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影响年轻一代的英国思想家、评论家马克·费舍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深入流行文化腹地,细致剖析H. P. 洛夫克拉夫特、H. G. 威尔斯、菲利普·迪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大卫·林奇、塔可夫斯基、诺兰等人的作品,解读隐藏其中的文化符码。
🦉以“怪异”与“阴森”为窥镜 ,观察当代日常生活中的隐秘角落,探究人们对奇怪之物因何痴迷。
🦉在最可怕、难解之地,我们发现,“着迷是最大的宿命驱动力”。
🦉费舍的写作严肃而生动,激昂而严谨,既有理论视野,又深具政治性与现实性。
……………………
《怪异与阴森》是英国当代文化理论家马克·费舍生前最后一部著作,全书共十四篇文章,集中探讨了流行文化中的 “怪异”与“阴森”两个主题。
怪异是无所归属之物。与怪异一脉相承的谬误感——对它无所归属的确信——往往是我们正在面对新事物的一个标志。它表明,我们过去的概念和框架已经 过时了。而阴森则关于从日常生活的紧要事物中抽离。它带我们从凡庸中超脱,从通常被人当作现实的禁锢中逃离。
怪异和阴森从根本上说,是对未知的刺探,是日常世界偏离自身的方式。从洛夫克拉夫特、菲利普·迪克的小说,到斯坦利·库布里克、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再到堕落乐队、布莱恩·伊诺的音乐,我们一次次陷入对奇怪之物的痴迷,一次次偏离日常,借离魂之眼回望此在。
……………………
《怪异与阴森》是一部引人入胜且精心撰写的关于文化美学的短篇研究。远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吸血鬼、僵尸和恶魔阵容,费舍用不拘一格的例子直指恐怖题材的中心主题之一:人类知识的局限性,恐惧的诸多变形,以及所有类型的模糊边界。
——美国哲学家、诗人、学者尤金·萨克尔
费舍尔以无与伦比的严谨和雄辩,在美学与政治、批判与行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是参与型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著作、报道和访谈是一笔持久而宝贵的财富。
——西蒙·雷诺兹,《卫报》
费舍尔的这本(关于怪异与阴森的)指南是你进入这片领域的绝佳开始。书中展示了他的标志性诀窍——以一种引人入胜、不落俗套的方式解读流行文化(主要是音乐、小说和电影),他的文章至今仍然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哲学性。
我希望评论家们能接过费舍尔在这里提出的理论,并以这种方式继续开展工作,以令人振奋的方式开创大众文化研究。
——罗杰·卢克赫斯特,《洛杉矶书评》
12 有用 鱼太朗 2024-11-27 18:40:06 北京
费舍在这最后一本作品中,试图通过怪谈、sci-fi、恐怖故事、异色流行乐探索他终其一生为之着迷的“外部”:我们阈限之外的世界。他在这里的论述是不同维度的,有时莫名给人一种近在身边的亲切感,只是最后让人觉得意犹未尽,遗憾他没能就此主题继续探讨更多。不过其实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外部之所以让人恐惧又着迷,或许还因为它是我们所有人最终的去处。
1 有用 twopersons 2024-12-16 17:10:57 上海
从电影和文学作品中举例。从相同点开始,层层推进。再从不同点说,提出阴森“由不在场的失败或在场的失败构成。当不该在场的东西存在,或应该在场的东西却不存在,阴森感就会随之而来。”有意思的是把情节的不同感官比成爱德华霍普的画与萨缪尔贝克特的文字比较,新鲜有趣。很多时候我们把幻觉一言概括,其实是太懒惰,作者或者导演还有更多别的心思等待挖掘。顺手种草《皮囊之下》,对外星人的新解释让我着迷。
22 有用 无处骑士 2024-10-30 20:22:30 江苏
这本书被低估了,这里面的论证完全超越生命中的幽灵和资本主义现实主义。
0 有用 暗杀十三招 2024-12-17 16:45:07 重庆
读晚了一整年,是梦想中我的毕业论文想写的样子了//比起学术性著作更像文化随笔,精华都在每一部分的序言里了,看之前对阴森篇十分期待,最后发现反而是怪异篇写得更好,尤其是对于内外之阈限空间的结构分析。而在阴森篇却表现出了文本分析对于对于施动性问题的无力,几乎每篇都只能用开放式的论断收尾,毕竟对文本而言,无论对于其内容作出一种如何开放的读解,如果将其媒介端预设为一个封闭的整体,那又哪里有多余的空间去谈论... 读晚了一整年,是梦想中我的毕业论文想写的样子了//比起学术性著作更像文化随笔,精华都在每一部分的序言里了,看之前对阴森篇十分期待,最后发现反而是怪异篇写得更好,尤其是对于内外之阈限空间的结构分析。而在阴森篇却表现出了文本分析对于对于施动性问题的无力,几乎每篇都只能用开放式的论断收尾,毕竟对文本而言,无论对于其内容作出一种如何开放的读解,如果将其媒介端预设为一个封闭的整体,那又哪里有多余的空间去谈论一个外部施动者的问题? (展开)
1 有用 Bryophyta 2024-12-26 21:41:59 北京
3.5 “阴森的塔纳托斯”和讲阿特伍德的那篇很好....创伤、精神分裂时间、无机物的褶皱和机器中的鬼魂。(什么时候能看到引用的文本全都出版(妄想....(以及果然伊利格瑞和D&G有亲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