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儿女风云录》
★ 从《长恨歌》到《儿女风云录》,王安忆直面上海的城市皱纹。
★ 上海滩另类老爷叔,老洋气新做派的交响变奏。
★ 他向来不是有心智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寂寞,其实是金粉世界的局外人……他这一辈子,都是在浮泛中度过。浮泛的幸和不幸,浮泛的情和无 情,浮泛的爱欲和禁欲……
————
本书是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长恨歌》后三十年,王安忆再写上海滩《儿女风云录》。
小说围绕上海老爷叔“瑟”“堪称颠覆”的式微人生展开。他出身富门,少年时家道中落,单身北上舞蹈学校,吃尽大漠风沙,世人冷面,直至中年,妻离子散,孑然一身,两手空空,沦落舞厅谋生……在国内度过大半生之后又和父母远赴美国孤悬海外。“母子二人合起来一整部家族史,主旋律为失去,失去,失去,所以,最后的一点剩余,人生的托底,谁都不能让”……
小说时间跨越幅度长,从上世纪四五...
★ 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儿女风云录》
★ 从《长恨歌》到《儿女风云录》,王安忆直面上海的城市皱纹。
★ 上海滩另类老爷叔,老洋气新做派的交响变奏。
★ 他向来不是有心智的人,意识不到自己的寂寞,其实是金粉世界的局外人……他这一辈子,都是在浮泛中度过。浮泛的幸和不幸,浮泛的情和无 情,浮泛的爱欲和禁欲……
————
本书是王安忆最新长篇小说。《长恨歌》后三十年,王安忆再写上海滩《儿女风云录》。
小说围绕上海老爷叔“瑟”“堪称颠覆”的式微人生展开。他出身富门,少年时家道中落,单身北上舞蹈学校,吃尽大漠风沙,世人冷面,直至中年,妻离子散,孑然一身,两手空空,沦落舞厅谋生……在国内度过大半生之后又和父母远赴美国孤悬海外。“母子二人合起来一整部家族史,主旋律为失去,失去,失去,所以,最后的一点剩余,人生的托底,谁都不能让”……
小说时间跨越幅度长,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直写到当下,宏阔的时间之河,承载的是一个个不同身世、命运的小市民的悲欢。柯柯、阿陆头、黑三;阿郭、“埃塞俄比亚”、“啧啧”,环绕在瑟左右的男女,他们的人生都有残缺,都是都市中的Loser……
儿女风云录的创作者
· · · · · ·
-
王安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王安忆,生于1954年,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在《儿童时代》任编辑。1980年入中国作协第五期文学讲习所学习,同年年底学习结束回原单位。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2004年调入复旦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八卦最能揭示谜底,因为不按常理,走的边锋,怪力乱神的路数,骨子里又是写实主义。两者之间怎么打通?说话。说话这件事,既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结果却歪打正着,弄假成真。就是用料多,大量大量的流言蜚语,碎嘴子,话搭头,嚼舌根,车结辘,藏头诗,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乘飞机……都没边了,提炼一星点真相,留下成千上万废渣。八卦本来是废渣,耗得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页 -
现代城市有一种功能,将整体的人切割瓦解,成拼图那样,一粒一粒的小块块,等着八卦来组合,难免有错接,嵌不进去不要紧,用力拍一下,平了,就成了稗史。虽是杂拌儿,可是有细节呀!不像正史,宏大叙事盖棺定论,闲人插不进嘴去,这可是渔樵,热闹的人世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儿女风云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儿女风云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儿女风云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儿女风云录》读后感&摘抄&笔记

《儿女风云录》:为一个特别的小人物立传

封在“琥珀”里的上海巷弄
>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在《儿女风云录》中,中原大省不配拥有名字? | 来自虎嗅蔷薇 | 2025-03-22 18:34:49 | |
安忆老矣,尚能写否? | 来自不忘初心 | 2024-09-24 21:03:57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收获》长篇 (辛亥)
- 亚洲周刊2024年十大小说 (9 de Julio)
- 书单|近三年中国好小说 (严彬)
- 九久·新书(第十九辑 · 2024年) (99读书人)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4年版) (天蝎小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7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儿女风云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补特伽罗 2024-12-12 03:08:15 上海
比上一本《五湖四海》好太多。一个跳了一辈子舞的人,在半个世纪的好几道春风里,始终无法做到长袖善舞,他作为一名演员,行走看似密度很高的名词缝隙中,而导演王安忆为了罗列市井生活的种种细节,给这出戏剧打造了一台词语造雪机,雪化之后只剩满舞台的空无……不知道是因为回到了熟悉的题材,还是因为临近退休整个人松弛了很多,明显感觉王安忆的笔力在恢复。只是读的过程中,脑海里还是会不可遏制地跳出一些奇怪的书名,比如《... 比上一本《五湖四海》好太多。一个跳了一辈子舞的人,在半个世纪的好几道春风里,始终无法做到长袖善舞,他作为一名演员,行走看似密度很高的名词缝隙中,而导演王安忆为了罗列市井生活的种种细节,给这出戏剧打造了一台词语造雪机,雪化之后只剩满舞台的空无……不知道是因为回到了熟悉的题材,还是因为临近退休整个人松弛了很多,明显感觉王安忆的笔力在恢复。只是读的过程中,脑海里还是会不可遏制地跳出一些奇怪的书名,比如《人民的爷叔全跳舞》《上海爷叔舞!舞!舞!》什么的。 (展开)
7 有用 攸川 2024-12-22 22:09:02 上海
阿姨,你在写梗概还是写小说???
59 有用 西摩 2024-09-26 19:48:19 山东
秋天了,王老师又织了一件毛衣。
8 有用 少于无 2024-12-25 21:21:31 山东
在火车上硬着头皮读着头皮都硬了,吃不了这种具体而微但又抽象至极的絮絮叨叨的细糠,只有故事没有情节,只有脸谱没有人物,叙述者的声音太强以至于想冲上去给王安忆闭麦。
3 有用 璴少书 2025-02-12 12:54:01 上海
再出名的作家,都很难离开自己的舒适圈。舞场里的故事王安忆写完严歌苓写,严歌苓写完王安忆再写,但影射的也不过是一座城市里一小撮人的故事。到这个地位了可能也不需要走出舒适圈了,把主人公取名为卢瑟可能是她的为数不多的对新时代的理解和促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