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他们试图推翻神谕,最终却沦为神的玩物。
针对六起案件,“神明大人”精准道出凶手身份。
是毫无证据的揣测?还是近乎神谕的真相?
侦探团深入调查,当真相触手可及,却不敢再向前半步。
这一切是神的游戏,还是精密计算后的诡计?
可怕的从来不是恶魔,
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黑暗。
再见神明的创作者
· · · · · ·
-
麻耶雄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麻耶雄嵩:日本当代著名推理小说家。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有翼之暗》,正式成为推理作家。随后,陆续创作了《夏与冬的奏鸣曲》《鸦》《萤》《痾》《木偶王子》等作品。麻耶雄嵩的作品深沉厚重,充满了对传统推理理念的挑战,结局往往具有不可思议的“崩坏性”,这一举奠定了其在新派推理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译者简介】
沈佳炜: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职于湖州学院。主要译作:《和泉式部日记》《历史的基因:德国》《人间失格》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少年侦探团与神明大人
第二章 不在场证明的瓦解
第三章 通往水库的漫漫长路
第四章 情人节旧事
第五章 与比土的对决
第六章 再见,神明
第二章 不在场证明的瓦解
第三章 通往水库的漫漫长路
第四章 情人节旧事
第五章 与比土的对决
第六章 再见,神明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喜欢读"再见神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再见神明"的人也喜欢 · · · · · ·
再见神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0 条 )

个人认为前三篇质量不佳的原因和后三篇反转的巧妙
一开始我认为前三篇像凑字数,但看完后我觉得如果没有前三篇对铃木神的全知全能特性的描写,就表现不出最后三篇的盲点,前三篇更像是在培养读者的惯性思维,铃木说的凶手一定是凶手,侦探团们用各种巧合往这些凶手上凑,所以看起来很僵硬和突兀,但是后三篇因为太过相信铃木的...
(展开)

推理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再见神明》真的是一本很特别的推理小说,一般来说,推理小说都是先发生案件,然后寻找线索,紧接着进行推理,最后找到真凶,大体而言,都是这样的流程。但《再见神明》却在最开始就给出了凶手的名字,而后在根据凶手是谁进行推理,而且有些案件到最后也不能确定谁是真凶。这...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文春文库 (2017)7.9分 285人读过
-
瑞昇文化 (2023)暂无评分 269人读过
-
文藝春秋 (2014)7.5分 24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麻耶雄嵩创作年表 (VirtualGravity)
- 【酷威新书】 (酷威文化)
- 【酷威代表团】 (酷威文化)
- 日本推理小说——新本格派 (光影q)
- 推理书单 (迩夕。)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2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再见神明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MIAO 2025-03-28 15:23:36 上海
案件比较简单,这是什么死亡学校,以及最后一篇这是什么狗屁爱情故事
2 有用 此去经年 2025-01-17 00:35:34 浙江
杀人也太简单了吧?而且丝毫不会有心理负担。你们可是小学生啊。
1 有用 初秋浅 2025-01-01 21:45:29 广东
前半本质量不高,起到铺垫作用,第一篇略baka。第四篇情人节昔话开始将倒叙推理玩出了花,正如阅读其他推理小说的过程一样,有时猜到了凶手,也无法看穿真相。 只是看完后仍存在一个疑惑:第四篇末尾市部所说关于住院者身份的真相与“我”所描述的完全相反,且没看出存在叙诡。市部的说法是警方验证过的,于是我产生了文中的“我”是个不可靠叙述者的想法,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解释神明为何选中了“我”。
5 有用 蜂鸣他 2024-12-03 11:28:02 广东
作为一个麻孝子,我承认这本有点低于预期,没太get到麻神对后奎的这种玩法好在哪里,可能是因为没有读前作吧。 主要失望的点在于本作较缺乏惊艳四座的推理与诡计。总体而言后三篇>前三篇,基本都是围绕对不在场证明的破解,都还算扎实但没有像《蝙蝠》《没有答案的绘本》《收束》那样一枝独秀的,阅毕总觉得有些空虚。 故事和人设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槽点,年龄问题我觉得无关紧要。末尾的伏线回收尚算有力,这种扭曲感还真是麻... 作为一个麻孝子,我承认这本有点低于预期,没太get到麻神对后奎的这种玩法好在哪里,可能是因为没有读前作吧。 主要失望的点在于本作较缺乏惊艳四座的推理与诡计。总体而言后三篇>前三篇,基本都是围绕对不在场证明的破解,都还算扎实但没有像《蝙蝠》《没有答案的绘本》《收束》那样一枝独秀的,阅毕总觉得有些空虚。 故事和人设倒没有什么太大的槽点,年龄问题我觉得无关紧要。末尾的伏线回收尚算有力,这种扭曲感还真是麻神的拿手好戏呢(莫名想到了香月和木更津是怎么回事)。 (展开)
2 有用 止戈 2025-04-21 17:40:33 河南
发生了那么多事儿,设定这么高大上,原来是为了爱情,有点无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