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 短评

热门
  • 5 忧忧愁愁地走了 2024-11-21 22:07:30 四川

    作为尹学芸老师的忠实读者 从叔叔李海一直追看 出一本读一本 每每震撼 如果说中短篇是洞察力的不断翻新 这本长篇就是在观念和写法上都呈现出了另一种面貌 故事是旧式的 处境却如此之新 打破线性叙事 在非线性时间里绵延 将空间聚合 模糊边界 在现实与非现实的时空当中游走 用稳健的笔法塑造一种先锋的体验 且入地三尺 和昨天刚读完的《白露春分》放在一起构建了100年来的城乡女性图景 一想到还有尹学芸老师这样的作家在写如此诚实质朴的小说就觉得文学是如此有力量有希望

  • 1 安龄 2024-10-30 22:00:21 上海

    尹老师的语言越来越好了,比起前一部长篇这本好很多。有一说一。除了语言还有巧妙的设计,把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奶奶的一生写得如此生动,真诚感人。曾和朋友说起自己也尝试写作的初衷,就是给世代如流水的平凡人写点什么,虽然普通,但必须书写,这是他们也是我们在这世界上存在过的痕迹。

  • 3 应物兄 2025-01-20 17:26:14 江苏

    读于《十月·长篇小说》2022年第6期。高开低走。林白似的跳切与非线性叙事使得漫长的百年回忆史没有沦为蔡崇达似的人生流水账,不过,与林白的大胆前卫不同,尹学芸笔下的女性自尊坚韧,她们有所觉醒,却不能完全挣脱枷锁,其中有段尤其让人愤慨,“后来刘园瘫痪了,他把刘园抱到火炉边,看着她熬粥。等粥熬好了,再把刘园抱回炕上。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熬的粥不好吃。”开头几章颇为惊艳,贯穿时空,打破真假、生死之间的壁垒,但越往后看越觉得没有必要写得如此复杂,故事老旧单调,节奏拖沓,过多弯弯绕绕反倒让人丧失读下去的兴趣,该适当做些减法。

  • 0 穆穆良朝 2025-02-24 08:05:41 浙江

    大量的重复以模拟百岁老人思维,写法新颖,有点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的味道。心底的痛一点点的和解。/ 有点过于啰嗦了。

  • 0 melffy 2025-05-03 17:06:17 江西

    不是很能共情,不管是文风,还是第一视角的写作方式都不太适合90后(也可可能只是我这个90后)。 感觉豆瓣评论里的寥寥几人的溢美之词有些微友情票的成分。

  • 0 王六郎 2024-12-25 15:54:29 北京

    语言特别好

  • 0 splendi_U 2024-12-03 18:58:23 浙江

    如此动人的语言

  • 1 B---- 2024-12-03 19:06:42 北京

    尹老师笔下的人物和时空仿佛从一开始就已定格在黑白相框,一种从遗照出发的回述。但她诗意的表达又是充满着美感和浪漫。

  • 2 看山人 2024-10-31 12:25:22 天津

    女性是一种处境

  • 1 寒烟 2025-02-24 21:46:35 天津

    土地是有灵魂的,引得文心深种。

  • 2 木柁 2025-03-19 14:18:41 北京

    尹老师将乡土事娓娓道来,真实感人,令人不由自主地被带入....。文字真好,既带情感,却又字字珠玑,将这块土地无数深刻磨难中的一件过往,尤其集中在女性经历的坎坷甚至残酷到独有的思索,生龙活现,再现尹老师的文字独到。

  • 2 会议室 2025-03-19 15:03:00 重庆

    百年乡土映照女性坚韧的生命史诗 读完尹学芸的《太和》,我被这部以百年人生为经纬的史诗性作品深深打动。小说以99岁老人潘美荣的临终回忆为线索。

  • 1 氵阳氵阳 2025-03-23 20:36:38 陕西

    身边好多朋友都在说《太和》这本书,我也想看看童养媳潘美荣的百年岁月,是如何同命运纠缠,抗争与和解。

  • 0 六如 2024-12-07 20:36:04 天津

    一部乡村的小百科。语言漂亮

  • 1 老微 2025-03-20 08:04:19 北京

    《太和》是一部以女性视角重构乡土伦理的厚重之作,让我们看到小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不屈,感受传统美德在现代语境下的重生。正如评论家所言,这是“中国女性的《百年孤独》”,是对民间精神韧性的一次深情勘探。

  • 1 四月 2025-03-19 14:57:16 北京

    《太和》语言质朴细腻,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作者大量运用地方语言和农耕习俗描写,通过潘美荣的回忆,将农村风俗、生活境况、人物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小说中人物语言极具个性,契合人物的身份与形象特点。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