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奥义的笔记(29)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 楚江碧水

    老子居宋第三十八年,即周敬王四十一年、楚惠王十年、陈湣公二十三年、宋景公三十八年(前479),孔子在宋国沛邑第二次问道于老子之后十六年,楚惠王灭陈。这是楚国第三次灭陈,并予兼并,陈国绝祀。老子时年九十二岁。

    2024-10-15 22:20:34

  • 楚江碧水

    孔子答曾参、子夏之问,多次追忆在宋第二次问道于老子。《礼记·曾子问》记载了孔子追忆在宋第二次问道于老子的四事,三事为曾参所问,一事为子夏所问,孔子四言“吾闻诸老聃”。

    2024-10-15 22:12:19

  • 楚江碧水

    孔子自曹至宋,问道于客居宋国沛邑的老子。事见《庄子·天运》。

    2024-10-15 22:06:58

  • 楚江碧水

    老子客居宋国沛邑初期,《老子》已经成书并且流传天下,此后天下士子慕名至沛,成为老子弟子。《庄子·庚桑楚》记载了老子弟子庚桑楚与老子再传弟子南荣趎。

    2024-10-15 22:00:31

  • 楚江碧水

    老子辞官以后,长期客居宋国沛邑。老子居宋初期《老子》已经成书,且已流传天下,所以比老子年长二十岁的晋人叔向,才有机会在其暮年阅读、引用、评论《老子》。比老子年轻十九岁的鲁人孔子,同样也阅读、引用、评论了《老子》。

    2024-10-15 21:55:29

  • 楚江碧水

    王子朝、周敬王争位之乱,以及王子朝携带周室图籍出奔楚国,对老子个人和中国历史影响深远。 首先是老子个人的转折点。老子失去其所守藏的图籍,被迫辞官归隐,结束了中年史官期,开启了老年归隐期。 其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前是书在周室,学也在周室,此后是书不在周室,学也不在周室,亦即“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2024-10-15 21:27:13

  • 楚江碧水

    孔子从鲁至周问礼于老子,“观先王之遗制”,“考明堂之则,察庙朝之度”,所问不是形而下的“礼之仪”,而是形而上的“礼之本”,老子所答是“礼必本于太一”,这是读懂《老子》的必要知识准备。

    2024-10-15 21:23:44

  • 楚江碧水

    老子担任东周史官,或称“守藏史”,或称“柱下史”。史官两大职责,见于“左图右史”一语。“左图”即史官第一职责所执掌的天文之“图”(伏羲太极图及其派生的河图洛书等等),“右史”即史官第二职责所执掌的人文之“史”。“史”又称“籍”称“书”,所以“左图右史”又称“左图右籍”、“左图右书”,省略“左右”二字,即为“图籍”或“图书”。“左图”是“右史”的依据,所以侯王治国的最高理念是“人文效法天文,人道...

    2024-10-15 19:46:25

  • 楚江碧水

    少年老子曾经师事宋人常枞。《老子》所言“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等等,正是常枞所言“舌柔而存,齿刚而亡”的伏羲泰道。

    2024-10-15 19:37:12

  • 楚江碧水

    上古至春秋,春秋至今日,陈国故地大量保留伏羲古风,大量流传伏羲传说。老子于春秋晚期生于陈国,亲闻太昊之墟,亲睹太昊之陵,耳濡目染母邦陈国的伏羲古风、伏羲传说,是其晚年撰著《老子》弘扬伏羲之道、暮年出关往秦寻访伏羲祖地的最初种子。

    2024-10-15 19:32:06

笔记是你写在书页留白边上的内容;是你阅读中的批注、摘抄及随感。

笔记必须是自己所写,不欢迎转载。摘抄原文的部分应该进行特殊标明。

老子奥义

>老子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