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真是很有趣的一类人,很难想象就算玩个大逃杀游戏都会do mo do mo互相鞠躬谦让的日本人会有这类职业。所幸我是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所以书中说《air》含有“占有白痴少女,保证自己优越地位的玩家所持有的恋爱至上主义式的、女性歧视式的欲望”,《福星小子》是“把伙伴纳入子宫的臃肿的母性暴力”也不会气得撕书(否则在看到炮轰《哈利波特》的友邻动态早就顺网线打过去了😆)。撇开那些不赞同的,书中对《野猪大改造》《池袋西口公园》的解读很有意思。一直以来,我只是作为读者/观众/玩家沉溺在作品里,从未思考创作者想传达的东西,或者说,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这种做法类似于思考“窗帘为什么是蓝色的”,创作者可能只是觉得这么做比较有趣而已。但是,在目睹了《咒术回战》的末路后,我开始反思“有趣”这个出发点是否合理了
75 有用 𝑾𝒂𝒍𝒅𝒆𝒊𝒏𝒔𝒂𝒎𝒌𝒆𝒊𝒕 2024-11-06 18:48:08 江苏
宇野常宽的洞察力的确不俗,非常擅长从看似单一的作品或事件中提炼出某种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时代精神”。但问题也正在于此:将90年代文化等同于碇真嗣,将00年代文化等同于夜神月,无疑是一种过分漂亮因而也过分危险的概括。那么,我们是否需要接着为“已成黄昏”(如果是的话)的10年代文化再找一位代言人?艾伦·耶格尔,还是别的谁?在这一点上,宇野有点像是一个不接受文化终结论的黑格尔:他爱历史,爱他本人所见证的历史时代(上一个、这一个、下一个),但他所理解的历史性本身却又是非历史的。
58 有用 Cambrian 2024-08-29 12:10:48 安徽
比屋顶现视研的民翻好吗?
62 有用 阿阿阿阿阿潘 2024-11-04 14:12:13 中国香港
读到270页大感意外作者竟认为世界变好了!但确实大受启发,让我(胆大包天地)拿来评论今年三个喜剧节目的冠军。大逃杀系刘旸:卷王bio《爱拼才会赢》就是大逃杀。世界系付航:“只要你敢于做自己,总有人会爱上你”,女人无条件对男主全面肯定,保证后者全能感。空气系漫才兄弟:没有宏大叙事,不触碰任何政治议题,只有内在于日常的浪漫。
58 有用 甚谁 2024-10-27 17:26:28 日本
推荐语绷。其实感觉没有那么必读,如果只读这本很容易就滑坡到王博士的二次元存在主义。背后的文脉其实不如先看前岛贤那本读解世界系。
20 有用 Yisensei04 2024-10-29 17:39:36 上海
好用,但诸如决断主义之类的语词也易被玩烂。宇野有语境、体系化的著作还得看《母性的敌托邦》。
18 有用 卷羽潜鸭 2024-11-16 20:11:54 广东
读完了,看完之后我觉得mygo是这三十年来想象力的集大成:乐队(新中间共同体)、灯(家里蹲/心理主义)、soyo和rikki(母性重力)、爱音、乐奈(决断主义/“相信相信之物”,不知道原因还要做出选择)
11 有用 🌸五月雨永远🌸 2025-01-15 09:58:24 上海
这两年国内陆续进的这些宅学著作,预计又能养活一帮学点新词就刷时髦的AI型学者。但这种外部社会研究说实话我是读不下去。虽然宅属于社会文化,我以为更值得做的是比如以少女漫画回答我的归属在哪里的心理关切意识;再次几档,对象是战斗美少女的精神分析;又次几档,立动物化后现代的靶再搬套还算清楚友好的数据库萌要素填充;最无趣的就是先预设历史脉络和时代语境的特定事件群体再报菜名,仿佛默认霓虹以外的读者都能接受其记忆之场。要说决断主义我宁可相信二次元自身即乌托邦,无需外部世界的观测,“无国界性”才是共通的漫符,不因你是哪儿的阿宅就有理解障碍,相隔的只是距离。这方面欧美还显得更世界主义,不知是不是认知陌生化保持的热忱和新奇。而披着宅学的社会研究不仅没有为宅言说,甚至忘了宅是来自现实社会的逃离和逆反的虚构至上者。
14 有用 Walt 2024-11-03 11:57:38 德国
以专著的标准来衡量,这本书结构太散,信息密度低,看着厚实际上一晚上就能读完。战后日本批评界的确敏锐地抓住了自我与世界如何通过一个合适的中介得以联结的现代性问题,宇野常宽在这个脉络中甚至都算得上有一定原创性的作者了。但这样一个足以用小-中-大结构加以概括的现实是失真的,这套在历时层面涉及到5-10年的三段划分其实没什么解释力,和柄谷的60年循环论一样属于一拍脑袋的产物。他在自己遴选的作品范围内是有解释力的,所以这本书的真相不在他说了什么,而在于他选了什么,即什么作品是可欲的。他只能提供一个“私评论”,从而依旧只是他所谓的小叙事——一个在叙事外部看来或许十分愚蠢的选择。在读完亚文化论后再来读这本书,比较失望。
11 有用 SoccerObsidian 2025-02-01 17:39:53 湖北
非常、非常、非常糟糕的一部文化研究,首先因为日本这块的文化研究已经很有年头了只是引进比较晚我也懒得就不同时代语境分开掰扯,单就此书而言我觉得就是只能用邪恶来形容。我觉得研究做到一个最邪恶的地步是什么样呢,就是你看不到这些吊爆无敌的学术大师对于被观测者哪怕有一点平等的、纯粹的关怀我想说,高位顺男对低端顺男的东亚大家长式揶揄+温和规劝,这种东西如果你觉得能对你的生活与实践大有裨益,我除了解释为你本身就想成为这样的一个大家长真的没有其他说法了。我觉得东浩纪深柜都算不上,反而是在东浩纪的缺陷上走得更加极端,而把东浩纪有价值的地方处理得更加平面。
9 有用 扭腰客 2024-11-07 15:36:21 上海
其实本书翻译非常好,译者对日本文化也十分了解,不过原著实在是高度有限,深度欠缺
11 有用 Green Bin 2024-11-03 16:48:53 湖北
看这本的时候,时刻感觉被观点的星星击中,激动得不行,然后让自己强装冷静——淡定,这可是社科作品啊!非常具有启发性的作品,已经可以立马精准反应并识别年少无知时吃的“屎”了!作者仿佛具备“少年老成”的气质,可以对处于世界变化的作品特质敏锐洞察与严谨分析,但不失年轻者的大胆先锋与通透感,甚至读到最后会感受到寂静理智的温柔感。好像看到了二次元中二病日系文艺的亚比世界里,存在着自己的六度分割法则,接触认识或不认识的作品,在脉络中分裂结合,像给自己的认知进行了一次基因编码。完全不需要有【我完全不认识这些作品,因而读不进去】的担忧,作者有着将完全陌生的作品,拆解讲述得乐趣满满且观点多多的魔法,有时只需要一句话我就已加入待读|看。第一次有【一定不要错过注释信息啊】的阅读体验,怎么会有人在注释里写文章!orz
11 有用 怪人999 2024-12-15 19:29:00 贵州
如果标题让人一眼就能知道本书内容是什么,比如《日本亚文化谱系中的叙事模式变迁》,那么我就可以省下35块钱。 另外这本书带来的一个教训是:看引进版图书时别去读原版中没有的导读部分。
8 有用 治愈系波奇饭 2024-11-07 18:24:41 江苏
有的地方写太好主要是宇野常宽又看宫9又看木皿泉最后洒洒水一样小提一下山下敦弘给人一种怎么重合度这么高品味这么好那不得不信一下的感觉,那些将先天程序与童年创伤决定一切的世界作为舞台的作品,既无法通往生,也无法通往死,只能在表面滑行。但很多地方也太二次元了(如果可以这么形容的话)最后的总结真的自带语音尴尬得我脸都烫了,洋洋洒洒三百多页如何克服决断主义最后得出结论:把门打开,然后,向看到的那个人,伸出手吧。什么啊!!!我真的捏耳朵降温,什么啊!!!!!!
7 有用 灰狼 2024-12-27 23:22:24 重庆
确实是很有想象力 也是我很想给他写一本中国文化平行版本的那种 可惜的是这种文化出版条件下做不出来 但需要明确的是宇野常宽问题意识太强了 中间的破绽和问题就特别明显 真正说透的地方也不多 他的批判模型虽然看似合理 但都是只挑选那些有利阐释的个案 而忽略了同时代无数的反例 这就是批评家的通病(同北大某爷)书中提及所有作品豆列在此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60578727/
7 有用 伊夏 2024-11-08 16:31:03 江苏
精彩啊宇野老师,二次元三次元居然可以被解读到这种地步!没想到EVA里面那句“真恶心”对死宅们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以后再也不维护男性沙文主义那“安全而疼痛的自省”了。而日本受美国影响真的太深,深到“911”仿佛同时摧毁了两个国家。日本被“小男孩”伤害过,同时也几乎变成了一个精神上永远无法成熟的“小男孩”。或许当代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或许也包括我自己吧)也如“十二岁少年”般脆弱,但我们一定会试着站的,如书后宇野访谈里说的那样,汲取亚文化里自由的部分,怀抱可以“与妖怪同居”的觉悟,自己找到生存的意义。
6 有用 笔 2024-12-02 14:57:48 上海
实在是、实在是太精彩了!无比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终于明白之前读东浩纪《动物化的后现代》时若有若无的违和感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对那种“自闭式”的过分理想化、对交流意义的无视。读这本书时常惊叹于宇野的狩猎广泛,从各类游戏、电视剧到不同风格的漫画(少年漫和女性向BL都有提到),全文经常出现让人会心一笑的犀利讽刺,尤其是“母性敌托邦”和“世界系幻想”的“安全而疼痛的自我反省”之批评简直如关节内窥镜一般精确,读书全程一个字总结就是爽。我最喜欢的是宇野的乐观态度,还有,最最核心的:不是“永无止境(所以满是绝望)的日常”,而是“拥有终结(所以充满可能)的日常”,从日常中汲取物语和浪漫。 “又要开始差不多的一天了!”“是虽然差不多,却完全不同的一天。”
9 有用 豆友PUDg0ABujg 2024-10-28 10:12:02 上海
千田洋幸:宇野所借尸还魂的,是那个谈及文化的创造物时,对理论的无知且无自觉能被允许的、非知性时代的亡灵。他抹杀了80到90年代构成文化核心的人文知识的历史,追求直接性、短路式的交流,抓住了年轻读者对90年代式知识不再抱有希望的心理,在批判性知性的废墟之上建立了作为作家的稳固地位。
6 有用 车百万 2024-10-16 01:48:53 北京
“余下的,唯有祝福”
5 有用 ムジュラの仮面 2024-11-11 11:20:04 上海
批评家真是很有趣的一类人,很难想象就算玩个大逃杀游戏都会do mo do mo互相鞠躬谦让的日本人会有这类职业。所幸我是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所以书中说《air》含有“占有白痴少女,保证自己优越地位的玩家所持有的恋爱至上主义式的、女性歧视式的欲望”,《福星小子》是“把伙伴纳入子宫的臃肿的母性暴力”也不会气得撕书(否则在看到炮轰《哈利波特》的友邻动态早就顺网线打过去了😆)。撇开那些不赞同的,书中对《野猪大改造》《池袋西口公园》的解读很有意思。一直以来,我只是作为读者/观众/玩家沉溺在作品里,从未思考创作者想传达的东西,或者说,我一直以来都认为这种做法类似于思考“窗帘为什么是蓝色的”,创作者可能只是觉得这么做比较有趣而已。但是,在目睹了《咒术回战》的末路后,我开始反思“有趣”这个出发点是否合理了
7 有用 圆月球 2024-11-07 00:55:50 湖南
虽然对于部分世界系创作者的批判有些双标,个人情感上不认可,但是宇野对于亚文化的观察评论都十分有趣,特别是冈崎京子、宫九和吉永史作品,针对无法逃离的郊区空间下的日常,和人物关系性的变化,不同创作者面对其物语中永不终结日常的解决思路都相当一针见血,对此类作品的评论,确实能更加了解这些作品思想的脉络。宇野对日本亚文化发展的观察而引申出的观点,对如今国内互联网依然有着批判性的作用。按照书中的说法,在如今网络环境更加极端的现在,整个互联网都陷入了决断主义者制造的游戏,不断进行针对各自小叙事团队的大逃杀,零零年的想象力不再是针对九零年代想象力的破局,而是成为2020年代想象力的魔咒,变成了真实大逃杀的入场券,信徒们都沉醉在决断主义的暴力性与支配性中,而不知日常何时终结的我们,该如何逃离大逃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