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短评

热门
  • 2 混色小师傅 2025-01-25 22:29:52 湖南

    1. 作者的许多论述逻辑值得推敲。例如,因为受害女性此后主动要求性行为就认为人道组织对“女性生殖器割礼”的批判是一厢情愿的,事实是被割礼的女性当然也有性需求,表达性需求和“割礼”到底有什么关系?社科研究者最忌讳的就是逻辑不通。2. 个人不喜欢以这种游记介绍的形式来讲某个学科,理论涉及得较浅且携带了大量研究者自身的内在偏见。作者的偏见倾向也可以从他2024年了讲理论还把弗洛伊德排第一位这一点看出。

  • 2 Tranquility 2024-11-06 22:59:00 云南

    3.5星,文化人类学入门书,第五章“人类世与文化人类学”对于了解人类学多物种民族志有启发,当然,一些地方的观点可能会有争议…

  • 1 且听风吟 2024-11-18 23:50:01 广西

    (202446)原来人类文化学是这样切入的,不错的入门读物,有意思。

  • 0 宝木笑 2025-01-07 15:10:35 山东

    从经历上讲,奥野克巳完全可以效仿自己的同行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或者奈吉尔·巴利。毕竟他曾深入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腹地探访原住民,甚至还在孟加拉国成为一名僧人,他大可以仿照《忧郁的热带》《天真的人类学家》,也走田野调查游记的路子。奥野克巳带着东亚人特有的羞涩,写下这本仿佛科普的书,想要自己的学科得到世人更多认可,又觉得步子如果太大,好像又有点儿不够庄重。这种纠结反而让这本小书异常精彩,既有很鲜活的人类学凡例,又很注重学术层面的启发。文化人类学只是一个引子,本书的实质是在为读者展现人类学的内在张力,让读者获得人类学的视野和胸襟。正如桑塔格所言,真正的英雄不仅仅是进入丛林,而是像列维-斯特劳斯那样能够借着亚马逊丛林的经验,对自身的欧洲知识经验反思和批判的人。

  • 1 草莓牧师 2024-11-04 09:22:01 四川

    男性视角很重,对割礼的双标处理让人觉得不适,对男性用春药用“坏事”来形容也是能一下感受出作者的性别对待,入门级别的书,不难读

  • 0 AOI 2024-11-10 23:02:01 上海

    非常有趣的人类学入门,原书名有“未来导向”的意思,也就是从不同群体生活方式中找到和当前世界主流形态不一样的启发,以走出资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书中展示的各地原住民对婚姻和性别认同的多元理解方式很有意思。最后一章作者讲述自己走上人类学研究道路的生平,也非常有趣。另外翻译很赞。

  • 0 赤羽 2024-11-19 12:14:53 北京

    这本书的第一章,奥野克巳通过《走向永恒》《楚门的世界》两部电影,从“时间尺度”和“思考方向”给出了他心中文化人类学的定义。之后又分别从,性、经济、宗教等方面展开人类学的解读和分析。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群整体精神,探寻人类起源与走向,理解文化普遍性与个别模式。性在不同文化中有多样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与共同体在传统和现代社会呈现不同关系。宗教是普遍社会文化现象,与多方面密切相关。奥野克巳在最后一章结合自身经历,讨论了旅行对文化人类学研究重要作用。这本书不像一般的科普书籍那么死板,奥野以一种写杂文的状态在叙述着他对文化人类学的见解。第二章尤其好玩。

  • 0 周一。 2025-01-24 11:39:51 内蒙古

    人类世以后章节泪目了

  • 0 quantum 2025-01-29 19:16:50 河北

    为了最后一章 我愿意为此书打四星

  • 0 金鱼池的风 2025-04-05 23:44:07 山东

    对于「文化人类学」的简明介绍,主要从性、宗教、自然三个方面介绍了一些研究成果,在满足读者好奇心的同时,自然地传递了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对于书名的回答,在我看来是摆脱“民族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等等中心主义观念的必要性,增加对多元性的包容和理解。#67

  • 0 Neko啦- 2025-02-08 00:35:40 广东

    字数不多,挺好读。就是一些因果关系有点太啰嗦,像英文论文直接翻译的一样。最后提及设计学科和人类学都在向着一个人类与非人类共荣共存的世界感到惊喜。 “文化人类学,从字面上来讲就是研究不同(异)文化和人类的学问。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类社会,文化人类学学者不仅仅记录和分析当地居民的生活和思考方式,还常常立足于外部角度审视、思考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我们将要做的事情意味着什么。”

  • 0 大河 2025-03-05 21:37:29 广东

    简单归因,和一本游记?

  • 0 肢解或被欺骗的 2025-03-19 15:39:28 浙江

    本书的基础观点是本去人类中心论,把人类视作自然的一员而不是与自然对立。 骨架(理性、可测度)与血肉(感性、不可测度)-正直者(参与雄竞)与偷摸者(黄毛)-性肯定社会(波利尼西亚的曼加伊亚)/性否定社会(美拉尼西亚的马努斯)-太空性交的困难性-交换(礼物、情感、知识、理念)-时间本质上是没有间断的连续体-时间分期与过渡仪式-斯特劳斯:动物适合思考(利用自然、人类互相解释),哈拉维动物适合共生-

  • 0 读史拼命三郎 2024-11-28 16:39:44 广东

    非常好的人类学入门读物,不仅有知识性,且可读性强,运用的案例都非常有趣生动。作者主张未来人类学发展要以“不将人类置于核心位置,却以人为中心的学科”为方向,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观点。

  • 0 千寻 2024-11-11 15:18:59 湖北

    简而言之,本书讨论的是通过这门学问了解外部世界也了解自己。从两性关系出发讲到到经济、宗教、文化等方方面面。翻译很棒,通俗易懂

  • 0 y 2024-11-25 14:23:23 中国台湾

    其实可以加个参考文献或书目

  • 0 大叔泰勒 2024-12-22 07:46:52 广东

    相比知识,更多只是加深了观察差异的角度,以及一些案例

  • 0 夜阑风静縠纹平 2024-12-29 16:42:51 江苏

    不是很懂これからの時代を生き抜くための文化人類学入門 这个标题要这样意译处理的原因。但确实除了开头没太表现出“从此刻开始的以后的时代”的感觉,而更偏重于文化人类学的入门科普。第二次读到过渡仪式(上次读到的译本应该是翻译成过渡礼仪),好像更清楚了点,仪式更是一种通道。很喜欢引用了蒂姆·英戈尔德的观点,“人类学的目的就是与人类生活本身对话”,也很喜欢通过动物good to think/to eat/to live with的三段,虽然对于思考我更多理解可能还局限于比喻的层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本源的泛灵论呢?而从思考出发落地在食用/陪伴用餐和一起生活,看上去是v型的从精神下降到物质再到情感的层面,但其实也是尼采那句,“亲近之物看得清楚,远处之物模糊难辨”,只有想要理解才能靠近,只有靠近才能理解。

  • 0 崇峻 2025-01-03 16:24:13 上海

    很平实的恳谈

  • 0 urmamamaya 2025-04-04 09:23:20 北京

    看到“性”这一章,写得非常有问题。你永远可以相信日男的缺乏性别智识,作为一种人类学家对性的介绍,在案例中完全没有提供女性视角的观点,非常偏颇。比如FGM,再比如性快感完全缺乏女性的陈述,把性虐待等同于性快感,不适且愚蠢。写得通俗也就算了,汇总都做不到全面吗? 有点后悔花钱买了,所幸书展打折不贵。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