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关于美国的重磅之作!
一部文字版的公路电影!
穿越几百年的时间,跨越数万公里的空间,寻找美国,寻找自己,寻找世间过往的荣光!
作为鲍德里亚笔下“已实现的乌托邦”,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危险性在哪里?本书以作者两次访美经历为线索,深刻分析了托马斯·莫尔等人的乌托邦理论和美国的隐秘联系,以及独立战争以来“有污点的国父”和普通民众在塑造美国时各自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梳理了有关人类过往、现在和未来的诸多乌托邦梦想,并探讨了美好国家何以可能。
在写法上,本书尤其注重时空的穿梭呈现,既有对美国重大事件的历史回顾,又有赴美观察时的现场所感,更有几年后回到书斋里的沉淀与反思。
在深度观察美国大选之余,作者还探讨了疯狂的梦想家、勤勉的实干家埃隆·马斯克成功创立SpaceX和特斯拉,开启火星移民计划背后的动因。
编辑推荐:
★继《自由在高处》后,文津奖...
一部关于美国的重磅之作!
一部文字版的公路电影!
穿越几百年的时间,跨越数万公里的空间,寻找美国,寻找自己,寻找世间过往的荣光!
作为鲍德里亚笔下“已实现的乌托邦”,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美国的经验、教训及危险性在哪里?本书以作者两次访美经历为线索,深刻分析了托马斯·莫尔等人的乌托邦理论和美国的隐秘联系,以及独立战争以来“有污点的国父”和普通民众在塑造美国时各自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梳理了有关人类过往、现在和未来的诸多乌托邦梦想,并探讨了美好国家何以可能。
在写法上,本书尤其注重时空的穿梭呈现,既有对美国重大事件的历史回顾,又有赴美观察时的现场所感,更有几年后回到书斋里的沉淀与反思。
在深度观察美国大选之余,作者还探讨了疯狂的梦想家、勤勉的实干家埃隆·马斯克成功创立SpaceX和特斯拉,开启火星移民计划背后的动因。
编辑推荐:
★继《自由在高处》后,文津奖得主熊培云回顾在美国“小路朝天”的精神之旅,批判性探讨美好国家何以可能!
游历美国的所思所想,了解美国的体制,民主,人权以及美国社会的种种弊端。从乌托邦到移民火星,现实之兵日夜夺营拔寨,想象之城依旧坚不可摧!
★探寻2012和2016年两次美国大选,聚焦2024年美国大选!
深度观察奥巴马选举现场,游历美国十几座城市,亲历美国社会“乌托邦”与“现实主义”中的冲突与转化。
★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到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对美好生活的追寻始终在路上。
作者在游走美国期间,通过观察深入探讨议会民主制、联邦制、以农立国、宗教信仰自由、尚武精神等,分析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美国经验或危险性在哪里?
作者简介 · · · · · ·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传播学与文学。曾任《南风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东京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理想国译丛”联合主编。现执教于南开大学。
目录 · · · · · ·
初版序言 一边叹息,一边寻找
上卷
第一章 想起了托马斯·莫尔
一 为什么没去美国?
二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三 乌托邦与新大陆
四 美国病人
五 不完美的人
六 善良天使
第二章 华盛顿
一 黑人国家
二 白宫前的抗议者
三 寂静的哨桩
四 两个世界的英雄
五 无用之会
六 即使没有上帝
第三章 幸福谷
一 太阳与城
二 一位母亲的努力
三 美国是谁?
四 移民演变
五 媒体统治
六 特朗普的反叛
第四章 漫长的旅途
一 最长的名字
二 星条旗不飘扬
三 光辉岁月,白雪皑皑
四 摩西第十一诫
五 凭良心办事的反对者
六 阿米什人的乌托邦
七 人性的幽暗
第五章 投票站的异乡人
一 时差
二 “这样舒服多了”
三 一座城市的漫游
四 观察者的盲点
五 投票日:总统与验尸官
六 芝加哥的微笑
第六章 费城故事
一 灵魂城市
二 有污点的国父
三 妥协课
四 如何讨论一本书?
五 搭便车:精英素质与草根偏好
六 被遗忘的国父
七 国父的枕边人
第七章 寻找瓦尔登湖
一 去伊加利亚岛
二 山巅之城
三 乌托邦进化史
四 乌托邦为何消亡?
五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六 人人可得的天堂
七 为世界人民立法
第八章 纽约天空下
一 人间的街市
二 一幅油画的尖叫
三 分水岭
四 假如美国沦陷
五 想象世事缥缈
六 Double V
七 奥尼达公社
八 美国自街头诞生
下卷
第九章 上帝保佑亚特兰大
一 重新启程
二 美德与时局
三 种族与收入
四 中产阶级的宪法危机
五 节制之美
六 废墟之城
七 三种安慰
八 反对上帝的人
第十章 人性或历史的怪圈
一 大好河山
二 被解放的奴隶
三 在米切尔的故居前
四 道德圈
五 三K党
六 历史之债
七 怎样正确投降?
第十一章 祝你生日快乐
一 永恒的困境
二 与黑人同行
三 老爷车
四 寂静的勇气
五 科尔文的忧伤
六 “我们可以飞”
七 65号公路
第十二章 漫游与往复
一 退票
二 不平等的乌托邦
三 西奔东走
四 记忆与反抗
五 “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
六 上帝与小王子
第十三章 查尔斯顿
一 第一炮
二 奴隶的价格
三 一个枪手的自白
四 原罪与自由意志
五 罗尔斯的习俗
六 两个人的乌托邦
七 自我皈依
第十四章 又见太平洋
一 好黑人与坏黑人
二 洛杉矶的“小瑞士”
三 暴力诱惑
四 别碰我的枪
五 宽容的尺度
六 旅人教堂
七 罗切斯特街的张爱玲
第十五章 西雅图的冬天
一 DOS之父
二 空摇篮
三 法院裁定印第安人是人
四 民主的阴暗面
五 文明的时差
六 为什么猪越来越多而老虎越来越少?
七 日常犯罪
八 义利之维
第十六章 自海至光辉之海
一 美国精神
二 一棵树的世外桃源
三 森林美国梦
四 昭昭天命
五 奠基者决斗
六 淘金者的梦
七 “不友好的城市”
八 与董时进共进晚餐
第十七章 迷幻的年代
一 旁观他人之痛苦
二 人类大聚会
三 迷幻药
四 索麻与约翰
五 新公社主义
六 表幕
七 规则的乌托邦
八 挖掘者的挽歌
第十八章 最后的乌托邦
一 让人更像上帝
二 乐观的硅谷
三 《圆圈》中的《一九八四》
四 要代码,还是要法律?
五 技术统治与莱斯特人
六 危险的知识
七 最后一条河流
附录 孤独是最好的防腐剂
始于热爱,终于沉思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人如果只是通过自己有限的经验、有选择性的圈子以及他所悦纳的媒体来理解一个时代,这将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在这种自我屏蔽、人以群分的回声屋里,一个更广阔的不为我所知的世界被忽略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四 观察者的盲点 -
很多时候,我宁愿将一切对现实的超越视为人性的光辉,而不必假借于神的恩典。即使没有上帝,我相信金(这里指马丁.路德. 金,抄录者我注)也是一个有能力挖掘内在神性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兽性和神性,都自带污秽与光环。为善不必归功于游荡在天上的神仙,作恶也不必归咎于逡巡于地底的魔兽。一切功过都在于人有自由意志,在于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为此不得不承受随之而来的可能的痛苦。 在此意义上,一个人信仰某种宗教,不在于他对神投诚,并为此拉帮结派,或甘当神的奴仆,而在于他可以通过外在的神(即使只是一个幻影)来呼召内在的神,这样的呼召才有意义。真正有希望的是培育人内在的神性和理性。如果只是伪托各种神的名义进行道德上的兼并甚至肉身上的杀戮,这些神就降格为人类免付薪水的雇佣兵,一群如幽灵一般的先锋与下人。这世上,的确有很多人就是这样擅于在意义世界呼风唤雨、撒“神”成兵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六 即使没有上帝
> 全部原文摘录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 · · · · · ·
喜欢读"人类梦想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人类梦想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类梦想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1 条 )
论坛 · · · · · ·
与2019年版《寻美记:旅美与沉思》有啥区别? | 来自行吾 | 1 回应 | 2024-12-10 23:33:35 |
“美国屠杀印第安人”,事实还是谎言? | 来自蜘蛛人NO蜘蛛侠 | 2024-11-11 15:38:51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2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人类梦想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恶鸟 2024-12-07 18:46:45 浙江
3.5
0 有用 木子李 2024-11-05 09:31:30 山西
这是一部深度游历与思考美国的作品,作者的访美经历,提供了写作素材。从乌托邦理想到火星移民计划,美国还有什么大胆而新奇的想法是我们所不熟知的。好期待。
0 有用 绘梦书屋 2024-11-29 17:32:02 贵州
美国,这个起步较晚,却迅速崛起的国家,究竟缘何走到了今天? 本书以作者两次访美经历为线索,记录了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百余篇文章,带领我们就美国的政治、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现象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看到一个多元化的美国。
0 有用 闲来读点书 2024-12-04 15:57:53 北京
人类需要不断地从托马斯·莫尔走向埃隆·马斯克;当然也需要千古不灭的明月与苏东坡,需要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但愿科技与人文各执半轮明月,而在每个人心里都能升起一轮想象中的满月
0 有用 OraGuy 2024-12-15 18:14:10 北京
比较杂,美国旅行各地的记录,从古至今在时空中穿梭,里面涉及到宗教,政治,信仰,人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