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儿女风云录》
★ 从《长恨歌》到《儿女风云录》,王安忆直面上海的城市皱纹。
★ 上海滩另类老爷叔,老洋气新做派的交响变奏。
★ 他向来不是有心智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寂寞,其实是金粉世界的局外人……他这一辈子,都是在浮泛中度过。浮泛的幸和不幸,浮泛的情和无 情,浮泛的爱欲和禁欲……
————
本书是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长恨歌》后三十年,王安忆再写上海滩《儿女风云录》。
小说围绕上海老爷叔“瑟”“堪称颠覆”的式微人生展开。他出身富门,少年时家道中落,单身北上舞蹈学校,吃尽大漠风沙,世人冷面,直至中年,妻离子散,孑然一身,两手空空,沦落舞厅谋生……在国内度过大半生之后又和父母远赴美国孤悬海外。“母子二人合起来一整部家族史,主旋律为失去,失去,失去,所以,最后的一点剩余,人生的托底,谁都不能让”……
小说时间跨越幅度长,从上世纪四五...
★ 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儿女风云录》
★ 从《长恨歌》到《儿女风云录》,王安忆直面上海的城市皱纹。
★ 上海滩另类老爷叔,老洋气新做派的交响变奏。
★ 他向来不是有心智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寂寞,其实是金粉世界的局外人……他这一辈子,都是在浮泛中度过。浮泛的幸和不幸,浮泛的情和无 情,浮泛的爱欲和禁欲……
————
本书是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长恨歌》后三十年,王安忆再写上海滩《儿女风云录》。
小说围绕上海老爷叔“瑟”“堪称颠覆”的式微人生展开。他出身富门,少年时家道中落,单身北上舞蹈学校,吃尽大漠风沙,世人冷面,直至中年,妻离子散,孑然一身,两手空空,沦落舞厅谋生……在国内度过大半生之后又和父母远赴美国孤悬海外。“母子二人合起来一整部家族史,主旋律为失去,失去,失去,所以,最后的一点剩余,人生的托底,谁都不能让”……
小说时间跨越幅度长,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直写到当下,宏阔的时间之河,承载的是一个个不同身世、命运的小市民的悲欢。柯柯、阿陆头、黑三;阿郭、“埃塞俄比亚”、“啧啧”,环绕在瑟左右的男女,他们的人生都有残缺,都是都市中的Loser……
儿女风云录的创作者
· · · · · ·
-
王安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安忆,生于1954年,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在《儿童时代》任编辑。1980年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年底学习结束回原单位。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入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八卦最能揭示谜底,因为不按常理,走的边锋,怪力乱神的路数,骨子里又是写实主义。两者之间怎么打通?说话。说话这件事,既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结果却歪打正着,弄假成真。就是用料多,大量大量的流言蜚语,碎嘴子,话搭头,嚼舌根,车结辘,藏头诗,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乘飞机……都没边了,提炼一星点真相,留下成千上万废渣。八卦本来是废渣,耗得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页 -
现代城市有一种功能,将整体的人切割瓦解,成拼图那样,一粒一粒的小块块,等着八卦来组合,难免有错接,嵌不进去不要紧,用力拍一下,平了,就成了稗史。虽是杂拌儿,可是有细节呀!不像正史,宏大叙事盖棺定论,闲人插不进嘴去,这可是渔樵,热闹的人世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儿女风云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儿女风云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儿女风云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儿女风云录》读后感&摘抄&笔记

弄堂里的风,屋瓦间的云

《儿女风云录》:为一个特别的小人物立传
>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在《儿女风云录》中,中原大省不配拥有名字? | 来自虎嗅蔷薇 | 2025-03-22 18:34:49 | |
安忆老矣,尚能写否? | 来自不忘初心 | 2024-09-24 21:03:57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收获》长篇 (辛亥)
- 亚洲周刊2024年十大小说 (9 de Julio)
- 书单|近三年中国好小说 (严彬)
- 九久·新书(第十九辑 · 2024年) (99读书人)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4年版) (天蝎小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7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儿女风云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58 有用 西摩 2024-09-26 19:48:19 山东
秋天了,王老师又织了一件毛衣。
4 有用 伊豆的舞男 2024-10-24 00:31:44 北京
不像《长恨歌》,毕竟那是有传奇故事打底。而《风云录》则是琐碎的,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传奇的,写了一个“红粉世界的局外人”。当然,最后“诈骗”被捕有点戏剧性了。我个人觉得这是王安忆“螺蛳壳里做道场”和时代洪流浓墨重彩最均衡的一部小说。
4 有用 绿竹卉子 2024-11-06 10:16:08 上海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很奇怪的。前面四分之三的章节都有点受不了这种短句式的表达方式,读到第十章全家人去美国那里,突然狠狠共情了,去与归,都感到一种悲。这是属于男主的悲情,读者的悲戚,和作者的悲伤,原来长恨歌已经30年前了,依然是多少恨。(P.S.其中BL的部分也是王老师的大胆尝试了,加一🌟)
2 有用 输入昵称 2024-10-27 14:25:14 北京
回到《伤逝》,回到《小城之恋》,回到《长恨歌》,回到《启蒙时代》,回到《天香》。同时又进行了关键的更新。王安忆作品中永远存在着一对二元结构,它们的展开与转化构成了多年创作的核心,这一次,在年龄、代际中得到了更复杂的呈现……以及,被批评家简单指认/贬斥为日常生活/宏大历史的东西背后,一定有更坚硬的逻辑,只是我尚无法将其表达出来而已。
2 有用 欢乐分裂 2024-12-17 14:36:46 江苏
王安忆自《考工记》后重返擅长赛道(本书亦与之一脉相承),题材选取和语言范式固然有重复,但一笔一划依然凌厉而稳健,描摹城市图景兼具细微与宏大;“打夯机将残渣压实,压成考古层,云母片似的”契合她拿手的语言风格,绵密的瓷实感层层堆叠,像是城市地层的切片。 “他这一辈子,都是在浮泛中度过。”一个在风云际会时期随波逐流的人,一个拒绝理性思考的人,一个刻意保持弱势的人,“旧人”熬成“老法师”,见证城市罗曼史末... 王安忆自《考工记》后重返擅长赛道(本书亦与之一脉相承),题材选取和语言范式固然有重复,但一笔一划依然凌厉而稳健,描摹城市图景兼具细微与宏大;“打夯机将残渣压实,压成考古层,云母片似的”契合她拿手的语言风格,绵密的瓷实感层层堆叠,像是城市地层的切片。 “他这一辈子,都是在浮泛中度过。”一个在风云际会时期随波逐流的人,一个拒绝理性思考的人,一个刻意保持弱势的人,“旧人”熬成“老法师”,见证城市罗曼史末期的鲜花着锦(熟悉的弄堂烟火、北方干部南下、富有生命力的女性),在下乡的“国中之国”里偷得浮生迷失(甚至有“三恋”余味),也在变革中泅渡到大洋彼岸作茧自缚,回归回望飞速城建却感“世界在颓圮”,“他们草芥般的琐碎”织成浩荡岁月(人物谱系的延展构成“风云录”),“只是顺着走,怎么就到了历史的节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