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德温年谱 制作:小宋,李佳纯 一九二四 詹姆斯(亚瑟)·鲍德温8月2日生于纽约市哈林区,母亲为家庭帮佣,他是九个小孩里最大的一个。其亲父不群,为私生子。他所出生的哈林区,是黑人文化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基地。詹姆斯·鲍德温属于该艺文风潮晚期的典范人物。约崛起于二○年代;位居纽约第五和第七大道,一三○街到一四五街之间的哈林区,黑人在爵士乐、舞蹈、剧场、绘画、雕刻及写作上充满了强劲爆发力,哈林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包括有诗人兰斯顿·修斯(Langston Hughes),理查·莱特(Richard wright)等等。 一九二七 3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位工厂工人。鲍德温的继父是个布道的牧师,同时也是个脾气冷酷严厉的人,詹姆斯的姓氏就跟随其继父。在访谈録中他提到他的继父:“在道坛上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在家祖是个怪兽。也许他拯救了所有的灵魂,但却在他所有小孩身上,一个一个地,丧失灵魂。而这算不上是种对他的惩罚:他试图要杀了我们。我憎恨的人很少,事实上我只恨过一个人,而那个人就是我父亲。” 10岁开始拿笔写作,12岁首篇故事发表于教堂的报纸。 一九三八 14岁至16岁之间,鲍德温篇Fireside圣灵降临教会的青年教士。原本将随继父一様成为布道牧师,但随后放弃,他将这段经验写在他的第一本、也是他最富盛名的长篇小说 Go Till It on the Mountain。随后他也在回忆録Notes of a Native son 中写到,他同继父唯一的一次真正的交谈是,他告诉他的继父,比其布道,他更喜欢笔,“对我来说;写作是一种爱的行动。……它出自于绝望。它似乎是通往另一世界的唯一途径。”“当然,我知道我是黑人,但我也知道我很聪明。我所不知道的是我该如何运用我的心智,或者说,就算是我懂,那也是我唯一得拿来运用的东西。 一九四一 17岁时离家自力更生。 一九四二 18岁自高中毕业,搬到纽泽西。鲍德温替人帮佣赚钱贴补家计;之后又到铁路局工作。不久之后离开铁路局,搬到格林威治村。在那里他认识了着名作家理查·莱特。 一九四三 继父死于精神病院。19岁的鲍德温正式告别教士生活,成为全职作家。在其晚年的一篇访谈中;詹姆斯·鲍德温提及:我父亲葬礼的当天正是我19岁的生日。当我们载着他开向墓园时,环绕着我们的是不义、安那其(无政府主义)、不满和嫌恶所造成的损伤。对我而言那似乎上帝自身已被创造出来;好标示出我父亲的最终,那尾声所彰显的最大隐忍;以及如此残暴地刺耳。对我而言,环绕四周所升起的暴力,也似乎,像是我父亲离开这个世界已被设计成就好像对他长子的骄傲所作的惩罚。我拒绝相信那长久以来一直占据他心目景象的启示録;很好,生命似乎正在言说,这儿有此什么肯定将越过启示録,直到真实随之到来。我一向瞧不起我父亲其生命的处境,瞧不起我们生命的处境。当他的生命终结时;我开始彷徨思索关于生命以及,以新的方式,去寻思我自己的生命。 一九四五 21岁。联邦调查局首次盘查鲍德温,当时他住在胡士托附近森林里的一间小木屋。原因是他在一个宴会上偶遇一个逃兵。这次事件,让詹姆斯·饱德温觉得自己像是被“帮派强暴”:“但他们也让我憎恨他们,那种嫌恶就像滚烫的冰…… 一九四八 24岁时篇了远离和继父的紧张关系,性欲认同问题,种族歧视主义,鲍德温搬到巴黎和伦敦。此后十年住在欧洲,特别是巴黎和伊斯坦堡。但其黑人外表,那种异乡的感受、无助的愤怒,在欧洲的十年不断的困扰着他,在他一九五三年所写的文章Stranger in the Village 里;他写到他造访瑞士一个小村落,一群小孩当他是外来的奇珍异兽,对他喊着黑鬼!黑鬼!他发现欧洲人的纯真根本不存在,而美国人的信条基本上都来自欧洲,“这个小村落带回给我这个事实:有那么一天,而且还真的不久以前的有一天;当美国人几乎不是美国人,还只是忿忿不平的欧洲人时,面对一块巨大的尚未征服的大陆,这样说吧;就在人肉市场礼面闲晃,生平第一次看见黑人。”随后则待在纽约很长一段时间。 一九四九 出版论文集Everybodys Protest Novel. 一九五二 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Go Till It on the Mountain 。以他个人的经验文经纬所写,随后鲍德温的书写皆有强烈的个人“自传”气味;在一篇访谈中,当问到为何“使用”自己时,他说到:那是我认知里我所能作的。也就是我认知到我无法避免。我是我的唯一目击者。我一直觉得大多数的人把我看成敌意很深的黑人小孩;而我不是那个様子。我必须找个方法让他们知道;而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自己。 一九五五 剧作The Amen Corner 出版,由霍华大学制作,十年后搬上百老汇。 一九五五 论文集Notes of a Native son 出版。 一九五六 32小说《乔凡尼的房间》(Giovani,s Room)出版。 一九五七 33岁。回到美国参加南方教育界抗种族隔离政策的运动。鲍德温因六○年代参与公民活动使得他成为联邦调查局调查目标之一,该单位制作了一份一七五○页的文件。在回到美国隔年,他写到,“每个人都在付款,时间到期我回家付我自己该付的。” 一九六一 论文集Nobody Knows My Name:More Notes of a Native son出版。 一九六二 小说Another Country 出版。 一九六三 39岁,出版散文集The Fire Next time 。内容由两篇论文构成:“My Dungeon shook”及"Down at the Crossr",于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刊登于《纽约客》杂志。这两篇文章即为该期杂志内容,迄今仍篇鲍德温对于种族最重要的书写。他写到:“要是现在我们对一切不放胆去作,预言书所说的最终——由一个奴隶取材圣经所唱出的歌——就会落在我们头上:上帝给了诺亚彩虹当信号,不来水了,再来就来把火! 一九六四 出版剧作Blues for Mr. Charlie,由百老汇制作。 一九六五 出版短篇小说集Going To Meet the Man。 一九六八 44岁出版小说Tell Me How Long the Train's Been Gone。同年,马丁·路德·金恩博士被刺,造成公民运动受挫。鲍德温愤而指出暴力可能为伸张种族平等的唯一途径。在他一九五三年所写的一篇题名Stranger in the village的文章中,鲍德温写到:“乔哀思说得对,历史正成为一场恶梦——但它或许会是一场没人醒的过来的恶梦。人们被卡在历史之中,而历史被卡在他们之中” 一九七一 与人类学家米德(Margaret Mead)共同出版A Rap on lce 一九七四 出版小说fBeale Street Could Talk。 一九七六 出版作品The Devil Finds work。 一九七九 出版小说Just Above My Head。 一九八三 59岁;成为麻州大学Amhers分校非裔美国人研究部门教授。 一九八五 出版报导文学The Evidence of Things Not Seen,关于一九八○—— 一九八一年间发生于亚特兰大28起黑人小孩的谋杀悬案,原载《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出版论文集The Price of the Ticket: Collected Non-fiction 1948-19。 一九八七 十一月三○日因胃癌死于法国Riviera的St.Paul de Vence,享年63岁,晚年他一直待在此地。有超过五千人出席他的葬礼。关于詹姆斯·鲍德温的传记、评论和分析书甚多。一九九八年,由童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担纲,出版了由她所编辑的鲍德温论文全集。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