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人天兀鲁思
原作名: The Unit
译者: 马伊可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288
定价: 5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3946919
内容简介 · · · · · ·
✨ 瑞典国家艺术委员会推荐作品,2009年《华尔街日报》年度最佳小说。
✨ 这是一部叩问人性的小说,一部令人重新审视生命与尊严的作品。
✨ 读者从书中仿佛能看到石黑一雄《莫失莫忘》和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的身影。
✨ 书中故事不禁引起读者思考:
·理性与感性孰重孰轻?
·社会规训vs个体意志:生命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是世俗的成功还是追求自己想过的一生?
·只要身体还有感觉,还能用温暖的、跳动地心脏去爱,去感受,就一定还存在希望。
✨ 这是一部当代女性的生活启示录。
✨ 被《使女的故事》作者所肯定的一部作品。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我知道你会像我一样着迷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未来,高度发达的福利社会,女性年满五十岁,男性年满六十岁,若没有子女,也不曾在先进领域供职,将被判定为“无效用人”(dispensable ones)而送进储备...
✨ 瑞典国家艺术委员会推荐作品,2009年《华尔街日报》年度最佳小说。
✨ 这是一部叩问人性的小说,一部令人重新审视生命与尊严的作品。
✨ 读者从书中仿佛能看到石黑一雄《莫失莫忘》和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的身影。
✨ 书中故事不禁引起读者思考:
·理性与感性孰重孰轻?
·社会规训vs个体意志:生命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是世俗的成功还是追求自己想过的一生?
·只要身体还有感觉,还能用温暖的、跳动地心脏去爱,去感受,就一定还存在希望。
✨ 这是一部当代女性的生活启示录。
✨ 被《使女的故事》作者所肯定的一部作品。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我知道你会像我一样着迷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
未来,高度发达的福利社会,女性年满五十岁,男性年满六十岁,若没有子女,也不曾在先进领域供职,将被判定为“无效用人”(dispensable ones)而送进储备中心“单位”。单位为每个人提供精美的食物,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电影院、咖啡厅等齐全的娱乐设施。他们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代价则是失去自由:监控无处不在,无条件接受“人道”的医学实验,捐赠自己的器官,直到离开人世。
女主角被情人抛弃,没有子女,和一条狗生活在一起,五十岁时被判定为无效用人而送进单位,她愤愤不乐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在这里,是遵循规则生活,还是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她又该何去何从……
归宿的创作者
· · · · · ·
-
妮妮·霍克维斯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著】妮妮•霍克维斯
瑞典女作家,1958年生,散文家,小说家,同时从事翻译工作。这部作品是她的首部长篇小说,目前已被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引进。
【译】马伊可
著名的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诗人。
浙江嵊州人,自由译者。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硕士毕业于成均馆大学新闻传播系,主攻人文社科、艺术传媒、儿童文学领域作品翻译。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埃里克、谢尔和另外十三个人被送去做了最后捐赠,官方没有向居民透露太多消息。而非官方的消息—通过悄悄话、咳嗽和各种渠道传播的那种,也都是众说纷纭,可能夹杂着谣言和猜测。最终我们总结出了一个相对比较可信的说法:在这款抗抑郁药的生产过程中,有药物成分不小心被弄混了,一种用于化学武器的神经毒素被掺进了药片里。在当天晚些时候,偶然间制药公司发现了这个可悲的失误,负责人立即通知了储备银行单位的领导组。而领导组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十五名受影响的实验参与者消灭。既然他们的大脑损伤已经无法挽回,就也没必要把事情捅大了。于是领导组速战速决,把那些参与者体内还能用的器官保存下来,对外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就让一切回归了正轨,剩下的就交给集体失忆来收场。 这批器官和组织突然流入市场,供求关系是如何匹配均衡的,报告上没有提到。但我知道有的组织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直到等到合适的受捐者出现;我也很确定,大体老师在研究和教学中也是很受欢迎的。所以我希望并且相信,埃里克和其他人都能以某种形式得其所用。 (查看原文) -
生命和存在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什么也不是,甚至那些有效用的人也什么都不是。唯一真正有价值的是我们创造的那些东西。更准确地说,唯一真正有价值的,是我们的确有所创造这一事实,而我们创作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却不太重要,只要可以出售或保存就行。最好既能出售又能保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部分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归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归宿"的人也喜欢 · · · · · ·
归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6 条 )

单位:就是我们每个人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Other Press (2009)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8.2分 178人读过
-
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2)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Oneworld Publications (201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实体书 (Lazy念念)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4(续) (普照)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4年版) (天蝎小猪)
- 书 (板砖敲你头)
- 推荐页面 (亦是幸)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1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归宿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H.K.三孔布 2025-01-30 15:27:38 北京
设定大于故事本身
1 有用 赵水水 2024-11-25 13:34:28 山东
设定惊艳,但不喜欢这种抖机灵的笔法,结构“设计感”很强,冗杂低效的描写、刻意造作的文笔消解了本应有的叙事张力,世界观的铺陈并不严谨,反乌托邦这个议题的深度也未能尽现。另外,为什么到了如此境地还有好些人能遇到真爱?感觉更像是抱团取暖的爱情。
0 有用 马员外一家 2024-11-25 09:19:02 辽宁
设定非常新颖,它构建了一个看似荒诞但又充满现实意义的未来世界。这个世界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其中的问题却与我们息息相关。它让我们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它也让我们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2 有用 藤夜 2025-02-07 00:51:45 上海
“那天在十一月的黄昏里,我们相遇了, 他在收集石头,而我正在遛狗。” 相似题材的写作,很难说是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更震撼,还是霍克维斯的《归宿》更令人悲恸
1 有用 十点翻篇儿 2025-03-03 22:36:40 上海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DeepSeek还没有横空出世。当下挑灯捧读之时,DS已席卷全球,如火如荼。这部重新审视生命与尊严、叩问人性的小说,不由让人想起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在本书作者的笔下,我们也同样能领略到跨越时代的深邃思想与犀利质问,以及对社会和女性问题的坦诚呼声。当遵循理性的社会规训与追求感性的个体意识,无权亦无从选择,不知DeepSeek会对人类何去何从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