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之外你还在孜孜以求的,那才是你真正所需要的东西。
看透了名利二字以后,既不要灰心丧气,也不必沾沾自喜,只管顺势而为即可,这就是一个普通正常的人。愤青不一样,他们想的说的做的都要更进一步。真正的愤青,我是学不来也做不到的。
我一直很欣赏愤青,何止是欣赏,简直是到了羡慕的地步。愤青在我眼里都是些颇具艺术才华和卓越见识却又牢骚满腹的家伙。他们为了顺畅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竟然可以大放厥辞,放诞行事,置身边诸位友好的内心感受于不顾,经常闹得场面尴尬难以收拾,老于世故者也必然面红耳赤,连呼“个性”讪讪而退,其中奸猾之辈打定主意在事后暗施绊索寻机报复,厚道的人则是在恍悟自己的后知后觉后自怨自艾,痛苦不堪。
愤青的特征之一就是先知先觉,之二是超越名利,之三是不计后果。他们在普世短暂的人生之年知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他们也能在资源匮乏的历史时代明辨自己的优劣短长,可是事到临头却不由自主地一逞口舌之快、行动之利,搞得局面一塌糊涂。所以羡慕归羡慕,实在是不值得效仿和推广。愤青的第四个特征就是不愿长大:他们一直处在人类的婴儿状态,可爱至极却需要强有力的保护才能存活,生机勃勃却随处大小便,发展方向无误前路却乖舛难测。由此引出愤青的第五个特征就是保有灵性。私下认为以上五点特征缺一不可,同时具备的才是真愤青,是一个未经熏染的纯粹地球人。
地球上的人这种生物,很奇怪,很复杂。说奇怪是因为不知道人为何而存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要干些什么才妥当,现有的学说和理论,一概是说不清楚、弄不明白的。说复杂是因为人的内心和外表的变数都极大,行为心理学家机械地通过人类的外在表现,希望能探索人的心理,最后也被证明不过是又一场徒劳,这就好比我们发射航天器探索太空却期望能了解地核一样。
迄今为止,研究人类内心的好的办法的确不多,考古学的骨龄测定法,历史人文的取类譬喻法,数学统计的抽象概括法,物理化学的理想模型法,一碰到新生代的命运走向这些恍兮惚兮的问题,立刻显出隔靴搔痒般的愚不可及,又像是用第一代计算机处理三维动画的庞大数据一样显得力不从心。
我经常幻想在人类居住的星球之外,有一类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他们眼光怜悯地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在他们看来,不过是我们看待猪狗牛羊一样的心情。外星人!如果我们称他们为人的话,他们也许是真实存在的,事实上他们可能就是我们及先人们臆测传说中的上帝。地球只是一个圈场,他们既不急于干预,又要在漫长的注视中寻找他们族类未来命运的密码;任由自生自灭,是他们对待地球人类的最基本的态度与共识。因为有一天,他们发现人类除了名缰利索的羁绊之外,还有一种宇宙生物共同拥有的灵性。
人类有灵性,但至今为止尚未学会挥洒自如地运用自身的灵性。
最大化地利用身边可以汲取的资源,使在有生之年不觉匮乏,这是第一步:“利”之图。适当地牺牲个人利益,与他人合作,共享资源,这是第二步,“名”之归。皈依某派宗教,匍匐合什,参禅入定,修行禁欲,冥思苦想,难道这是通往第三步“灵”的唯一途径吗?那么,受俗世荼毒已深的我们早已无从皈依,利,尚在蚕食,名,还在蚁啮,名利双收,说白了就是我们永远的热望。人生短短数十载,老之将至,我们又将如何面对自身之灵呢?
愤青们也许早已经找到了答案,可他们的表现又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往往当愤青名至实归的时候,曾经的灵性却又将毫不留情地弃他而去。这种水火不容的局面,实在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两难的选择。由此可见,艺术家的怪诞不经与自我放逐,和寻常人的贪恋荣华一样,背后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奥的玄机。如果你无法从身边的愤青那儿找到答案,推荐你一本出版人兼读书人刘明清先生的随笔集《从愤青到思想家》,茶余饭后花上些零星的时间与作者一起也愤上一愤。(舒晓峰)
论愤青:名利之外何所求?
|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我为什么愿意做“促变分子”(Putin)
读书新知:思想的狂飙(Putin)
读书新知:思想的狂飙(Putin)
从愤青到思想家(Putin)
我们需要思想担当者:评出版人刘明清的《从愤青到...(Putin)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