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得知让我来翻译此书,我有些吃惊。因为我既没有结婚,又不是母亲。后来想想,可能是最近两年开始学习女性主义的缘故。在翻译本书之前,我的认知还停留在日本男人把钱全部上交给妻子中,完全没有想过离了婚的女性会面临怎样一种生活。 为了更好地翻译这本书,我读了《东京贫困女子》《东大女子》《女性贫困》等书籍,才更深刻地明白女性贫困是一种结构之恶,是蔓延到各个阶层的毒瘤(连东大女子都不可避免),是国家蓄意造成的,只为了构建以及维护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 书中提到,在1980年代,活用女性劳动力的“开放派”以及将女性困于家庭之中的“保守派”两股力量在缠斗,结果,保守派获得胜利。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女性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日本在现代社会无力面对少子化等问题的分界点。可悲的是,直到如今,这股势力依旧占据上峰。
书中几位单身母亲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的竟然是一位性工作者,真是讽刺。希望国内也有记者记录一下单身母亲的状态,邵艺辉拍的《好东西》主角是个单身母亲,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单身母亲的状态没那么好吧。
书中采访了六位单身母亲,加上作者自身经历,共讲述了七位单身母亲的故事。她们有的孤立无援,为孩子的学费耗尽家产,不得不申请个人破产;有的得到了前夫或娘家的支持,过着还算安稳的生活;有的从事风俗行业,以换取高收入,为孩子赢得教育资源……但无论具体情况如何,母子家庭的抗压能力普遍偏低,非常脆弱。书中指出,1985年是日本“女性贫困的元年”,那一年《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颁布,同一时期,日本政府推出了许多让女性成为丈夫附庸品的所谓“优待妻子”政策。面对单身母亲的困境,日本社会福利制度无所作为,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在对“美好家庭”的定义、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上,存在普遍的意识错位。作者以韩国和法国对单亲家庭的具体援助政策为例,尖锐地指出“单身母亲的困境不是社会福利问题,而是女性权利保障问题”。
女儿18岁必读书目预定。
24161 成为单身母亲之后会怎么样呢?人生会轻松吗?会过得更好吗?书中的答案是否定的。养育孩子、生活开支、教育费用样样都需要经济支持,可身为单身母亲后大多只能从事收入低微的工作,入不敷出,这样的局面是谁造成的呢?是单身母亲自身不够努力吗?书中有答案。这本书呈现的内容又是一个“将来”局面,传递出的期盼也是我所期盼的。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福利的完善,让养育孩子的人能够活下去,让孩子们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让老年生活不要那么艰辛,让我们能够享受人生。
185页,9万字。之前一直以为,日本作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理念应该也走在世界前列。读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日本社会固有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居然到现在仍然这么根深蒂固,以致在教育、工作等各种政策制度上,都包含了对女性尤其是单身女性的歧视。书里提到,日本女性的教育水平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因此大部分女性只能从事非正式雇佣且工资低的工作,这是造成贫困的很大原因之一。可见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受教育都是跨越阶层、改变自己的最主要的方式。书里也以法国和韩国为例,同日本对单身女性的支援政策作比较,法国是一个将儿童看作“社会儿童”的承认多样家庭、多样化生活方式、非常珍视闲暇时光的国家。想起之前看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2》里面讲述法国的那一集,法国人的教育是关于生活、关于生而为人的感受。
新年第一本「译文纪实」。虽然感觉仍在讲述相同的问题,但借由单身母亲的出镜和更多例子,对于已经提到过的女性贫困有了更形象的认识。【2025 #1】
基本上,日本政府把日本女性分成了三种:靠男人养的妻子、主要靠男人养此外还自己兼职的妻子、以及不受保护的“单身女性”。而单身母亲则成为了“不受保护的“单身女性”中更惨的一种,因为她们不仅需要用一个人的收入负担若干个孩子的养育费用,还得把自己掰成三瓣儿、以一己之力完成一整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合力)完成的任务。这让她们成为弱势中的弱势群体。作者在这本书里采访的几个案例都是因为丈夫出轨、家暴或消失而婚姻无法存续、独自工作挣钱养大孩子的女性。她们共同的特点是:1 相信婚姻、愿意走入婚姻,但因为男方过错而不得不以单身状态抚养孩子;2 独自工作筹款支付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费用;3 因为缺乏支持而被迫在非正式就业中忍受长时间、低收入的恶劣工作;4丈夫不付抚养费还在孩子被”免费养大“以后用礼物收买孩子。
接受教育,赚钱,有一技之长,不要偷懒走捷径,看清男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除此之外,选择更有利现状的选择,法韩对单亲母亲的政策令人动人。有些困境是结构性的,并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20250111:关注单身母亲这一个社会群体,通过作者自身以及六组单身母亲的案例让我看到日本社会对于这类群体面临的境况。同时比较法国,韩国对于此类群体国家政府提供的保护措施,来看到其中的差距。
很现实,很无力……
不婚不育保平安系列,总结男的不行制度不行
【2025第3本】不愧是得过非虚构文学奖的作者,有详细案例也有制度分析,作者本身也是一个单身母亲,视角精准独到。第四章介绍韩国的抚养费代付制度、法国的全社会养育儿童体系,对比之下更凸显出日本的制度缺陷:日本单身母亲工作最努力,贫困率却世界第一。非要在制度中把离婚、丧偶、未婚区别开来,是以歧视为前提的支援,且完全忽视单身母亲需要照顾孩子的事实。印象最深的两个事例:①前夫有钱却不分担高昂的教育费用,川口有纱靠指压师工作和贷款苦苦支撑,孩子拉扯大了,现在前夫却跑来安排工作送车送衣服包包,把孩子拉拢过去,留五十多岁的有纱独自过年。②晚上能够待在家里陪伴,孩子的状态变得稳定;丰厚的待遇能让孩子悠闲踢足球、体验文化资本,考上好高中,全款支付高额学费还有存款,这一切竟让踏入风俗行业成为大野真希无悔的选择。
以日本政府的保守颜色和产业现状挺难的
重心之重,选择另外一半的时候请擦亮眼睛!几乎书中提到的所有母亲都是因为那不靠谱的另一半,丧偶式婚姻和育儿以及家庭暴力才结束婚姻,进而成为单亲妈妈的。另外似乎离婚后孩子的抚养就成了妈妈一个人的事情,那个爸爸只偶尔出现,买买玩具零食给给钱就算责任到位了,这不是更可笑的社会思想?作者从社会多样性、女性教育、福利政策制度、教育等等多个方面提出现状不是单亲妈妈们的选择,是社会强加给她们的,仿佛不是日本式标准家庭是她们的错!仿佛离婚是她们的错!女人被认为的分类,丧偶的,所谓坚持在婚姻内的是一类,其他的全部都是另类,这样的畸形社会价值观才是根本问题。而妈妈们挣扎生存的时候,也希望孩子将来有更多的选择,需要更多的教育选择和机会,在经济和育儿只能二选一的时候她们也进退两难,贫困不继续传递,经济和精神上!
建议作者看看法国电影《全职》。
看了只有一个感觉∶活该。一个身心不健全的法盲,执笔写一帮身心不健全的法盲,居然还掺进个流落街头都不忘生了又生的垃圾。逻辑混乱,翻译糟烂。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2025/03/28】2025年阅读之BOOK46。这本书,和同系列的《女性贫困》《不让生育的女性》《单身女性》一起看,很适合,顺便还可以打卡一下作者的《不知道自己生日的女孩》和张彤禾的《打工女孩》,然后妳会顿悟,在这个世界,女性只能靠自己,女性需要努力搞事业、努力赚钱,然后让自己强大。 包括作者在内,书里分享了七位单身母亲的生活。作者拿过纪实类书籍的奖项,但是当离婚后,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依然会有经济负担。更别说还提到了宣布个人破产、不断还债的单亲妈妈了,唯一一位相对富裕的母亲,是因为她选择去红灯区工作。她用这份收入换来了儿子的精英教育,但是面对疫情后的经济重创,选择离开这一行的她,未来要面对的经济负担,仍然很大。 女性一定要努力搞事业。
日式写作风格强烈的社会问题调查作品。核心论点是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在“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指导下出台的一系列看似保护女性权益的法律措施实际上反而恶化了女性的困局;治本的办法当然是让法律与政策的制度彻底摆脱陈腐观念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作者也给出了法国与韩国这两个在她看来比较成功的案例,作为修订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参考模板,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观念呼吁上。
环视东亚,同此凉热。包含性别分工在内的旧式观念跟许多单身母亲的困窘实际上互为表里,其不幸与其说是始于婚姻终结,毋宁说是以“正式职员”丈夫和“主妇兼非正式工作”妻子为要素的传统家庭构造掩盖了后者被构造本身施加的贫弱处境。诚然,伴随经济发展而愈显短缺的劳动力市场及独木难支的生活成本迅速瓦解了此一构造的基础——起码不再坚实。但另一方面,正如社会化育儿等严重滞后,国家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自我责任制”倾向对长期主义的职场生活阻力甚深,女性的职场活跃性整体上仍需以舍弃婚姻与生育来换取,换言之,在现行劳动条件下,其“平等于男性”步入职场未免沦为空谈,单身母亲鲜少能够通过成为职场精英摆脱窘境则是该境地的一种外延。
> 成为单身母亲之后
17 有用 耶利米 2024-12-07 18:49:36 山东
得知让我来翻译此书,我有些吃惊。因为我既没有结婚,又不是母亲。后来想想,可能是最近两年开始学习女性主义的缘故。在翻译本书之前,我的认知还停留在日本男人把钱全部上交给妻子中,完全没有想过离了婚的女性会面临怎样一种生活。 为了更好地翻译这本书,我读了《东京贫困女子》《东大女子》《女性贫困》等书籍,才更深刻地明白女性贫困是一种结构之恶,是蔓延到各个阶层的毒瘤(连东大女子都不可避免),是国家蓄意造成的,只为了构建以及维护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 书中提到,在1980年代,活用女性劳动力的“开放派”以及将女性困于家庭之中的“保守派”两股力量在缠斗,结果,保守派获得胜利。这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女性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日本在现代社会无力面对少子化等问题的分界点。可悲的是,直到如今,这股势力依旧占据上峰。
12 有用 尼西米 2024-12-08 08:42:13 山东
书中几位单身母亲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的竟然是一位性工作者,真是讽刺。希望国内也有记者记录一下单身母亲的状态,邵艺辉拍的《好东西》主角是个单身母亲,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单身母亲的状态没那么好吧。
4 有用 袖剑飞吟 2024-12-05 15:32:41 上海
书中采访了六位单身母亲,加上作者自身经历,共讲述了七位单身母亲的故事。她们有的孤立无援,为孩子的学费耗尽家产,不得不申请个人破产;有的得到了前夫或娘家的支持,过着还算安稳的生活;有的从事风俗行业,以换取高收入,为孩子赢得教育资源……但无论具体情况如何,母子家庭的抗压能力普遍偏低,非常脆弱。书中指出,1985年是日本“女性贫困的元年”,那一年《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颁布,同一时期,日本政府推出了许多让女性成为丈夫附庸品的所谓“优待妻子”政策。面对单身母亲的困境,日本社会福利制度无所作为,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在对“美好家庭”的定义、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上,存在普遍的意识错位。作者以韩国和法国对单亲家庭的具体援助政策为例,尖锐地指出“单身母亲的困境不是社会福利问题,而是女性权利保障问题”。
3 有用 claireC 2024-12-22 11:51:18 北京
女儿18岁必读书目预定。
2 有用 叶子zz 2024-12-17 23:36:18 安徽
24161 成为单身母亲之后会怎么样呢?人生会轻松吗?会过得更好吗?书中的答案是否定的。养育孩子、生活开支、教育费用样样都需要经济支持,可身为单身母亲后大多只能从事收入低微的工作,入不敷出,这样的局面是谁造成的呢?是单身母亲自身不够努力吗?书中有答案。这本书呈现的内容又是一个“将来”局面,传递出的期盼也是我所期盼的。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福利的完善,让养育孩子的人能够活下去,让孩子们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让老年生活不要那么艰辛,让我们能够享受人生。
1 有用 滋小婷 2025-02-24 16:24:45 浙江
185页,9万字。之前一直以为,日本作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理念应该也走在世界前列。读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日本社会固有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居然到现在仍然这么根深蒂固,以致在教育、工作等各种政策制度上,都包含了对女性尤其是单身女性的歧视。书里提到,日本女性的教育水平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因此大部分女性只能从事非正式雇佣且工资低的工作,这是造成贫困的很大原因之一。可见不管在哪个时代、哪个国家,受教育都是跨越阶层、改变自己的最主要的方式。书里也以法国和韩国为例,同日本对单身女性的支援政策作比较,法国是一个将儿童看作“社会儿童”的承认多样家庭、多样化生活方式、非常珍视闲暇时光的国家。想起之前看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2》里面讲述法国的那一集,法国人的教育是关于生活、关于生而为人的感受。
0 有用 基瑞尔 2025-01-11 21:03:04 四川
新年第一本「译文纪实」。虽然感觉仍在讲述相同的问题,但借由单身母亲的出镜和更多例子,对于已经提到过的女性贫困有了更形象的认识。【2025 #1】
0 有用 闻夕felicity 2025-01-11 16:49:01 江苏
基本上,日本政府把日本女性分成了三种:靠男人养的妻子、主要靠男人养此外还自己兼职的妻子、以及不受保护的“单身女性”。而单身母亲则成为了“不受保护的“单身女性”中更惨的一种,因为她们不仅需要用一个人的收入负担若干个孩子的养育费用,还得把自己掰成三瓣儿、以一己之力完成一整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合力)完成的任务。这让她们成为弱势中的弱势群体。作者在这本书里采访的几个案例都是因为丈夫出轨、家暴或消失而婚姻无法存续、独自工作挣钱养大孩子的女性。她们共同的特点是:1 相信婚姻、愿意走入婚姻,但因为男方过错而不得不以单身状态抚养孩子;2 独自工作筹款支付孩子的生活和教育费用;3 因为缺乏支持而被迫在非正式就业中忍受长时间、低收入的恶劣工作;4丈夫不付抚养费还在孩子被”免费养大“以后用礼物收买孩子。
0 有用 玉藻泥 2025-03-31 09:07:42 广东
接受教育,赚钱,有一技之长,不要偷懒走捷径,看清男人,能依靠的只有自己。除此之外,选择更有利现状的选择,法韩对单亲母亲的政策令人动人。有些困境是结构性的,并非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0 有用 西西弗斯 2025-01-12 23:12:05 辽宁
20250111:关注单身母亲这一个社会群体,通过作者自身以及六组单身母亲的案例让我看到日本社会对于这类群体面临的境况。同时比较法国,韩国对于此类群体国家政府提供的保护措施,来看到其中的差距。
0 有用 我直呼 2025-02-25 22:14:58 上海
很现实,很无力……
0 有用 人在胖天在看 2025-02-25 15:42:21 宁夏
不婚不育保平安系列,总结男的不行制度不行
1 有用 袭击曲奇店 2025-01-16 21:20:26 湖北
【2025第3本】不愧是得过非虚构文学奖的作者,有详细案例也有制度分析,作者本身也是一个单身母亲,视角精准独到。第四章介绍韩国的抚养费代付制度、法国的全社会养育儿童体系,对比之下更凸显出日本的制度缺陷:日本单身母亲工作最努力,贫困率却世界第一。非要在制度中把离婚、丧偶、未婚区别开来,是以歧视为前提的支援,且完全忽视单身母亲需要照顾孩子的事实。印象最深的两个事例:①前夫有钱却不分担高昂的教育费用,川口有纱靠指压师工作和贷款苦苦支撑,孩子拉扯大了,现在前夫却跑来安排工作送车送衣服包包,把孩子拉拢过去,留五十多岁的有纱独自过年。②晚上能够待在家里陪伴,孩子的状态变得稳定;丰厚的待遇能让孩子悠闲踢足球、体验文化资本,考上好高中,全款支付高额学费还有存款,这一切竟让踏入风俗行业成为大野真希无悔的选择。
0 有用 世界美如斯 2025-03-17 19:45:46 河南
以日本政府的保守颜色和产业现状挺难的
0 有用 西西发发 2025-03-28 10:06:54 上海
重心之重,选择另外一半的时候请擦亮眼睛!几乎书中提到的所有母亲都是因为那不靠谱的另一半,丧偶式婚姻和育儿以及家庭暴力才结束婚姻,进而成为单亲妈妈的。另外似乎离婚后孩子的抚养就成了妈妈一个人的事情,那个爸爸只偶尔出现,买买玩具零食给给钱就算责任到位了,这不是更可笑的社会思想?作者从社会多样性、女性教育、福利政策制度、教育等等多个方面提出现状不是单亲妈妈们的选择,是社会强加给她们的,仿佛不是日本式标准家庭是她们的错!仿佛离婚是她们的错!女人被认为的分类,丧偶的,所谓坚持在婚姻内的是一类,其他的全部都是另类,这样的畸形社会价值观才是根本问题。而妈妈们挣扎生存的时候,也希望孩子将来有更多的选择,需要更多的教育选择和机会,在经济和育儿只能二选一的时候她们也进退两难,贫困不继续传递,经济和精神上!
0 有用 钱小浅. 2025-04-14 15:19:36 北京
建议作者看看法国电影《全职》。
0 有用 知念 2025-04-27 10:38:14 山东
看了只有一个感觉∶活该。一个身心不健全的法盲,执笔写一帮身心不健全的法盲,居然还掺进个流落街头都不忘生了又生的垃圾。逻辑混乱,翻译糟烂。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0 有用 書呆子 2025-03-30 00:20:59 浙江
【2025/03/28】2025年阅读之BOOK46。这本书,和同系列的《女性贫困》《不让生育的女性》《单身女性》一起看,很适合,顺便还可以打卡一下作者的《不知道自己生日的女孩》和张彤禾的《打工女孩》,然后妳会顿悟,在这个世界,女性只能靠自己,女性需要努力搞事业、努力赚钱,然后让自己强大。 包括作者在内,书里分享了七位单身母亲的生活。作者拿过纪实类书籍的奖项,但是当离婚后,在养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依然会有经济负担。更别说还提到了宣布个人破产、不断还债的单亲妈妈了,唯一一位相对富裕的母亲,是因为她选择去红灯区工作。她用这份收入换来了儿子的精英教育,但是面对疫情后的经济重创,选择离开这一行的她,未来要面对的经济负担,仍然很大。 女性一定要努力搞事业。
1 有用 林三土 2024-12-18 18:44:18 上海
日式写作风格强烈的社会问题调查作品。核心论点是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在“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指导下出台的一系列看似保护女性权益的法律措施实际上反而恶化了女性的困局;治本的办法当然是让法律与政策的制度彻底摆脱陈腐观念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作者也给出了法国与韩国这两个在她看来比较成功的案例,作为修订相关法律与政策的参考模板,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观念呼吁上。
1 有用 黑叽麻汤圆 2025-01-29 20:12:32 江西
环视东亚,同此凉热。包含性别分工在内的旧式观念跟许多单身母亲的困窘实际上互为表里,其不幸与其说是始于婚姻终结,毋宁说是以“正式职员”丈夫和“主妇兼非正式工作”妻子为要素的传统家庭构造掩盖了后者被构造本身施加的贫弱处境。诚然,伴随经济发展而愈显短缺的劳动力市场及独木难支的生活成本迅速瓦解了此一构造的基础——起码不再坚实。但另一方面,正如社会化育儿等严重滞后,国家政府在社会保障上的“自我责任制”倾向对长期主义的职场生活阻力甚深,女性的职场活跃性整体上仍需以舍弃婚姻与生育来换取,换言之,在现行劳动条件下,其“平等于男性”步入职场未免沦为空谈,单身母亲鲜少能够通过成为职场精英摆脱窘境则是该境地的一种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