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虽为利刃却保卫和平,虽为新锐却昙花一现
第一手资料,揭示引领科技进步的国之重器
重现令人惊叹的大规模项目组织方式
苏联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已解体30余年,众多科技成果也随之被束之高阁。当今人翻阅故纸堆时,往往惊叹于其如此多的划时代发明,例如本书的主角PT-23УТТХ“勇士”铁路导弹综合系统——这个非凡产物结合了两项伟大发明,即诞生于19世纪的铁路和诞生于20世纪的火箭。
这款导弹列 车的研究过程可谓集合了独特性、首创性和戏剧性,背后有上千家企业、无数技术人员的辛勤劳动,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它的存在等于告诉对手:想要毁灭苏联,就不得不忌惮它,用于毁灭的武器反而成为维护和平的重要法宝。
没有任何一款武器像它一样矛盾:在研制者眼中,它是绝无仅有的陆上巡洋舰;而在大洋彼岸的对手眼里,它是锋利无比的“手术刀”。它虽为利刃,却保卫和平;虽为新锐,却昙花一现...
(展开全部)
没有任何一款武器像它一样矛盾:在研制者眼中,它是绝无仅有的陆上巡洋舰;而在大洋彼岸的对手眼里,它是锋利无比的“手术刀”。它虽为利刃,却保卫和平;虽为新锐,却昙花一现,好似挥舞魔杖一般迅速出现又迅速消失。往事如烟,本书作者沉浸故纸堆,是因为深信“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希望读者通过本书的发掘,一观苏联技术人员采用了什么样的大规模项目组织方式,如何有条不紊地建立起高质量新体系,解决工艺上和新材料上的难题,从而为后人留下有益的启示。
----------
1.首度细解苏联的“国之重器”——“勇士”铁路导弹综合系统。这个非凡产物结合了两项伟大发明,即诞生于19世纪的铁路和诞生于20世纪的火箭。
2.这是一个充满悖论的军事奇迹——虽为利刃却保卫和平,虽为新锐却昙花一现。
3.运用第一手资料,展现苏联科技和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独特小篇章——基于主要设计局、研究所、工厂和军事单位的资料以及项目参与者的记叙,讲述铁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的发展历程。
4.重现令人惊叹的大规模项目组织方式——苏联各工业部企业与国防部组成了绝无仅有的最强组合,有条不紊地建立了高质量新体系,解决了工艺、新材料和元件基础上的诸多难题。对于今天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学习和利用价值。
5.典雅装帧设计,便于阅读和收藏。
孙宁,198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翻译系,曾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格鲁吉亚东部电力公司卡杜里水电站技术翻译,现在电力系统工作。多年从事苏联技术史料、档案的整理、编译、研究,在《兵器》《现代兵器》《舰载武器》等国内知名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著有《太空铸盾:莫斯科的空天守卫计划》一书。
施展,1996年出生,上海人,《海陆空天惯性世界》杂志新媒体编辑,军事自媒体人。持续深入跟踪苏联/俄罗斯军事技术装备十余年,在《兵器》《舰船知识》《现代舰船》等国内知名刊物发表研究成果数十篇、逾百万字,同时以“北方机械制造生产联合体”的身份活跃于网络军事科普界。
杨帅,1986年出生,河北秦皇岛人,2014年毕业于苏州科技学院,历史学硕士,曾任教于武警警官学院,现任教于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苏联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从北方的萨列哈尔德到南方的查尔朱,从西边的切列波韦茨到东边的赤塔,导弹列车无处不在。正如南方设计局的总设计师所说,“我们的国家如此之大,甚至连火车都可能迷路。潜在对手要找到导弹列车会很难,而这正中我们下怀。”
非常扎实
比想象的薄很多
有很扎实的技术细节,虽然可能没有小说那么好读,但苏联的技术创意已经足够精彩……和本书作者之一孙宁老师有过深入交流,很钦佩他的文献功夫,应该说,我们能看到这样一本关于苏联军事技术的专著,其实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 更多书评 1篇
> 3人在读
> 7人读过
> 89人想读
订阅关于大地的勇士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巴伐利亞酒神 2025-04-12 10:12:48 上海
从北方的萨列哈尔德到南方的查尔朱,从西边的切列波韦茨到东边的赤塔,导弹列车无处不在。正如南方设计局的总设计师所说,“我们的国家如此之大,甚至连火车都可能迷路。潜在对手要找到导弹列车会很难,而这正中我们下怀。”
0 有用 高达九成网友 2025-03-11 20:48:33 北京
非常扎实
0 有用 肥嘟嘟 2024-11-02 18:58:29 江苏
比想象的薄很多
0 有用 尘埃之海 2025-02-07 23:37:53 云南
有很扎实的技术细节,虽然可能没有小说那么好读,但苏联的技术创意已经足够精彩……和本书作者之一孙宁老师有过深入交流,很钦佩他的文献功夫,应该说,我们能看到这样一本关于苏联军事技术的专著,其实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