧。 印象最深的是许栩和林昭吧。前者死得惨,虽然狗血,但写出来还挺让人难受的。后者的故事情节让我想起《丹麦女孩》。
3 有用 白夜笙 2024-09-17 15:44:39 江苏
时间线太跳脱了,感觉不出来作者在写什么,写家国叙事?感觉是给杀妻的教授洗白。写人间烟火?没发现里面的吃食想表达出什么感情,除了那个夫妻肺片,对于反复出现的膶饼我是完全看不出来作者要表达啥。写父女亲情和夫妻关系?完全是负面的体现,完全没看出书底写的执念与放下、和解与告别?文字倒是好的,少点粤语方言可能降低点粤语门槛。总体给个6.5到7分吧。
2 有用 亲爱的爱因斯坦 2024-09-23 10:56:04 江西
故事很多地方不自然,人为编造的痕迹明显,显得不真实。然后女主角的个性和朱雀、北鸢里的女主总有想像之处,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好像宫崎骏动画的女主总有相像之处一样),角色还是不够多元化。故事并非要大起大落、矫揉造作才有吸引力,葛亮在编故事、塑造角色上还得下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