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文献综述做的不错,视野也比一般学院派批评要开阔一些,但若太以媒介批评作为方法则可能会偏向另一端,这也是学院内研究的通病,以结果往回溯始终是有限的,然而,批评家也很难做到创作的视角去思考文本。
看目录应该是知网读过,蛮扎实的。一直在关注李静老师的研究,她的论文里写陈春成、“为你读诗”、老树画画、小林漫画、互联网鲁迅、《我爱我家》的几篇个人觉得都比较有趣,真正做到了她所追求的朝向朝向生活世界的批评——通过热门文化现象探寻当代生活的情感结构。当然,她的治学态度我更是认同的:“学院训练固然重要,大众声音也不必盲目追随,自我好恶更需时时反省:在多重力量织就的大网里,我始终犹疑,始终漂泊,不迷信任何一个确定的锚点。”
以学院体制、国家体制、媒介—技术体制的“三足鼎立”作为论述框架很有启发,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太接近文献综述(第三章好一些),因而留下了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这是“现场直击”的同时代批评研究不可避免的吗?
还是梳理得很清晰的
> 审美测绘
3 有用 甘杉子lite 2024-11-12 09:06:33 北京
文献综述做的不错,视野也比一般学院派批评要开阔一些,但若太以媒介批评作为方法则可能会偏向另一端,这也是学院内研究的通病,以结果往回溯始终是有限的,然而,批评家也很难做到创作的视角去思考文本。
1 有用 En 2024-11-07 11:20:05 北京
看目录应该是知网读过,蛮扎实的。一直在关注李静老师的研究,她的论文里写陈春成、“为你读诗”、老树画画、小林漫画、互联网鲁迅、《我爱我家》的几篇个人觉得都比较有趣,真正做到了她所追求的朝向朝向生活世界的批评——通过热门文化现象探寻当代生活的情感结构。当然,她的治学态度我更是认同的:“学院训练固然重要,大众声音也不必盲目追随,自我好恶更需时时反省:在多重力量织就的大网里,我始终犹疑,始终漂泊,不迷信任何一个确定的锚点。”
0 有用 dellizheng 2024-12-12 17:49:25 北京
以学院体制、国家体制、媒介—技术体制的“三足鼎立”作为论述框架很有启发,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太接近文献综述(第三章好一些),因而留下了诸多“需要进一步探索”——这是“现场直击”的同时代批评研究不可避免的吗?
0 有用 蔲槿 2025-03-03 12:35:11 浙江
还是梳理得很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