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这本书是反对将中世纪的定性为:黑暗,因为黑暗的核心是空虚,是一个一无所有、无边无际的空间。可是中世纪的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却异常活跃,也至于这样躁动都以十字军的形式流向了东方。中世纪的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可能比现代的欧洲人的精神世界还要充盈,因为中世纪的人生观更为简单,从创世纪开始,到末日审判结束的一个线性成长。
启蒙学者口中“黑暗”的中世纪主要是欧洲历史纵向比较,而不是和其他文明进行横向比较的结果:和无比辉煌的古希腊-罗马、群星璀璨的文艺复兴相比,中世纪无疑显得有点黯淡,这种黯淡被他们鄙视为“黑暗”,又因为宗教等原因而无限夸大,乃至彻底否定其正面作用。
中译本算是期待已久了,也确实好看。反驳中世纪作为黑暗时代,这早已不是新鲜观点,但这本书除了极其流畅,还讲述了许多主流叙事不太说的故事,尤其是女性。
在21世纪第三个10年的当下,中世纪似乎不断闯入现代社会,但常常体现在大众文化中的关于中世纪的刻板印象,在我们历史学者看来却难以辨别。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对中世纪的兴趣受到激增的中世纪幻想文学,例如《权力的游戏》、历史频道的《维京人》,或电子游戏《十字军之王》和《刺客信条》系列的激发。但有时候,这种兴趣也受到当下的事件或掌权者的评论的激发,例如政客使用“中世纪的”来描述一道墙,或用“西方文明’来指代白人民族主义。有时候,极右翼势力会正面运用中世纪的标志,它们被描画在弗吉尼亚游行者的盾牌上,飘扬在冲击美国国会人群的旗帜上,或分散在新西兰屠杀犯的长篇大论中。左翼有时候也喜欢用这类词汇,把一道墙或者一些特别恐怖的暴行称作“中世纪的”。在这些情况下该形容词用作贬义词代表落后,钓雪按然而落后的是他们自己
本书讲述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化交流场面。在以往人们可能认为中世纪是一个封闭落后且没有发展的黑暗时期,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可以看见在这个时代下各个领域的发展,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按照自己的逻辑繁衍生息。过往的史观下,以西方视角为中心的叙事确实会将这段时光视为被掠夺的,但是将视野放到全球的交融与各个族群的交流、蒙古人、突厥人与欧洲人之间交流与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后来大航海时代的因素,通过这些交流让欧洲人意识到世界很大,而其自身的经济基础也推进其对外拓展,这就促使了未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每一个时代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发现,可能是我们的立场与视角有所偏颇,进而影响对其的认识。
在256页正文里讲明白430-1321年间的中世界史,考验的是提纲挈领的功夫,小切口,大世界。作为一部极简中世纪史,作者立场鲜明,反对“黑暗中世界”的传统史学标签,因此用了“光明时代”的标题,略有用力过猛之嫌。本书特点是从女性开始——西罗马帝国摄政女皇加拉·普拉西狄亚,并在白人之外,加进犹太人、阿拉伯人、维京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因此敢称“新史”。作者们给了艺术不少空间,大教堂尤其受到重视,结束于但丁,并与开头的拉韦纳(拉文纳)相呼应。编辑功夫老道,装帧设计漂亮,适合作为中世纪入门读物。
中世纪现在更多的是以怀旧和浪漫的方式出现在各种媒介视野中,比如游戏、插画和装饰等,以至于人们对中世纪和古文化充满了无限的浪漫想象和文化渴望。但中世纪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被描绘成是一段充满暴力、战争,应该被摒弃的“黑暗时代”,加布里埃莱和佩里在本书以客观的叙事和角度描绘中世纪,既有光明也有黑暗,展现一个真实的充满血肉的时期。第一次读关于这段历史和文化的书,读起来没有困难,很适合作为中世纪历史文化的入门读物。
以光明时代为理念,叙述了一个延续的、流动的、复杂的、多元的、广大的、人性的世界,冲破了原有的简单二元对立的、白人男性中心主义的“黑暗中世纪”历史叙事框架。
这本《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是一本重新讲述欧洲中世纪历史的书。有些事在继续,有些事也在变化。权力的重心转移到伟大的城市君士坦丁堡,随后是伊斯兰多个新帝国的城市中心。耶路撒冷始终停留在中世纪早期的人的想象中,但其历史并不像后来的史书中所叙述的那样,总是充满争斗,始终惊心动魄。
这本书改变了人们对中世纪的误解,重新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的闪光点,也对现在有着启发作用!
所以走出“黑暗时代“就等于“光明”吗?看到标题以为是介绍中世纪“光明”的文化史(艺术/建筑史,第十四章涉及一些),当然这样的话就应该是“light”/“illuminated”而不是这里的“bright”。书中时不时要强调下“光明时代”相当莫名其妙,看到结尾以为“光明“是在与近代早期更加制度化的殖民运动、暴力和压迫相对比,但作者又暗示“光明“更多等于“真实”,呃。叙事很优秀!大致描绘了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晚期的整体图景,在时间的推进中各个主题都有涉及到,尤其是每章之间很有连贯性,这也给加强了所谓“相互关联的网络“这一主题。可以看到叙事中很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热点,比如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明冲突论“的反思批判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全球中世纪”。没有注释和参考文献很可惜,但“拓展阅读”部分很有价值。
?
汗青堂系列推出了好几本中世纪主题的佳作,如《中世纪历史与文化》《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中世纪欧洲》等,这本《光明时代》同样是对这一主题的延续和补充。中世纪的面貌,似乎总是与黑暗、愚昧、盲信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科学理性被遮蔽、人文思想被压制的时代,因此中世纪又被称为“黑暗时代”或者“黑暗时期”。而本书则颠覆了这一固有的认知,主张中世纪非但不黑暗,而且还是“光明时代”。具体而言,作者从文化发展、思想进步、地区交流等方面揭开了中世纪神秘的面纱,对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祛魅,呈现了隐没在历史深处的中世纪的图像。这本书和《中世纪欧洲》的观点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后者认为,中世纪是一个“大震动、大改组、大破坏”的时期,政治制度、政教关系、城乡发展等都经历了极大的演变。而这些演变,为迈入近现代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序言从马赛克镶嵌画技艺说起,暗合了这本书的拼盘风格,围绕皇帝、教宗、武士、思想家、艺术家等人物展开的叙事,描述中世纪的荣光。浅显好读。
1.31读完 诗篇中或许仅叙述了男性的传奇——既有他们的辉煌胜利,也有他们的荒谬过失——然而,那些匿名创作的诗人内心深处明白,女性才是维系这个社会结构的脊梁。
本书想要向大众揭示的是著史者的身份不同,对于历史的客观认识也不同。如果单纯评价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技术成就,那么中世纪还是有诸多成就的,算是一个光明时代,而非黑暗的中世纪。但若以人民史观来面对中世纪史,中世纪的知识文化完全被贵族上流阶级所把持,待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文化态度变成了普世的人文主义,人人都可以接受文化熏陶,那么如此看来中世纪对于劳苦大众而言,无疑是“黑暗的”。
一些碎片
中世纪的黑暗,往往是基于一种白人至上,白人种族主义的假设和意识形态而来的标签化印象。中世纪对于中世纪的人而言,并不是一种断裂,它更多的就如同城市与城市之间所具有的流动那样,有着一定显而易见一的联结特性。文化的传统在流动;货物及商品在流动;思想与观念也在流动,正是这种流动时常会处于一种共存或冲突的状态,使得文明不断更新并向前演进,而非一定是向善向好的演进。因而,所谓的光明时代与黑暗时代一样,它强调的是一种在某个视角下,跟我们现在有所不同的那个时空环境。在那里也有星星点点。也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有暴力、有流血,也有荣光。而我们今天之所以成为这样的自己,就是因为曾经历过的那一段岁月。它早已流淌在今天人们的血液里。是我们无法丢弃的一部分,无论它在今天看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既是偶然性也是必然性的存在痕迹。
有点水
读到这里有点泪目:“在这跨越千年的时光中,我们看到人们是如何开启和反抗自身时代的压迫制度,如何创造美与造成恐怖,如何跨越和划出边界的—他们如何以完整而复杂的人性,参与自己所处的时代。他们爱,他们恨,他们吃和睡,哭和笑,保护和杀害。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希望,《光明时代》能让大家看到所有的美丽和恐怖。”
> 光明时代
6 有用 洛兹尼茶 2025-01-21 11:41:17 江苏
这本书是反对将中世纪的定性为:黑暗,因为黑暗的核心是空虚,是一个一无所有、无边无际的空间。可是中世纪的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却异常活跃,也至于这样躁动都以十字军的形式流向了东方。中世纪的欧洲人的精神世界可能比现代的欧洲人的精神世界还要充盈,因为中世纪的人生观更为简单,从创世纪开始,到末日审判结束的一个线性成长。
5 有用 奥托拉米纳 2025-01-23 08:59:36 江苏
启蒙学者口中“黑暗”的中世纪主要是欧洲历史纵向比较,而不是和其他文明进行横向比较的结果:和无比辉煌的古希腊-罗马、群星璀璨的文艺复兴相比,中世纪无疑显得有点黯淡,这种黯淡被他们鄙视为“黑暗”,又因为宗教等原因而无限夸大,乃至彻底否定其正面作用。
4 有用 猪柳蛋麦满分、 2024-12-16 02:42:58 湖北
中译本算是期待已久了,也确实好看。反驳中世纪作为黑暗时代,这早已不是新鲜观点,但这本书除了极其流畅,还讲述了许多主流叙事不太说的故事,尤其是女性。
4 有用 陆钓雪de飘飘 2024-12-15 12:02:48 山东
在21世纪第三个10年的当下,中世纪似乎不断闯入现代社会,但常常体现在大众文化中的关于中世纪的刻板印象,在我们历史学者看来却难以辨别。部分原因在于,人们对中世纪的兴趣受到激增的中世纪幻想文学,例如《权力的游戏》、历史频道的《维京人》,或电子游戏《十字军之王》和《刺客信条》系列的激发。但有时候,这种兴趣也受到当下的事件或掌权者的评论的激发,例如政客使用“中世纪的”来描述一道墙,或用“西方文明’来指代白人民族主义。有时候,极右翼势力会正面运用中世纪的标志,它们被描画在弗吉尼亚游行者的盾牌上,飘扬在冲击美国国会人群的旗帜上,或分散在新西兰屠杀犯的长篇大论中。左翼有时候也喜欢用这类词汇,把一道墙或者一些特别恐怖的暴行称作“中世纪的”。在这些情况下该形容词用作贬义词代表落后,钓雪按然而落后的是他们自己
4 有用 横转中子星 2024-12-16 17:54:59 辽宁
本书讲述了很多有意思的文化交流场面。在以往人们可能认为中世纪是一个封闭落后且没有发展的黑暗时期,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可以看见在这个时代下各个领域的发展,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按照自己的逻辑繁衍生息。过往的史观下,以西方视角为中心的叙事确实会将这段时光视为被掠夺的,但是将视野放到全球的交融与各个族群的交流、蒙古人、突厥人与欧洲人之间交流与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后来大航海时代的因素,通过这些交流让欧洲人意识到世界很大,而其自身的经济基础也推进其对外拓展,这就促使了未来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每一个时代既然存在,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发现,可能是我们的立场与视角有所偏颇,进而影响对其的认识。
2 有用 malingcat 2024-12-22 18:13:13 上海
在256页正文里讲明白430-1321年间的中世界史,考验的是提纲挈领的功夫,小切口,大世界。作为一部极简中世纪史,作者立场鲜明,反对“黑暗中世界”的传统史学标签,因此用了“光明时代”的标题,略有用力过猛之嫌。本书特点是从女性开始——西罗马帝国摄政女皇加拉·普拉西狄亚,并在白人之外,加进犹太人、阿拉伯人、维京人、突厥人和蒙古人,因此敢称“新史”。作者们给了艺术不少空间,大教堂尤其受到重视,结束于但丁,并与开头的拉韦纳(拉文纳)相呼应。编辑功夫老道,装帧设计漂亮,适合作为中世纪入门读物。
1 有用 z小秘秘 2025-01-30 10:35:42 广东
中世纪现在更多的是以怀旧和浪漫的方式出现在各种媒介视野中,比如游戏、插画和装饰等,以至于人们对中世纪和古文化充满了无限的浪漫想象和文化渴望。但中世纪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都被描绘成是一段充满暴力、战争,应该被摒弃的“黑暗时代”,加布里埃莱和佩里在本书以客观的叙事和角度描绘中世纪,既有光明也有黑暗,展现一个真实的充满血肉的时期。第一次读关于这段历史和文化的书,读起来没有困难,很适合作为中世纪历史文化的入门读物。
0 有用 青冥天 2024-12-29 20:17:18 湖北
以光明时代为理念,叙述了一个延续的、流动的、复杂的、多元的、广大的、人性的世界,冲破了原有的简单二元对立的、白人男性中心主义的“黑暗中世纪”历史叙事框架。
0 有用 fulinlei 2025-01-20 08:30:08 北京
这本《光明时代:中世纪新史》是一本重新讲述欧洲中世纪历史的书。有些事在继续,有些事也在变化。权力的重心转移到伟大的城市君士坦丁堡,随后是伊斯兰多个新帝国的城市中心。耶路撒冷始终停留在中世纪早期的人的想象中,但其历史并不像后来的史书中所叙述的那样,总是充满争斗,始终惊心动魄。
0 有用 爱读书的小麦兜 2025-01-22 05:46:47 河北
这本书改变了人们对中世纪的误解,重新让我们看到这个时代的闪光点,也对现在有着启发作用!
0 有用 illusionce 2025-02-02 01:21:23 北京
所以走出“黑暗时代“就等于“光明”吗?看到标题以为是介绍中世纪“光明”的文化史(艺术/建筑史,第十四章涉及一些),当然这样的话就应该是“light”/“illuminated”而不是这里的“bright”。书中时不时要强调下“光明时代”相当莫名其妙,看到结尾以为“光明“是在与近代早期更加制度化的殖民运动、暴力和压迫相对比,但作者又暗示“光明“更多等于“真实”,呃。叙事很优秀!大致描绘了从古代晚期到中世纪晚期的整体图景,在时间的推进中各个主题都有涉及到,尤其是每章之间很有连贯性,这也给加强了所谓“相互关联的网络“这一主题。可以看到叙事中很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学术热点,比如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明冲突论“的反思批判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全球中世纪”。没有注释和参考文献很可惜,但“拓展阅读”部分很有价值。
0 有用 Ammonius 2025-01-31 16:07:24 四川
?
0 有用 尤里卡 2025-02-08 22:15:05 河北
汗青堂系列推出了好几本中世纪主题的佳作,如《中世纪历史与文化》《中世纪的英雄与奇观》《中世纪欧洲》等,这本《光明时代》同样是对这一主题的延续和补充。中世纪的面貌,似乎总是与黑暗、愚昧、盲信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科学理性被遮蔽、人文思想被压制的时代,因此中世纪又被称为“黑暗时代”或者“黑暗时期”。而本书则颠覆了这一固有的认知,主张中世纪非但不黑暗,而且还是“光明时代”。具体而言,作者从文化发展、思想进步、地区交流等方面揭开了中世纪神秘的面纱,对其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祛魅,呈现了隐没在历史深处的中世纪的图像。这本书和《中世纪欧洲》的观点存在异曲同工之处,后者认为,中世纪是一个“大震动、大改组、大破坏”的时期,政治制度、政教关系、城乡发展等都经历了极大的演变。而这些演变,为迈入近现代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
0 有用 ly的读享生活 2025-02-19 07:19:20 浙江
序言从马赛克镶嵌画技艺说起,暗合了这本书的拼盘风格,围绕皇帝、教宗、武士、思想家、艺术家等人物展开的叙事,描述中世纪的荣光。浅显好读。
0 有用 谢谢 2025-02-11 21:07:18 浙江
1.31读完 诗篇中或许仅叙述了男性的传奇——既有他们的辉煌胜利,也有他们的荒谬过失——然而,那些匿名创作的诗人内心深处明白,女性才是维系这个社会结构的脊梁。
0 有用 韧勉 2025-03-05 00:40:29 北京
本书想要向大众揭示的是著史者的身份不同,对于历史的客观认识也不同。如果单纯评价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技术成就,那么中世纪还是有诸多成就的,算是一个光明时代,而非黑暗的中世纪。但若以人民史观来面对中世纪史,中世纪的知识文化完全被贵族上流阶级所把持,待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的文化态度变成了普世的人文主义,人人都可以接受文化熏陶,那么如此看来中世纪对于劳苦大众而言,无疑是“黑暗的”。
0 有用 隔夜的咖喱 2025-03-19 14:25:20 浙江
一些碎片
0 有用 新起点 2025-04-03 08:13:57 上海
中世纪的黑暗,往往是基于一种白人至上,白人种族主义的假设和意识形态而来的标签化印象。中世纪对于中世纪的人而言,并不是一种断裂,它更多的就如同城市与城市之间所具有的流动那样,有着一定显而易见一的联结特性。文化的传统在流动;货物及商品在流动;思想与观念也在流动,正是这种流动时常会处于一种共存或冲突的状态,使得文明不断更新并向前演进,而非一定是向善向好的演进。因而,所谓的光明时代与黑暗时代一样,它强调的是一种在某个视角下,跟我们现在有所不同的那个时空环境。在那里也有星星点点。也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有暴力、有流血,也有荣光。而我们今天之所以成为这样的自己,就是因为曾经历过的那一段岁月。它早已流淌在今天人们的血液里。是我们无法丢弃的一部分,无论它在今天看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既是偶然性也是必然性的存在痕迹。
0 有用 Miucus 2025-04-08 03:59:38 意大利
有点水
0 有用 Nelly.L 2025-04-20 22:04:55 上海
读到这里有点泪目:“在这跨越千年的时光中,我们看到人们是如何开启和反抗自身时代的压迫制度,如何创造美与造成恐怖,如何跨越和划出边界的—他们如何以完整而复杂的人性,参与自己所处的时代。他们爱,他们恨,他们吃和睡,哭和笑,保护和杀害。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希望,《光明时代》能让大家看到所有的美丽和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