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4年8月出版的修订版教材,是新世纪高等学校历史学系列教材之一。该书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历史文献学的各个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而详尽的知识体系。
本书从书的形制入手,通过追溯书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引导读者思考文献学的基本要义。书中详细阐述了文献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文献与文献学的定义、特性,以及学习文献学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同时,介绍了文献学研究所需的基本资料,特别是电子文献和西方新书籍史对文献学研究的启示,体现了教材对学界新成果的吸收和借鉴。
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为概论,详细介绍了文献生产、流通、收藏、整理的全过程。通过文献的载体、记录符号、编纂、复制和形制等方面的阐述,使读者对文献的生成与流传有全面的了解。此外,本书深入探讨了文献流通的重要性,以及古代图书流通的方式和特点,展现了文献的动态性和生命力。下编为专论,对专题文献进行了讲解,包括方志、家谱、类书、丛书,以及《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这些专题文献不仅是历史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专题文献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文献学的应用和价值。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介绍了基础知识,又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同时,还吸收了学界的新成果,对以往的辨伪学等进行了反思与修正。此外,本书希望通过对文献学的全面探讨,引导读者关注书背后的人和社会,感受书籍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重量。
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资料详实的教材,其吸纳新知,商量旧学,抉发精义,谢彼陈言,努力展示文献学的新风貌和新面向,适合作为大学文科本科生、研究生文献学课程教材,亦可供文史爱好者阅读参考。
3 有用 饮冰姑射 2024-11-20 15:42:36 北京
与其他常见教材不同的是,本书加入了许多书籍史的内容。在课程设计上,上编是面向本科生的授课内容,前四章上八周,第五章文献的整理(即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上八周;下编则是面向研究生的授课内容。书中部分结论相对具有封闭性,感觉主要是提供一种直观感受(老师应该是J人?)。颇为遗憾的是,老师对日记、尺牍也研读颇深,但此次修订并没有把相关认识更新到下编中。十分期待继续修订!
0 有用 大中祥符九年 2024-12-14 17:10:52 福建
文献的整理一节很好。如何学习/教授作为实用工具的历史文献学,真是一个难办的问题。
0 有用 审视与反思 2025-03-11 14:42:35 江西
目前看过的最好的一本文献学教材,观点新、涉及全、内容细、实操好。至于结合书籍史进行讲解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跳脱出传统文献学局限于士人精英的老路,上编极佳,下编就逊色一筹,不过明清文集部分还是可见功力。没有涉及出土文献是一遗憾,不求介绍甲骨文、汉晋简牍、敦煌文书这类专业性很强的文献,但现存庞大,几乎绕不开的石刻文献(墓志、碑文)总要讲解一次吧,希望再次修订能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