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31/40」世界上所有宗教,本质上都是以超越自我中心为目标。然而,社交媒体可以视为自我的一座神殿。特文格担心的“个人主义的阴暗面”正在占据上风:“只谈自由不谈责任,只谈人际关系不谈个人牺牲,只谈正面积极的自我意象而不谈现实基础。”
成年人的解决办法其实很容易做到,专心做一件事,睡觉不要玩手机。问题是婴儿到青春期的儿童怎么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啊,中国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学习吗?如果不给小孩玩手机,那父母本身也没啥文化,他们能干嘛呢?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应该是2015年之后,19年疫情更是,很好奇15后20后这种出生就被电子产品包围的孩子长大以后的前额叶皮质发育会不会出问题。
数字移民消亡之后的世界,还会有这样的思考吗?或者数字原住民们做研究会从什么问题出发?
最后给出的十大建议可以看看。庆幸自己是在没啥电子设备环绕的环境成长起来的,看着被毁掉的“一代”无能为力。今年看了不少以前的老片,发现不是片子节奏慢,而是自己的耐心在下降。深度阅读也受到挑战,尝试改变习惯,成年人能做到吧(持续给自己洗脑呗)。
无处不在的手机带来了哪些长期性的问题? 1.人时刻沉浸在信息的冲击之下,既降低了忍受无聊的承受能力,又要经历信息对自己的时刻操控。 2.分享信息的的广度貌似增加了,但深度下降了,到达了一种想要传递给所有人但甚至没有一个人在认真听的地步。 3.我们时刻处在多任务操作的状态里,收获的只有虚假的高效率感受,没有把一件事情专心做好。 4.即使只是把手机放在面对面交流的两个人面前,都会降低交流质量,我们失去了面对真实朋友的能力。 5.在一个超级连接的社会里,我们的心智因此没有得到最好的放松,而失去了最佳的创造力状态。
这让我想到了非常少人关注的老年人网瘾问题。老年人甚至一部分中年人受教育程度偏低,却在人生后半场赶上了数字媒体大潮,他们自己深陷其中不说,还在养育下一代/第三代。这样的环境会不会给他们造成脑损伤?会不会给那些小孩子造成脑损伤?他们不会读到这本书,也不会相信“看视频多了会变笨“这样的理论研究。这个浪潮下的新世代会不会并未因互联网的便捷而跨过知识鸿沟,反而因为应对新媒体的准备不足而成为新的“脑科学贫困阶级”?
与上世纪传播学盛行的“电视人”分析,沿用的是一种分析研究方法。不过手机在这个年代,除了娱乐、休闲功能,还是重要的办公工具,甚至可以作为电子武器,这方面的研究著作,越多越好
……保护好自己的前额皮质啊
很好,从大脑神经学入手解析。真的该放下手机多读书了。
手机成瘾
书里很多结论有故意迎合研究预设的倾向。但是这本书还是有很多亮点,比如强调现实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交媒体与自恋人格的探讨等。突然发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沉迷于刷视频,是时候减少刷视频的量了。
唯一比较有用的观点是我们的需求都被细分打包投喂,对网络成瘾严重。使用手机多了以后可以触发多种负面情绪。
奶头乐效应,互联网通过算法来不断的刺激用户,让人产生短暂且高频的多巴胺,从而完成商业化。里面有个观点非常的有感慨,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中过度的包装自己,活在自我假想的完美主义里。
有种传播学+脑科学混杂分析即视感,很多分析都是浅尝辄止
有点啰嗦
融合了传播学和社会学很多理论,阅读起来更加流畅易懂,很有意思的入门书。
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1.全书结构清晰,从幼年到成年,从生理到心理,加之很多相关研究和实验数据,努力在向读者揭示,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如何影响甚至改变了人的大脑和人的心理。 2.作为一本译作,读起来比较流畅,没有很生硬晦涩的翻译腔。 3.开卷有益,最让我有收获,就是从这本书里,我第一次明确了纸质阅读之所以不能被电子阅读取代的原因。还有就是多任务处理,会让人越来越难以专心。我现在已经开始很注意自己摸手机的频率和时机,努力不让自己再继续无意识地沉迷甚至上瘾。 4.32开大小,350多页,这种大小和厚度,翻看起来真的不舒服,用很大的力气都不容易把书左右压平,做个笔记好费劲,很影响阅读体验。
在放不下手机的时代,明确自己的目标,时刻保持觉察,保护自己的前额皮质,我们可以利用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利用。
各种放不下……
> 放不下的手机
22 有用 磨脚也爱穿皮鞋 2024-12-08 19:09:57 广东
「31/40」世界上所有宗教,本质上都是以超越自我中心为目标。然而,社交媒体可以视为自我的一座神殿。特文格担心的“个人主义的阴暗面”正在占据上风:“只谈自由不谈责任,只谈人际关系不谈个人牺牲,只谈正面积极的自我意象而不谈现实基础。”
17 有用 HendersonYy 2024-11-30 20:03:57 重庆
成年人的解决办法其实很容易做到,专心做一件事,睡觉不要玩手机。问题是婴儿到青春期的儿童怎么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啊,中国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孩子学习吗?如果不给小孩玩手机,那父母本身也没啥文化,他们能干嘛呢?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应该是2015年之后,19年疫情更是,很好奇15后20后这种出生就被电子产品包围的孩子长大以后的前额叶皮质发育会不会出问题。
4 有用 tangmm 2024-12-17 15:32:12 北京
数字移民消亡之后的世界,还会有这样的思考吗?或者数字原住民们做研究会从什么问题出发?
2 有用 小飞侠 2024-12-19 08:43:14 广东
最后给出的十大建议可以看看。庆幸自己是在没啥电子设备环绕的环境成长起来的,看着被毁掉的“一代”无能为力。今年看了不少以前的老片,发现不是片子节奏慢,而是自己的耐心在下降。深度阅读也受到挑战,尝试改变习惯,成年人能做到吧(持续给自己洗脑呗)。
1 有用 阿页 2025-01-15 14:39:27 上海
无处不在的手机带来了哪些长期性的问题? 1.人时刻沉浸在信息的冲击之下,既降低了忍受无聊的承受能力,又要经历信息对自己的时刻操控。 2.分享信息的的广度貌似增加了,但深度下降了,到达了一种想要传递给所有人但甚至没有一个人在认真听的地步。 3.我们时刻处在多任务操作的状态里,收获的只有虚假的高效率感受,没有把一件事情专心做好。 4.即使只是把手机放在面对面交流的两个人面前,都会降低交流质量,我们失去了面对真实朋友的能力。 5.在一个超级连接的社会里,我们的心智因此没有得到最好的放松,而失去了最佳的创造力状态。
1 有用 焱焱少爷金18 2025-01-22 23:00:12 北京
这让我想到了非常少人关注的老年人网瘾问题。老年人甚至一部分中年人受教育程度偏低,却在人生后半场赶上了数字媒体大潮,他们自己深陷其中不说,还在养育下一代/第三代。这样的环境会不会给他们造成脑损伤?会不会给那些小孩子造成脑损伤?他们不会读到这本书,也不会相信“看视频多了会变笨“这样的理论研究。这个浪潮下的新世代会不会并未因互联网的便捷而跨过知识鸿沟,反而因为应对新媒体的准备不足而成为新的“脑科学贫困阶级”?
0 有用 扭腰客 2024-12-18 15:21:05 上海
与上世纪传播学盛行的“电视人”分析,沿用的是一种分析研究方法。不过手机在这个年代,除了娱乐、休闲功能,还是重要的办公工具,甚至可以作为电子武器,这方面的研究著作,越多越好
0 有用 过冬丸 2024-12-20 22:52:01 江苏
……保护好自己的前额皮质啊
0 有用 图图麦 2024-12-31 19:15:17 北京
很好,从大脑神经学入手解析。真的该放下手机多读书了。
1 有用 青丘白浅 2024-10-10 16:42:35 北京
手机成瘾
0 有用 zhou 2025-01-14 00:19:36 山东
书里很多结论有故意迎合研究预设的倾向。但是这本书还是有很多亮点,比如强调现实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交媒体与自恋人格的探讨等。突然发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沉迷于刷视频,是时候减少刷视频的量了。
0 有用 有山飨 2025-01-10 20:22:43 上海
唯一比较有用的观点是我们的需求都被细分打包投喂,对网络成瘾严重。使用手机多了以后可以触发多种负面情绪。
1 有用 轩辕宁 2024-12-26 10:40:03 浙江
奶头乐效应,互联网通过算法来不断的刺激用户,让人产生短暂且高频的多巴胺,从而完成商业化。里面有个观点非常的有感慨,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中过度的包装自己,活在自我假想的完美主义里。
0 有用 凤梨7苏 2025-01-18 19:03:50 广东
有种传播学+脑科学混杂分析即视感,很多分析都是浅尝辄止
0 有用 未若柳絮 2025-01-17 12:45:07 浙江
有点啰嗦
0 有用 小橙手记 2025-01-19 17:05:56 重庆
融合了传播学和社会学很多理论,阅读起来更加流畅易懂,很有意思的入门书。
0 有用 elio 2025-01-19 11:57:32 湖南
逻辑清晰,论据充分
0 有用 杭爱 2025-01-13 19:49:35 江苏
1.全书结构清晰,从幼年到成年,从生理到心理,加之很多相关研究和实验数据,努力在向读者揭示,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形式如何影响甚至改变了人的大脑和人的心理。 2.作为一本译作,读起来比较流畅,没有很生硬晦涩的翻译腔。 3.开卷有益,最让我有收获,就是从这本书里,我第一次明确了纸质阅读之所以不能被电子阅读取代的原因。还有就是多任务处理,会让人越来越难以专心。我现在已经开始很注意自己摸手机的频率和时机,努力不让自己再继续无意识地沉迷甚至上瘾。 4.32开大小,350多页,这种大小和厚度,翻看起来真的不舒服,用很大的力气都不容易把书左右压平,做个笔记好费劲,很影响阅读体验。
0 有用 柠檬 2025-01-10 17:28:00 浙江
在放不下手机的时代,明确自己的目标,时刻保持觉察,保护自己的前额皮质,我们可以利用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所利用。
0 有用 mazidoufu 2024-12-29 18:15:26 内蒙古
各种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