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变 短评

热门
  • 5 铁杆米兰 2024-11-24 22:28:53 北京

    最喜欢本书倒数第二页,即577页说的话。“作为政治家,一定要切记历史潮流犹如长江、黄河,无论如何曲折,一定要流向大海”。

  • 5 不知道叫啥 2024-10-15 16:27:21 黑龙江

    非常专业有深度!

  • 2 陆钓雪de飘飘 2025-02-02 14:13:54 浙江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勇的中国近(现)代史论著,这不该完美替代某编写组?呵呵。如果不带偏见的话,我们应该承认,晚清政府未尝不想谋求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未尝不想使中国早日完成向现代化的转化。不仅晚清的实权人物慈禧太后确曾真诚地主张进步与革新,因为如果没有她的默认和支持,恐怕没有晚清的新政之举,即使1898年的维新运动也无从发生。而且在慈禧太后之后的清廷掌权者,既无力拉历史的车轮倒退,将局面归复到慈禧太后之前,更无心这样去做,他们实际上继续着慈禧太后在世时业已开始的政治改革,于1909年10月4日宣布正式成立各省咨议局(新疆缓办)并开议。不论清政府这一举措的实质目的如何,它在政治上不可避免的效果便是为政治改革打开了道路。不过,清政府毕竟不是现代政府,终以不损害皇权和满洲贵族的利益为前提。

  • 1 笛年 2025-01-09 20:09:44 山西

    别看,浪费时间。心疼我买书用的65元。

  • 1 Blu 2025-01-02 20:23:46 广东

    2501。虽然讲现代国家建构,其实讲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曲折比较合适。结尾“政治家要切记历史潮流犹如长江、黄河,无论如何曲折,一定要流向大海”振聋发聩

  • 0 猪柳蛋麦满分、 2024-12-21 17:04:42 湖北

    那20多年的全景透视。碎片式学法,一些地方读起来感觉没有展开,但那段历史、那些人物,读起来永远是吸引人的。其实想想,一百多年前就有《钦定宪法大纲》了……

  • 0 StacieGrey 2025-02-16 11:10:15 北京

    记了小半本笔记,写得非常好,让我对清末民初中国政治、重要历史人物的主张见解和人们如何对政治有反馈的过程了解得透透的。果然,袁世凯是个政治强人,只不过一念之差就可能将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 0 长征7号 2024-12-27 15:28:04 安徽

    本书聚焦于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与国家政体的建构,即从1895年甲午战后到1917年张勋帝制复辟失败的二十二年的历史,从大历史视角来说,这是三千年中国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 甲午战后的中国进入维新时代,探索中国政治体的转型问题。戊戌变法失败、大阿哥事件、义和团运动、签订《辛丑条约》等虽然为中国政体的转型摁下了暂停键,但自上而下的社会共识已经达成,人人都认为唯有变革才有出路,清政府重启新政,《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向现代国家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 0 星野将典 2025-05-15 17:15:55 北京

    尽管存在一些叙事的问题,但本书确有独特的魅力,马老师对细节的刻画和独到推断,引人深思,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现实处境的场景化叙述,并不是史料的堆砌,让读者看起来非常丝滑且能带动思考

  • 1 大家谈游学 2024-11-27 01:45:50 江苏

    回忆起和马勇老师在各地游学的日子,当面聆听他讲近代史和当代的一些人物及事件。没想到马老师也快70岁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 4 西村 2024-10-11 20:15:22 北京

    马老师近代史的作品比较多了,这本书有独特性,从政体演化的角度,把清末民初重大历史事件、知识分子崛起带来的社会冲击、日俄战争欧战等影响全球的历史事件贯穿起来,探讨中国现代的困境问题

  • 0 言洗澡 2025-02-20 08:33:41 浙江

    本来作为睡前读物安眠的,可越读越兴奋,讲改革背后的利益划分纠缠永远是最精彩的,改革是如何发生的,历史潮流下的结果是如何巧合又必然,当下的社会的的确确称得上各种选择都试过后唯一可行的。

  • 0 螺丝在拧紧 2025-03-15 14:23:41 北京

    这样的厚读本,还是适合一气呵成

  • 0 逻辑猫1 2025-01-18 09:50:17 福建

    终于看完了这本厚厚的大部头,一开始的时候还在犹豫说我真的能看完吗?没想到最后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不过自己看书一直有这样的毛病,囫囵吞枣的。 这本书论述的是近代,看马勇先生的书总会给我这样的感觉:视角新颖且多元,而且是真正的具有历史的温情与敬意,从当时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书中给我最大的感触:一是人与事是时代的产物。很多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实际上正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基于自己的洞见所作出的判断。不要去过度指摘发生的一些难以理解的史事。二是形势大于人,很多时候似乎时代就是有那么多的巧合,那么多的相遇,造就了这个独一无二的时代。三是利益大于一切。任何事情从背后的利益相关分析,你都能明白为何如此,走向何方。像清末新政为何失败?因为他们始终无法明白民主宪政的目标是分权,而他们要做的是固权。

  • 5 豆友-6aWmenRQQ 2024-10-15 16:31:53 黑龙江

    从共和到帝制再到共和,中国终于走出了帝制,也涵化出了自己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一个全新的现代中国正缓缓走来。

  • 0 飞龙在天 2025-01-13 18:19:24 江苏

    还不错了

  • 2 honeyy 2024-10-15 16:25:31 北京

    这本书很经典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