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可能是一些刻板印象?英国医生还是擅长温情叙事的,同时还会带一点点犀利吐槽。
在微信阅读偶遇的书,借作者的文字窥见这个领域,看到一个儿科神外医生的挣扎困惑思考
让人微笑也让人落泪。像每一本叙事医学一样,它也深深打动我。唯一不同的是我有幸把它做成中文版,来偿还我对这个世界的相欠。
很久没读医生写的书了,很欣喜
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拿起笔记录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什么科室,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无一不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人性的光辉与不堪、技术的进步与无奈,还有,医患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 本书作者更加特别一点,他是一位儿童脑神经科的主刀医生 - 他的专业对象是“脑”,他的患者是“孩子”,他自己是三个女儿的爸爸。 所以,他把所遇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就会令读者更加揪心 - 在幼小的孩子遇到重大的生命挑战时,医生面临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医患关系的处理问题。他们内心所承受的,往往无法与外人言说。 作者在专业上做“医生”,在内心坚定地把持那些“让我们成为人的一切”。 读完,还是蛮感动的。
希望国内医生也能写出文字合格的基于医学的关于人的好故事
世卫组织提出,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手术团队中人人平等,组里年资最低的成员也可以质询年资最高的医生。 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是医生必修的一课,而修满这门课的学分并不容易。 当一个人站在死亡门口,还能充满勇气,甚至为别人考虑,这是很难以置信的一件事。她的父母也一样令人印象深刻,至少在我的面前,他们从未流露过一丝愤怒、遗憾或是失望的情绪。
从医生的视角来看问题,医生的其实更需要坚强的心脏,因为会看到更多的人间疾苦,但是他们并不是圣人,只能无可奈何地面对现实
精彩好读。作者说自己喜欢辩论,恐怕不是假的。
医者仁心
还是喜欢读医生的著作。在各种病例之间,医生内心之强大,让人敬佩。
这本书写得轻松愉快,话题却很有分量。书和影视剧中,医生总是充满耐心,除了关注病人身体,还会看重精神健康,这就导致在现实中就医往往产生割裂感。当然这与国内大医院人满为患有必然联系。因此读这本书,可以更了解医生的内心世界,打破认知壁垒。如果在3年前读,可能不会有如此触动,但经历了亲人离世后,书中许多故事仿佛在现实中重演。作为患者家属,有太多艰难决定要做;哪怕明知是骗局也想求得一个奇迹的时候,人的理智防线会被情感的洪水冲垮。我非常认同,生活质量比单纯的生命时长更重要。我们固然希望亲人能再陪伴自己久一些,再久一些,但有时我们替他们做的决定,不过是出于自私的怯懦。
原书出版于2021年,简中出版于2024年,且版权关系有点复杂,儿神经外科医生写书,译者好像在儿神经系统医药公司工作?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瓜。如果能讲讲泰米尔家庭是怎么跑到英国去的,估计更有意思,另外学到了“并发症延迟的致命撞击伤”。关联阅读<半脑世界>,<当死亡化作生命>。
永远爱看这类书
之前看《打开一颗心》的时候,那位作者让我感受到他的骄傲和勇气,他的无畏,而这部书的作者,或许他的选择也反映着他的心灵,对于生命更深的、更复杂的热爱与情感。对于自己的失误造成的孩子的创伤的遗憾,对于自己维系必然消逝的生命最后获得感激之后自己却感到的无能为力。我一直着迷于在生与死界限间工作的人,面对着随时无法挽回的生命、面对着自己造成一点错误就会直接导致人的死亡的现实,那些人会如何感受世界、感受其他生命、感受自己。这本书虽然不深,相比医疗更专注于故事描述,但也带我看到了作为这样一个医生的情感与挣扎。
书名真好,包含了一切。健康、活着的质量、记忆、抉择、环境、试图超越…人就由这些组成啊!竭尽全力之后克努特大帝也会觉醒,要过好每一天
作者用看似平实的文字却记录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回忆。那些让我们成为人的一切,在作者,一位应该“救死扶伤”“无所不能”的医生面前,却是脆弱、复杂,和渺小,是手术台前被放大无数倍的无能为力与生离死别。阅读的过程仿佛也跟随着作者柔和而坚定的目光看到了这些,也透过手术室明亮的灯光看到了这双目光,这是在面对99%成功率的手术时仍会看向那1%失败率的目光。这世上总有人追寻伟大,也感恩曾有目光在渺小处停留。这于那些迷茫寂静的日子,带给我无数安慰。于是,我写下这段文字,权当是在此处与作者轻轻挥手了。
因为之前对儿科比较陌生,所以特地读了这本。作者算是这个领域的高手了吧,感觉通过作品去读这些顶尖人物的作品,他们基本是上都会专注于讲述病例,而且大多都充满了悲悯的人文色彩,手术和疾病是冰冷的,但医者仁心依然是火热的。整本看下来就是遗憾和感动,尤其是那个坚强对抗病魔的小姑娘最终还是没挺过去但是爸爸妈妈特地来看医生的时候真的让人太难过了。必须给五星是因为作者没有胡乱吹捧自己恶心人,阅读体验很棒。
每次读医生写的书都会哭,这次也不例外。作者喜欢的老师亨利·马什医生的两本书我也都读过了,善良的医生是不是会彼此吸引组成一张宇宙的安全网呢?“让我们成为人的一切”是指大脑具备的重要功能。我的确要感谢我的大脑,它让我能够感受到爱和善良,让我能够认出怀抱着这些珍贵宝物的灵魂。是这些让我成为人。我不是什么太好的人,但我知道什么是好的,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吧。
> 让我们成为人的一切
1 有用 楽 2024-11-08 16:18:03 广西
可能是一些刻板印象?英国医生还是擅长温情叙事的,同时还会带一点点犀利吐槽。
1 有用 舒 2024-11-20 19:08:11 中国香港
在微信阅读偶遇的书,借作者的文字窥见这个领域,看到一个儿科神外医生的挣扎困惑思考
1 有用 L. 2024-09-03 17:00:30 北京
让人微笑也让人落泪。像每一本叙事医学一样,它也深深打动我。唯一不同的是我有幸把它做成中文版,来偿还我对这个世界的相欠。
1 有用 王一 2025-01-17 09:07:03 浙江
很久没读医生写的书了,很欣喜
1 有用 anewcomingday 2024-12-24 22:44:35 上海
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拿起笔记录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什么科室,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无一不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脆弱、人性的光辉与不堪、技术的进步与无奈,还有,医患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 本书作者更加特别一点,他是一位儿童脑神经科的主刀医生 - 他的专业对象是“脑”,他的患者是“孩子”,他自己是三个女儿的爸爸。 所以,他把所遇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就会令读者更加揪心 - 在幼小的孩子遇到重大的生命挑战时,医生面临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医患关系的处理问题。他们内心所承受的,往往无法与外人言说。 作者在专业上做“医生”,在内心坚定地把持那些“让我们成为人的一切”。 读完,还是蛮感动的。
1 有用 star 2024-10-31 21:14:05 北京
希望国内医生也能写出文字合格的基于医学的关于人的好故事
1 有用 我爱古诗词 2025-01-22 18:19:35 北京
世卫组织提出,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手术团队中人人平等,组里年资最低的成员也可以质询年资最高的医生。 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是医生必修的一课,而修满这门课的学分并不容易。 当一个人站在死亡门口,还能充满勇气,甚至为别人考虑,这是很难以置信的一件事。她的父母也一样令人印象深刻,至少在我的面前,他们从未流露过一丝愤怒、遗憾或是失望的情绪。
1 有用 下弦月 2025-03-28 10:47:52 河北
从医生的视角来看问题,医生的其实更需要坚强的心脏,因为会看到更多的人间疾苦,但是他们并不是圣人,只能无可奈何地面对现实
1 有用 沛然 2025-03-20 15:13:03 北京
精彩好读。作者说自己喜欢辩论,恐怕不是假的。
1 有用 Louis 2025-03-20 18:32:31 江苏
医者仁心
1 有用 小萱 2025-04-05 17:27:53 上海
还是喜欢读医生的著作。在各种病例之间,医生内心之强大,让人敬佩。
1 有用 丧狂书影游小熊 2025-02-18 10:26:41 北京
这本书写得轻松愉快,话题却很有分量。书和影视剧中,医生总是充满耐心,除了关注病人身体,还会看重精神健康,这就导致在现实中就医往往产生割裂感。当然这与国内大医院人满为患有必然联系。因此读这本书,可以更了解医生的内心世界,打破认知壁垒。如果在3年前读,可能不会有如此触动,但经历了亲人离世后,书中许多故事仿佛在现实中重演。作为患者家属,有太多艰难决定要做;哪怕明知是骗局也想求得一个奇迹的时候,人的理智防线会被情感的洪水冲垮。我非常认同,生活质量比单纯的生命时长更重要。我们固然希望亲人能再陪伴自己久一些,再久一些,但有时我们替他们做的决定,不过是出于自私的怯懦。
0 有用 达雅塔翁 2024-10-24 23:00:01 广东
原书出版于2021年,简中出版于2024年,且版权关系有点复杂,儿神经外科医生写书,译者好像在儿神经系统医药公司工作?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瓜。如果能讲讲泰米尔家庭是怎么跑到英国去的,估计更有意思,另外学到了“并发症延迟的致命撞击伤”。关联阅读<半脑世界>,<当死亡化作生命>。
1 有用 chenrl 2024-12-31 17:28:11 广东
永远爱看这类书
0 有用 Payphone 2024-12-05 12:43:29 浙江
之前看《打开一颗心》的时候,那位作者让我感受到他的骄傲和勇气,他的无畏,而这部书的作者,或许他的选择也反映着他的心灵,对于生命更深的、更复杂的热爱与情感。对于自己的失误造成的孩子的创伤的遗憾,对于自己维系必然消逝的生命最后获得感激之后自己却感到的无能为力。我一直着迷于在生与死界限间工作的人,面对着随时无法挽回的生命、面对着自己造成一点错误就会直接导致人的死亡的现实,那些人会如何感受世界、感受其他生命、感受自己。这本书虽然不深,相比医疗更专注于故事描述,但也带我看到了作为这样一个医生的情感与挣扎。
1 有用 周末小雪 2024-12-12 10:37:21 北京
书名真好,包含了一切。健康、活着的质量、记忆、抉择、环境、试图超越…人就由这些组成啊!竭尽全力之后克努特大帝也会觉醒,要过好每一天
0 有用 兔纸灿 2025-03-20 08:44:30 浙江
作者用看似平实的文字却记录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回忆。那些让我们成为人的一切,在作者,一位应该“救死扶伤”“无所不能”的医生面前,却是脆弱、复杂,和渺小,是手术台前被放大无数倍的无能为力与生离死别。阅读的过程仿佛也跟随着作者柔和而坚定的目光看到了这些,也透过手术室明亮的灯光看到了这双目光,这是在面对99%成功率的手术时仍会看向那1%失败率的目光。这世上总有人追寻伟大,也感恩曾有目光在渺小处停留。这于那些迷茫寂静的日子,带给我无数安慰。于是,我写下这段文字,权当是在此处与作者轻轻挥手了。
1 有用 皇北都 2025-04-15 10:10:48 河北
因为之前对儿科比较陌生,所以特地读了这本。作者算是这个领域的高手了吧,感觉通过作品去读这些顶尖人物的作品,他们基本是上都会专注于讲述病例,而且大多都充满了悲悯的人文色彩,手术和疾病是冰冷的,但医者仁心依然是火热的。整本看下来就是遗憾和感动,尤其是那个坚强对抗病魔的小姑娘最终还是没挺过去但是爸爸妈妈特地来看医生的时候真的让人太难过了。必须给五星是因为作者没有胡乱吹捧自己恶心人,阅读体验很棒。
1 有用 不如歸 2025-02-12 20:54:52 湖北
每次读医生写的书都会哭,这次也不例外。作者喜欢的老师亨利·马什医生的两本书我也都读过了,善良的医生是不是会彼此吸引组成一张宇宙的安全网呢?“让我们成为人的一切”是指大脑具备的重要功能。我的确要感谢我的大脑,它让我能够感受到爱和善良,让我能够认出怀抱着这些珍贵宝物的灵魂。是这些让我成为人。我不是什么太好的人,但我知道什么是好的,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