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集子-———“便桥集”,收集了作者近二十年来先后在报刊上发表过的一部分有关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哲学問題的論文。把它分为四組:有批判的文字(如第一組),有讀书的札記(如第三組),有关于古代唯物思想的介紹(如第二組),也有对于古代邏輯研究的意见(如第四組)等等,形式内容,都不拘一格。这些文章,主要是企图运用辯証唯物主义的方法去讀古书,闡明唯物思想,批判唯心思想。当时由于环境关系,所写的东西,例不留稿,笔名也不固定(先后用过林伯修、林柏、吳念慈、杜惑、杜守素……等笔名)。
編入这个集子的文字,虽然大部分写成于十多年前,当时手头既缺必需的資料,时势又不容畅所欲言;有的問題,虽已触及,却未发揮尽致。但就其运用的观点和方法,似乎并不因“时过”而“境迁”;因为从批判中国思想史和中国哲学問題中的唯心主义观点方面而論,始終是我們必需坚持的战斗任务。因搜集起来,連同近年一些关于邏輯的論文編入此书,略事改正,付諸排印。
作者执笔为文时,既然試用辯証唯物主义的方法去看問題,也利用了过去“半路出家”地所积累的一些关于古典文字的知識,想使我們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中国的优良遺产联系起来,既不“割断历史”,也可堵塞資产阶級唯心主义者走私的道路。这对于我們年青的讀者和研究者或者有点用场也未可知。但到底多半还是一些不系統的短文,未及作深邃的探索,故名“便桥”。“便桥”者,一来示別于自珍的“帚”,二来,一俟更好的鋼骨水泥的乃至全鋼結构的桥梁建造出来的时候,便可毫不惋惜地弃置或拉杂摧烧了它。
因为写的时間相当的长,而近几年来主要的精力又不能不用于别的方面,未及站研修訂,我想錯誤一定还是不少,这就希望先进的作家和讀者多多給予指教!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杜国庠識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