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万有引力
副标题: 法国青少年与德军的对抗,1940—1945
译者: 焦静姝
出版年: 2025-1
页数: 344
定价: 8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218180243
内容简介 · · · · · ·
在残酷的世界里,孩子不得不早早长大。
------------------------
【编辑推荐】
⭐ 穿越二战的硝烟,走进法国年轻人抵抗纳粹的“日常”,见证法国命运的重要转折
⭐ 面对残暴强权,尚在懵懂弱小之年的孩子,为何敢毅然反抗?
“他们往往会被某种形式的离别或德国人的暴力行为,激发出突如其来的勇气。也许是 一枚落在附近的炸弹,也许是自己的家被德国人征用,也许是目击有人被德国人殴打或射杀,也许是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在沮丧、愤怒和羞辱中崩溃——这样的事常常令青少年目瞪口呆,继而发誓要报仇雪恨。”
⭐ 饱受战争凌虐的年轻人,除却勇气,内心还埋藏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一些人会表达自己的歉意,抱歉自己惹上了这样的麻烦,或抱歉自己不是父母理想中的孩子,但没有人后悔曾站出来反对暴政。”
“这是在不可避免的死亡面前逞强吗?是的。他想让妈妈为他骄傲吗?是的。但这...
在残酷的世界里,孩子不得不早早长大。
------------------------
【编辑推荐】
⭐ 穿越二战的硝烟,走进法国年轻人抵抗纳粹的“日常”,见证法国命运的重要转折
⭐ 面对残暴强权,尚在懵懂弱小之年的孩子,为何敢毅然反抗?
“他们往往会被某种形式的离别或德国人的暴力行为,激发出突如其来的勇气。也许是 一枚落在附近的炸弹,也许是自己的家被德国人征用,也许是目击有人被德国人殴打或射杀,也许是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在沮丧、愤怒和羞辱中崩溃——这样的事常常令青少年目瞪口呆,继而发誓要报仇雪恨。”
⭐ 饱受战争凌虐的年轻人,除却勇气,内心还埋藏着怎样复杂的情感?
“一些人会表达自己的歉意,抱歉自己惹上了这样的麻烦,或抱歉自己不是父母理想中的孩子,但没有人后悔曾站出来反对暴政。”
“这是在不可避免的死亡面前逞强吗?是的。他想让妈妈为他骄傲吗?是的。但这也是在向一个更庞大的群体——包括他自己——传达一个信息:他像一个成年人一样行事,依照他的组织和朋友的信条行事,从未动摇。”
⭐ 这些炽热甚至略显莽撞的故事,照亮了一个人人渴望的光明未来
“一个极权主义政权需要用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将长久的、令人麻木的恐惧根植于人民内心,但总有一个人或一些人,能想办法举起拳头,或创作一幅艺术作品,或发出一个声音表明,‘这必不会长久’。”
------------------------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一度占领巴黎,但法国的青少年以自己的未来为代价,逐渐投身于抵抗纳粹的运动。他们的学业因此中断;他们主动或被动做出的决定扭转了自己的成长轨迹;在心理被迫迅速成熟的同时,他们的情感关系也被搁置。恐惧、迷茫与无助是最寻常的状态,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年轻人一点即燃的激情与勇气。
在维护自由精神和民族尊严的呼声带领下,他们进行着或轻或重、暴力或非暴力的抵抗行动——派传单、印刷、涂鸦、传递情报,甚至保护犹太人,袭击德国官兵或维希法国警察,执着地表达着想做些什么的意愿,致力于让法国民众产生共鸣。对他们而言,抵抗占领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勇敢的责任。
随着战争胜利,众多年轻的生命在战场或集中营里逝去,即使是幸存者,战后也依旧带着难以消除的伤痛生活。但如同自由的精神永不丧失,一代代年轻人的勇气,依然在着力刻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这种反对暴力、傀儡政治和邪恶种族主义的激情,并没有随着第三帝国的覆灭和维希政府的瓦解而从法国消失。”
------------------------
【媒体推荐】
继《当巴黎陷入黑暗》之后,罗纳德•C. 罗斯伯顿再次讲述了年轻人反抗纳粹占领的感人故事。随着极右势力在欧洲和美国再次抬头,人们只能希望不再需要这种突如其来的勇气。
——威廉•陶布曼,《戈尔巴乔夫》作者,普利策奖得主
罗斯伯顿以他对德国占领法国的研究以及数十年的大学教授生涯,生动地重塑了我们对法国抵抗运动的理解,以及让我们看到抵抗运动如何依赖于年轻人的精力和道德勇气。
——约瑟夫•J. 埃利斯,《奠基者》作者,普利策奖得主
1940年至1944年,积极抵抗纳粹占领法国的活动往往依靠年轻人。他们中的青少年为危险的行动带来了特殊的财富,并面临着他们这个年龄特有的压力。罗纳德-罗斯博特姆敏锐而生动地探讨了这些问题。......这是一本深思熟虑、激动人心的著作。
——罗伯特•O. 帕克斯顿,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
这是一部关于法国抵抗运动的杰出作品。
——《图书馆杂志》星级评论
“这是一部关于年轻人的勇气和牺牲的动人编年史。”
——《出版人周刊》
“它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年轻的、时常被遗忘的抵抗战士及其贡献。”
——《科克斯书评》
“他是一个优秀的故事讲述者......讲述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故事。”
——《华尔街日报》
突如其来的勇气的创作者
· · · · · ·
-
罗纳德·C.罗斯伯顿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美]罗纳德•C.罗斯伯顿(Ronald C. Rosbottom),美国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法国与欧洲研究荣休教授,专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法国研究。曾出版《当巴黎黑暗时》(When Paris Went Dark),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
焦静姝,社科学术类图书译者,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翻译出版《小说鉴史》一书,收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丛书,荣获2018年傅雷翻译奖。
目录 · · · · · ·
导 言
第一章 “现在!”
第二章 在 20 世纪 30 年代长大成人
第三章 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四章 盲目的抵抗
第五章 黑暗岁月里 J3 的生活
第六章 突如其来的勇气
第七章 对抵抗运动的抵抗
第八章 抵抗运动有性别之分吗?
结 语
致 谢
参考书目
注 释
· · · · · · (收起)
喜欢读"突如其来的勇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突如其来的勇气"的人也喜欢 · · · · · ·
突如其来的勇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书中有误,请出版方留意 | 来自不懂翁 | 5 回应 | 2025-03-05 22:06:2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Custom House (2019)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納粹德國相關書籍 1000 部 (二狗蛋施坦因)
- 书单|万有引力书目 (万有引力)
- 暴力:呈现、反思与解毒 (🦉的瓦涅密)
- 时代风貌:阶段与节点 (🦉的瓦涅密)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5 (普照)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8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突如其来的勇气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洛兹尼茶 2025-02-10 16:30:28 江苏
一个“ji 全”需要用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将长久的、令人麻木的恐惧根植于人民内心,尤其是当一切表达抵抗的途径都被封堵时。但总有一个人或一些人,能想办法举起拳头,或创作一幅艺术作品,或发出一个声音表明“这必不会长久”。
0 有用 禅王 2025-02-25 22:30:01 辽宁
尽管这个时期的年轻人会因为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价值观而迷茫,但他们懂得善恶的差别,认可通过军事力量进行抗争这种方式,并勇于为信仰牺牲。
1 有用 尤里卡 2025-02-26 22:03:00 河北
在战争片中,有一些以孩子/年轻人为主角的电影,讲述了他们奋起反抗、勇敢杀敌的故事,如《伊万的童年》《鸡毛信》《自己去看》《小士兵》等。但这些并不只是电影艺术化的表达,真实战争中也有年轻人的身影。《突如其来的勇气》呈现了法国年轻人抵抗纳粹的意志和行动,或者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构建出一部具有启发性的历史,这部历史表明我们经常低估了青少年在法国被占领期间起到的作用”。贺拉斯说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因为战... 在战争片中,有一些以孩子/年轻人为主角的电影,讲述了他们奋起反抗、勇敢杀敌的故事,如《伊万的童年》《鸡毛信》《自己去看》《小士兵》等。但这些并不只是电影艺术化的表达,真实战争中也有年轻人的身影。《突如其来的勇气》呈现了法国年轻人抵抗纳粹的意志和行动,或者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构建出一部具有启发性的历史,这部历史表明我们经常低估了青少年在法国被占领期间起到的作用”。贺拉斯说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因为战争会带走他们的丈夫和孩子,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则是所有的孩子都憎恨战争,但面对纳粹的入侵,这些青少年因为不同的缘由生发出了“突如其来的勇气”去反抗强权。当年轻人遇到战争,不要指望会产生美好的化学反应,那只会更加反衬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而正因为这些残酷与无情,更加凸显出这些年轻人的勇气与情怀。 (展开)
0 有用 danyboy 2025-03-08 01:48:33 北京
令人心碎的青春歌唱
16 有用 威尼斯男人 2025-02-18 11:40:15 江苏
加缪曾在《反抗者》说:"当孩子开始计算绞刑架的高度,暴政就失去了它的神秘性。"书中这种"少年性"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慑力。这些自愿赴死的青少年中,68%在战前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有的档案里就有"过度理想化倾向"的评语,这些个曾被责备"沉溺乌托邦幻想"的少年,最终用生命证明幻想才是刺穿黑暗的冰镐。正如有人如言:"当成年人忙着计算生存概率时,少年们正在求证死亡的价值方程式。" 罗斯伯顿用史学家的严... 加缪曾在《反抗者》说:"当孩子开始计算绞刑架的高度,暴政就失去了它的神秘性。"书中这种"少年性"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震慑力。这些自愿赴死的青少年中,68%在战前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有的档案里就有"过度理想化倾向"的评语,这些个曾被责备"沉溺乌托邦幻想"的少年,最终用生命证明幻想才是刺穿黑暗的冰镐。正如有人如言:"当成年人忙着计算生存概率时,少年们正在求证死亡的价值方程式。" 罗斯伯顿用史学家的严谨与小说家的笔触写成的这本书,好象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抵抗从未结束。在每次对历史暗门的叩击声中,那些突然爆发的勇气,从来都不是历史的意外,而是人性深处的光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