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 徐迟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528
定价: 8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188659
内容简介 · · · · · ·
“读日记的时候,我被感动了。是不是因为我对当下不再有丝毫的把握?一切在我眼里都是虚构。”
◆ 卡夫卡逝世一百周年,德语直译,收录弗兰茨•卡夫卡1910-1923年间的日记,近28万字。
◆ 没成为医生的保险业职员不是好作家:“您好,又有人称自己已确诊为‘卡夫卡’”。
◆ “没有比别人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描写更遥远的东西”,可似乎也没有比它更近在咫尺的了。
◆ 他的日记并不真实,它是现实与梦境的缝隙。它是卡夫卡的生活记录,也是他的灵感习作簿。
◆ 上班、写作、看剧、不想上班、和M.在一起、写作、写不出来、想死、读书、和M.在一起、写信、写作、怎么活着、写不出来、旅游、和L.、写作、上班、写作、想F.、读书、写作、和F.是没结果的、写信、写作、上班、旅游、结婚是什么、写作、不想上班想写作、但无法不上班
***
“从今天开始好好记日记!规律地写作!不要放弃!即...
“读日记的时候,我被感动了。是不是因为我对当下不再有丝毫的把握?一切在我眼里都是虚构。”
◆ 卡夫卡逝世一百周年,德语直译,收录弗兰茨•卡夫卡1910-1923年间的日记,近28万字。
◆ 没成为医生的保险业职员不是好作家:“您好,又有人称自己已确诊为‘卡夫卡’”。
◆ “没有比别人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描写更遥远的东西”,可似乎也没有比它更近在咫尺的了。
◆ 他的日记并不真实,它是现实与梦境的缝隙。它是卡夫卡的生活记录,也是他的灵感习作簿。
◆ 上班、写作、看剧、不想上班、和M.在一起、写作、写不出来、想死、读书、和M.在一起、写信、写作、怎么活着、写不出来、旅游、和L.、写作、上班、写作、想F.、读书、写作、和F.是没结果的、写信、写作、上班、旅游、结婚是什么、写作、不想上班想写作、但无法不上班
***
“从今天开始好好记日记!规律地写作!不要放弃!即便救赎没有到来,我也希望我每时每刻都能配得上它。”/ 一九一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余华说“卡夫卡的日记很像是一些互相失去了联络的小说”,确实,他的日记是记录与虚构的缝隙,是现实与梦境的裂痕。
***
弗兰茨•卡夫卡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先驱之一,影响深远,其作品着重描写现代社会之中人孤独、压抑的处境,其冷峻而神秘的文学风格形成独立的文学名词“Kafkaesque”。
卡夫卡的日记作为其书写的延续与寄托,是理解和研究其人生经历和文学作品的重要参考,是卡夫卡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不亚于他的任何一部传世作品。它与其小说等传统形式上的文学作品有着同样的风格质地,却因日记所独有的私密性、随意性与日常性,让卡夫卡更为自由地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对日常琐事的烦恼、对文学、创作的执著和独特认识;也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他荒诞如梦一般的语言流动与其惊为天人的想象力。
我们能看到弗兰茨在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和细腻情绪,他的挣扎与反复恰好也是当代青年有所痛苦之处,加之他思想的超前性,让这本一百年前的作家日记成为现代青年的心灵素描。
卡夫卡日记的创作者
· · · · · ·
-
弗兰茨·卡夫卡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弗兰茨•卡夫卡(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奥匈帝国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其写作的基本主题是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孤独,大多采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他被认为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
徐迟,青年德语文学译者,曾翻译过《阅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卡夫卡谈话录》。
目录 · · · · · ·
一九一一年.........................................................................................35
一九一二年.......................................................................................191
一九一三年.......................................................................................255
一九一四年.......................................................................................301
一九一五年.......................................................................................393
· · · · · · (更多)
一九一一年.........................................................................................35
一九一二年.......................................................................................191
一九一三年.......................................................................................255
一九一四年.......................................................................................301
一九一五年.......................................................................................393
一九一六年.......................................................................................427
一九一七年.......................................................................................451
一九一九年.......................................................................................471
一九二〇年.......................................................................................475
一九二一年.......................................................................................479
一九二二年.......................................................................................491
一九二三年.......................................................................................52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总结所有支持和反对我结婚的说法:1.无法独自忍受生活,并不是无法生活,恰恰相反,连让我和某个人一起生活都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我自己生活的冲击、我自身的要求、岁月和年纪的侵袭、模糊的写作冲动、失眠、精神错乱的靠近,这一切我无法独自忍受。当然,我会加一个“也许”进去。与菲利斯的结合将赋予我的存在以更多的抵抗能力。 2 .所有事情都引发我去做同样的思考。滑稽小报上的每一则笑话,对福楼拜和格里尔帕尔策尔的回忆,在我父母为过夜准备的床上看到的睡衣的景象,马克斯的婚姻。昨天我妹妹说“所有结了婚的人(我们的亲)都是幸福的,我无法理解。”这句话也引发我的思考,我再次感到害怕。 3.我不得不常常独自一人。我唯一做到的,就是成功地独处。 4.一切与文学无关的东西,我都厌恶,谈话使我无聊(即便是关于文学的谈话),拜访使我无聊,我亲戚的痛苦和快乐使我无聊到骨子里去。谈话使我所思考的一切失去了重要性、严肃性、真实性。害怕结合,害怕变成那样。那么我就再也不是一个人 6.我在我姐妹们面前,尤其是过去,和在别人面前比起来,常常完全是另一个人。不怕出丑,强大有力,一鸣惊人,这些品性依然只有在写作时才能得到。要是通过我妻子的介绍,我能在所有人面前这样表现该多好啊!可是那不就会剥夺写作的自由了吗?只有这个不行,只有这个不行! 7.也许有一天我真的可以放弃我的工作。结婚是绝对不可能的。 (查看原文) -
我无法理解,甚至无法相信它。我只是活在一个小小词语里的一些地方,在它的变元音里(上面的“撞”字),比如,我会瞬间丢掉我没用的脑子。首尾字母是我如鱼般感受的开始和结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卡夫卡日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卡夫卡日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卡夫卡日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卡夫卡日记:一场灵魂的自我揭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10年的布拉格,27岁的保险局职员在日记本上写下: “五点左右,睡意的最后痕迹已经消磨尽了,我只做梦,这比清醒更为费力。” 这是弗兰茨·卡夫卡记在日记里的一句话,他总是在日记里开启灵魂自白。这些被记录在十二本四开大笔记本上的文字,最终成为了我们窥探这位现代文学... (展开)
《卡夫卡日记》新三册

“你好,你已被确诊为卡夫卡”

世俗的烦扰和理想的安宁,终难两全
> 更多书评 2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0)8.3分 308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2025)暂无评分 1人读过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21)8.7分 213人读过
-
商周出版 (2022)9.1分 6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卡夫卡 (赵松)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我的书架 (A(i)XY)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4(续) (普照)
- 九久·新书(第十九辑 · 2024年) (99读书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7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卡夫卡日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kylegun 2025-01-30 00:23:38 江苏
今天因不参加牌局拒绝社交而对自己绝望,明天因参加牌局而浪费了生命而对人类绝望;新生儿给家人带来的喜悦仿佛他已过完了中产充实一生甚至连葬礼都办过了;一九一四年八月二日:“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去游泳学校。”反对老板给出三个月带薪假期而一心只想辞职参军;一觉起来发现脖子上插着梦中骑士遗留的长剑;面对性正如面对相对论:如此天真如此不感兴趣——却可以在半年内同时与六个女人纠缠不清……四处补完了卡夫卡的虚... 今天因不参加牌局拒绝社交而对自己绝望,明天因参加牌局而浪费了生命而对人类绝望;新生儿给家人带来的喜悦仿佛他已过完了中产充实一生甚至连葬礼都办过了;一九一四年八月二日:“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去游泳学校。”反对老板给出三个月带薪假期而一心只想辞职参军;一觉起来发现脖子上插着梦中骑士遗留的长剑;面对性正如面对相对论:如此天真如此不感兴趣——却可以在半年内同时与六个女人纠缠不清……四处补完了卡夫卡的虚构作品后,本来想让作家跟作品拉开距离而放日记一马,却还是被这烧了一半的“丧文化”封面虚假营销给抓住,半虚构半纪实百分百卡夫卡量大管饱,昆德拉或嗤之以鼻,博尔赫斯或会心一笑,就是不知道跟之前出版的几篇日记集比起来会不会有所缩减? (展开)
0 有用 Pабинович 2025-01-21 08:11:22 罗马尼亚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多么隐晦抽象地暗示那些情节发生在布拉格,在他的日记中布拉格城的景观就有多清晰。可以当作卡夫卡创作的小说全集之外的断章残篇来读(这些日记中也确实包含卡夫卡的写作练习),卡夫卡的写作是自发的,没有边界的,在记录他每日经历的点滴时难免会被卡夫卡惊人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叙事能力所震撼。卡夫卡的文学主题在他的日记中重现:从挣扎于捷克,德意志以及犹太三种文化中的茫然(卡夫卡在1910年底便有意识地... 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多么隐晦抽象地暗示那些情节发生在布拉格,在他的日记中布拉格城的景观就有多清晰。可以当作卡夫卡创作的小说全集之外的断章残篇来读(这些日记中也确实包含卡夫卡的写作练习),卡夫卡的写作是自发的,没有边界的,在记录他每日经历的点滴时难免会被卡夫卡惊人的洞察力和高超的叙事能力所震撼。卡夫卡的文学主题在他的日记中重现:从挣扎于捷克,德意志以及犹太三种文化中的茫然(卡夫卡在1910年底便有意识地参与到有关犹太帝国主义的讨论中),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人面对厄运的无力和不受控制(这种感受与卡夫卡在身体上承受的病痛有关),以及对发展到无可救药的官僚社会日渐崩溃的厌倦(见卡夫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记),而卡夫卡日记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深远地影响到了二十世纪末小说的创作(荒野侦探,发光的小说… (展开)
0 有用 Ch@* 2024-10-28 23:45:44 广东
喜欢
13 有用 路魆 2024-11-29 11:00:49 广东
卡夫卡应该是这几年被过度流行化营销最多的一位经典作家,日常语录和私人形象被片面地拿来给社会情绪提供单调的消费出口,而作为作家最重要的文学核心部分时而被冷落,有买椟还珠的嫌疑。完整的卡夫卡日记比高度抽象的小说呈现出更多直接的哲学思索,在小说之外还原一个真实严肃的私人形象,可以说,他生活里的每一个行动都充满文学的味道。他在小说不直接对社会时事、历史、爱情、亲情进行现实层面的分析观察,日记里却细微地记录... 卡夫卡应该是这几年被过度流行化营销最多的一位经典作家,日常语录和私人形象被片面地拿来给社会情绪提供单调的消费出口,而作为作家最重要的文学核心部分时而被冷落,有买椟还珠的嫌疑。完整的卡夫卡日记比高度抽象的小说呈现出更多直接的哲学思索,在小说之外还原一个真实严肃的私人形象,可以说,他生活里的每一个行动都充满文学的味道。他在小说不直接对社会时事、历史、爱情、亲情进行现实层面的分析观察,日记里却细微地记录下来,这些有偏差的视角与小说呈现出对称性的呼应,可以一体两面地观照。在写作困境下持续怀疑与质问,对身体异常和文字斟酌反复焦虑,另一边又投身矛盾重重的日常活动,这是一个为文学而生,但依然无法超脱人类局限的血肉心灵。 (展开)
2 有用 多默 2024-12-02 11:54:57 上海
我的一个友人说,日记是很好的复盘工具,便于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因此,把自己软弱的一面记录在日记里不代表服从于软弱,而是更有利于看清自己,基于此,走出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