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报复刑·报应说 短评

热门
  • 0 MIAO 2025-04-13 15:10:16 上海

    原始复仇(血族复仇)、报复刑、报应说构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特殊法制的样子,三者相辅相成。中国人骨子里重伦常,因此法制重也未去复仇化。

  • 0 泛泛读书 2024-11-26 09:36:32 江西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 0 赤羽 2024-11-26 10:11:24 北京

    这本书分了三个部分,从原始的复仇心态到逐渐衍生的报复刑,以及由此影响的报应循环文化思想。在报复刑部分,有很精彩的历代个案分析。战国以降,历朝历代大体确立了对待血亲复仇的原则:如果是基于正当理由血亲复仇的,法律可以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纯属违法的泄私愤的血亲复仇,则绝对予以禁止。唐朝陈子昂著有《复仇议》和柳宗元著有针锋相对的《驳复仇议》,就体现了对复仇行为的法律思考。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种报应观念被视为超越人力的外在力量。它的出现源于个人复仇和报复刑的局限。当个体无力复仇,国家刑罚也未能介入时,人们便期待超自然力量介入,让“报应”诛杀仇人。而报应说部分也很突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善恶有报并非完全是迷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于公正和正义的期待。

  • 0 向远读书 2024-11-28 09:22:49 北京

    非常深刻,而且是大众观念息息相关的法律角度,每个人都值得认真去思考。

  • 0 哈西诺 2024-11-28 11:18:26 黑龙江

    如何复仇才算正义

  • 0 爱读书的小王 2024-12-09 17:02:30 陕西

    太犀利了!想要吃透中国人罪过偿报的精神就读它

  • 0 晚秋读书🍁 2024-11-30 09:51:04 湖北

    法律专业书籍读本,将中国人复仇史的演进完整阐述,从法治角度分析这种观念背后的社会形态和制度特点。

  • 0 奶瓶 2024-12-11 08:46:12 陕西

    读完更加了解了中国刑法史和中国刑法观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轨迹,还深刻感受到了古人对于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也对法律本身产生了敬畏之情。霍存福老师的文字犀利而不失温度,用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分析,让我这个法律小白也能轻松上手,享受阅读的乐趣。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