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韵文史》是一部详尽探讨中国古典诗、词、曲发展流变的学术著作。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诗歌,评析了从《诗经》至唐、宋、元、明、清诗的演变和名家名作;下篇专注于词曲,详细阐述了词曲与音乐的关系、令词慢词的发展及词派的建立等,勾勒出中国古典韵文发展的脉络,被视为研究韵文的权威之作。
作者简介 · · · · · ·
龙榆生,本名沐勋,字榆生,别号忍寒居士,晚年以字行,江西万载人。早年师从黄侃、陈衍学诗,后师从朱祖谋,研究音韵学和词学,成为近代颇负盛名的词学宗师。先后在暨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及上海音乐学院等校任教授。主要著作有《词曲概论》《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中国韵文史》《唐宋诗学概论》《东坡乐府笺》《风雨龙吟室丛稿》《忍寒词》《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等,所编选本《唐宋名家词选》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风行一时。
目录 · · · · · ·
上篇 诗 歌
第一章 四言诗之发展与《三百篇》之结集
第二章 《楚辞》之兴起
第三章 伟大诗人之出现
第四章 乐府诗之发展
第五章 五七言诗之发展
第六章 五言诗之极盛
第七章 律诗之进展
第八章 唐诗之复古运动
第九章 诗歌之黄金时代
第十章 诗圣杜甫
第十一章 唐音之剧变
第十二章 新乐府之发展
第十三章 新乐府之极盛
第十四章 律诗之极盛
第十五章 晚唐诗
第十六章 西昆体及其反动
第十七章 元祐体与江西宗派
第十八章 宋诗之转变
第十九章 金元诗
第二十章 明诗之衰敝
第二十一章 清诗之复盛
第二十二章 清诗之转变
下篇 词 曲
第一章 词曲与音乐之关系
第二章 燕乐杂曲词之兴起
第三章 杂曲子词在民间之发展
第四章 唐诗人对于令词之尝试
第五章 令词在西蜀之发展
第六章 令词在南唐之发展
第七章 令词之极盛
第八章 慢词之发展
第九章 词体之解放
第十章 正宗词派之建立
第十一章 民族词人之兴起
第十二章 南宋词之典雅化
第十三章 南宋咏物词之特盛
第十四章 豪放词派在金朝之发展
第十五章 南北小令套曲之兴起
第十六章 元人散曲之豪放派
第十七章 元人散曲之清丽派
第十八章 元代散曲作家之盛
第十九章 元明词之就衰
第二十章 明散曲之北调作家
第二十一章 明散曲之南调作家
第二十二章 昆腔盛行后之散曲
第二十三章 清词之复盛
第二十四章 浙西词派之构成及其流变
第二十五章 散曲之衰敝
第二十六章 常州派之兴起与道咸以来词风
第二十七章 清词之结局
附录 中国韵文简要书目
诗 歌
词 曲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四言诗之发展与《三百篇》之结集
第二章 《楚辞》之兴起
第三章 伟大诗人之出现
第四章 乐府诗之发展
第五章 五七言诗之发展
第六章 五言诗之极盛
第七章 律诗之进展
第八章 唐诗之复古运动
第九章 诗歌之黄金时代
第十章 诗圣杜甫
第十一章 唐音之剧变
第十二章 新乐府之发展
第十三章 新乐府之极盛
第十四章 律诗之极盛
第十五章 晚唐诗
第十六章 西昆体及其反动
第十七章 元祐体与江西宗派
第十八章 宋诗之转变
第十九章 金元诗
第二十章 明诗之衰敝
第二十一章 清诗之复盛
第二十二章 清诗之转变
下篇 词 曲
第一章 词曲与音乐之关系
第二章 燕乐杂曲词之兴起
第三章 杂曲子词在民间之发展
第四章 唐诗人对于令词之尝试
第五章 令词在西蜀之发展
第六章 令词在南唐之发展
第七章 令词之极盛
第八章 慢词之发展
第九章 词体之解放
第十章 正宗词派之建立
第十一章 民族词人之兴起
第十二章 南宋词之典雅化
第十三章 南宋咏物词之特盛
第十四章 豪放词派在金朝之发展
第十五章 南北小令套曲之兴起
第十六章 元人散曲之豪放派
第十七章 元人散曲之清丽派
第十八章 元代散曲作家之盛
第十九章 元明词之就衰
第二十章 明散曲之北调作家
第二十一章 明散曲之南调作家
第二十二章 昆腔盛行后之散曲
第二十三章 清词之复盛
第二十四章 浙西词派之构成及其流变
第二十五章 散曲之衰敝
第二十六章 常州派之兴起与道咸以来词风
第二十七章 清词之结局
附录 中国韵文简要书目
诗 歌
词 曲
· · · · · · (收起)
中国韵文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闭眼入的文化刷边,醉倒在韵文之美中
总是被刷边书美到,这套蓝色畅想文化丛书惊艳了我!太喜欢这种满满文化韵味的书了。 今天推的是其中的一本《中国韵文史》,韵文就是指的“诗、词、歌、赋”, 其中诗和词不用多说,以唐诗宋词为代表,小学生都知道~ 另外“歌”指的就是乐府诗,兴起于于西汉。 于是有汉乐府的...
(展开)

浪漫的诗词,悠美的韵律
古诗词承载着古人的嗟叹和浪漫,也承载着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秀美,更加承载了古往今来的人们,对美好、对爱、对生活的期待和热爱。 · 因此《诗大序》中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
(展开)

文化之美,这本书真的太太太好看了
当历史与语文碰撞,呈现的一定是一幅独具中华文明特色的历史文化之旅,当你朗朗上口的阅读和背诵一篇篇文章的时候,可曾知道这些文章的韵律缘何如此,究竟是怎样的历史变化,才形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文章写作风格? . 对于这本《中国韵文史》,真的是爱不释手,这本书是精装刷边版...
(展开)

词学宗师,扛鼎力作,刷边印制,大饱眼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太史公曰:屈原放逐,著《离骚》。 龙榆生曰:屈原特从文学方面发展,遂为百世词人开此光荣之局耳。 在屈原之前,无论是民间,还是庙堂,也是有诗词歌赋存在的,那《诗三百》就是明证。 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 尽... (展开)
简单易读的平价刷边美书||《中国韵文史》
中国人可以说从小就开始背诵古诗,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就算是三岁小儿也能背出不少。诗歌中的各种美,吸引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寻。与诗歌一样,中国的词曲,也被人们不断地探寻着、传承着。 在这本《中国韵文史》中,词学宗师龙榆生从《诗歌》《词曲》两个篇目,引领我们...
(展开)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诗词曲!”
中国的古诗、词、曲,美的让人叹为观止,无法用言语形容出来她所有的美,那些诗词曲,都是有属于她们自己的世界,让我们读一首诗,弹一首曲,都进入了她们那美妙的世界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小时候无法理解诗词曲的美,长大了越来越能理解母亲对我说...
(展开)

穿越千年的墨香,一书在手,韵文之美尽收
龙榆生,我国词学界的重要人物,20世纪蕞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不仅在词学研究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贡献,还主编及编著了多部重要的词学作品,推动了我国词学的传承和发展。 龙榆生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为我们精心勾勒出了中国古典诗、词、曲发展流变的轮廓。 《中国韵文史...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韵文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Am祖家小倩 2024-11-01 11:17:44 河北
韵文,指的是“以一种体制之初起与音乐发生密切关系者”,也就是说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文体。我想是没有人可以拒绝韵文的,美好的诗词与妙曼的曲调,少了现代音乐的流俗,多了几分大气与古典,当然也不似古典乐的浑厚与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