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江口沉银遗址是一次特殊的考古发掘,前所未有,场面宏大,方法独特,收获丰硕,意义重要。2017年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启动,创造性地采用江面围堰的考古方式,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截至2023年遗址已出水文物70000余件,对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与公众共享考古成果的有益实践。本书即是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微博大V“考古君”刘志岩的首部考古手记。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以考古领队的第一视角,记述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的全历程。全书以时为序,叙述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工作的缘起、逐步深入的过程,兼及管理、科研中的核心难题与突破性进展,披露领队日志、工地实景、发掘方案等一手资料,挖掘深藏于资料背后的田野考古细节,带领读者跨越时空,走向岷江之上的发掘现场。同时,“考古君科普”穿插丰富的考古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公众考古...
江口沉银遗址是一次特殊的考古发掘,前所未有,场面宏大,方法独特,收获丰硕,意义重要。2017年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启动,创造性地采用江面围堰的考古方式,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截至2023年遗址已出水文物70000余件,对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与公众共享考古成果的有益实践。本书即是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微博大V“考古君”刘志岩的首部考古手记。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以考古领队的第一视角,记述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的全历程。全书以时为序,叙述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工作的缘起、逐步深入的过程,兼及管理、科研中的核心难题与突破性进展,披露领队日志、工地实景、发掘方案等一手资料,挖掘深藏于资料背后的田野考古细节,带领读者跨越时空,走向岷江之上的发掘现场。同时,“考古君科普”穿插丰富的考古知识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公众考古等多学科交织的考古世界,并以亲切、细腻的笔触描摹出了江口考古队的工作群像,呈现出新一代考古人的热忱与执着。
站在中国考古新的百年起点上,《江口沉银考古手记》忠实地记录了新时代考古发掘中的新理念、新技术、新风貌,向全社会回馈中国最大的内水考古经验,让公众真正认识、理解、热爱考古。
作者简介 · · · · · ·
刘志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江口沉银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微博大V“考古君”。四川省考古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主持了四川首个水下考古项目,该项目获得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主要研究方向为西南考古、历史时期考古和公众考古。
目录 · · · · · ·
一件文物大案引起的考古发掘
定位宝藏
史无前例的围堰考古
从传说到实证:考古发掘张献忠沉宝
众多“黑科技”破解考古难题
考古发掘下半场:文物的保护与传承
考古发现新历史
江口考古队
考古“包工头”的日常
附录一 江口沉银遗址出水文物 TOP 20
附录二 关于“永昌大元帅印”的几点看法
附录三 江口沉银知识地图
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江口沉银考古手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3 条 )

致敬,向亲手揭开历史的考古人员

张献忠的宝藏,传说竟然是真事

出水文物讲述宝藏传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首刻于成都锦江边石碑上曾广为传唱的童谣成为后世寻找张献忠"千船沉银"宝藏传说的江口沉银之地考古的线索。 . .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是江口沉银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微博大V“考古君”刘志岩的考古手记。 . . 以考古领... (展开)> 更多书评 2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4(续) (普照)
- 明代历史研究 (多读书)
- 明帝国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中国现当代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找回博物馆 (蓝欣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1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江口沉银考古手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三首塔 2024-12-15 17:19:09 河北
想看的那枚隆庆年造六钱银钱没有收录
4 有用 威风堂堂 2024-10-26 19:19:41 北京
最近在看这本书,今天又碰巧看到与它相关的奏折,说的是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也就是1842年初的事。当时鸦片战争正酣,军需开支很大,于是陕西城固一个叫张奎垣的人献策,说自己曾经去过四川,听说过明末张献忠装满宝物的船队沉到江中的传说,觉得朝廷可以派人打捞,以供战事开销所用。 当时的左都御史麟魁等人认为张所说之事在地方志中虽有记载,但是可信度不高,估计就是民间传言,但还是奏请道光帝定夺。估计抠门的道光皇... 最近在看这本书,今天又碰巧看到与它相关的奏折,说的是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也就是1842年初的事。当时鸦片战争正酣,军需开支很大,于是陕西城固一个叫张奎垣的人献策,说自己曾经去过四川,听说过明末张献忠装满宝物的船队沉到江中的传说,觉得朝廷可以派人打捞,以供战事开销所用。 当时的左都御史麟魁等人认为张所说之事在地方志中虽有记载,但是可信度不高,估计就是民间传言,但还是奏请道光帝定夺。估计抠门的道光皇帝也没有采信,不然在2017年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考古收获了。 那些宝藏中,印象最深的不是金币银锭,而是众多被压扁的金耳环和指环。张献忠在蜀地行事暴虐并大肆收刮,史书记载说「民物殆尽」。而那每一个被压扁以便堆放的金银首饰背后,大概都有一个家族破败的故事。甚至都有一个幽魂,殒命于那场明末浩劫中。 (展开)
0 有用 摸摸良心 2025-01-06 11:52:33 广东
学到很多历史知识与考古知识,考古真好玩
6 有用 一个马甲 2024-10-11 13:39:53 四川
两次没报上志愿者,对刘队的书非常享受
0 有用 宸飛 2025-02-01 20:50:11 河北
如同作者刘志岩(考古君)所说:“考古人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亲手触摸历史;但考古人又是不幸的,因为我们所见证的历史总是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