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日本战后传奇学者书写日本战后思想奠基人物,两位大师的划时代相遇
◆孙歌专文评述,宋念申、王升远、商兆琦联合推荐,一种探究日本近现代史和中日关系史的的独特路径
◆以鸟瞰历史的视野、充满魄力的选材,呈现国族精神史的深层暗面,勾画复杂个人的思想锚点
【内容简介 】
本书为日本战后传奇思想家鹤见俊辅为日本最重要的中国文学研究者、日本战后思想的奠基人之一竹内好所作传记。
出生于1910年的竹内好与日本国家主义的成型与崩溃共生,他的思想也反映着日本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作为一本考察思想脉络的传记,本书并未事无巨细地复原竹内好的生平细节,也并未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安排叙事,而是从竹内好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品入手,考察其思想形成及变化的过程,呈现竹内好个人的思考路径与日本近现代思潮之间的互动。书写竹内好的过程,是鹤见俊辅书写日本为何陷入战争以及如何在战争结束后面对历史的过程。他以充满魄力的选材,勾画一个复杂人物的思想锚点,又以鸟瞰历史的广阔视野,呈现了日本精神史的深层症结。
【名人评论】
竹内好当年面对的那些问题,今天改头换面仍然还在困扰着我们,正因为如此,竹内好不仅属于日本,他也属于人类。……如何真正地面对他提出的问题,这也就成了我们的责任。
——孙歌
书写“传记”是哲学家鹤见俊辅最为重视的方法。在当代,要重新夺回哲学的有效性,“对这个众人生存的世界报以同情”是一种应该采用的路径,而关注身处各种状况的个人如何判断、犯错、思考的研究方法——传记,恰好匹配了这种路径。行至晚年,鹤见在这本最后的传记作品中,描绘了他最为尊敬的前辈思想家的半生。他并非总在主张竹内的正确,反倒通过凝视失败,开拓着思想、寻找着面向未来的可能性。从中,我们能够读出两人共同享有的那种坚固的多元主义思想。
——黑川创(《鹤见俊辅传》作者)
竹内对“日本文化”“民族”“民族主义”的执着质疑,与他自己在战前、战中、战后所经历的“方法”相勾连。鹤见评论他“面对自己曾经一度如此选择,并公开发表了自己的选择,对自己的预言的荒谬供认不讳,这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可替代的思想家”。竹内从鲁迅那里继承来的“挣扎”,是一种身心翻腾的动作和态度,也是一种自我反省,而竹内将其作为自己思念的“方法”,因此,从不腐烂。
——阿部安成(滋贺大学教授)
竹内好的著作为何至今依然新鲜而充满魅力?他在对鲁迅的解读中寻找着自身的问题,终其一生都致力于解答自己。面对这样的竹内好,鹤见俊辅怀着深深的敬意与共情写下来这本知性的评传。
——日方出版社评论
选择不同于常识性的方法,与时代一同行进的两位思想家的相遇。
——媒体评论
0 有用 溪山 2025-01-15 14:51:30 广东
林语堂等人的自由主义思想对于竹内好的影响也不可不察
7 有用 晩圆 2024-12-13 00:00:32 广东
鹤见俊辅的写法着眼于竹内好自身经历与日本近代、国家与战争语境的深层连接,另一方面鹤见俊辅对竹内好传纪的书写也包含着他本人对竹内好思想姿态的理解。竹内好经由阅读鲁迅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挣扎”。竹内好反复向自己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选择付出自己的一生努力去不断解决和回答,即使对于那些后来被认为是错误的认知,竹内好选择的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自我确认和承认,并反复回头衡量甄别那些偏差。鹤见俊辅将这种做法称为“... 鹤见俊辅的写法着眼于竹内好自身经历与日本近代、国家与战争语境的深层连接,另一方面鹤见俊辅对竹内好传纪的书写也包含着他本人对竹内好思想姿态的理解。竹内好经由阅读鲁迅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挣扎”。竹内好反复向自己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选择付出自己的一生努力去不断解决和回答,即使对于那些后来被认为是错误的认知,竹内好选择的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自我确认和承认,并反复回头衡量甄别那些偏差。鹤见俊辅将这种做法称为“错误/失败的力量”,这种对思想尤其是对过失的反刍进而构成了对未来思考的基础。 (展开)
1 有用 狂奔的脆皮泡芙 2024-12-19 01:17:41 四川
鹤见对传记如此看重在于对某种“真实”的思想痕迹之必要性的强调,就竹内好其人其文的特殊性而言,副标题作“一种方法的传记”是直截准确的。在几种同为思想传记的叙述中,孙歌对于竹内的态度乃至过于同情;而在小熊英二看来竹内是能够直视自己内心黑暗而与他人共感的民族主义者;子安宣邦对竹内的态度则相对暧昧,一方面是将其表述为亚洲主义者,另一方面又认为其行文论述与保田与重郎有着惊人的同构之处,在此他指出需要警惕的是... 鹤见对传记如此看重在于对某种“真实”的思想痕迹之必要性的强调,就竹内好其人其文的特殊性而言,副标题作“一种方法的传记”是直截准确的。在几种同为思想传记的叙述中,孙歌对于竹内的态度乃至过于同情;而在小熊英二看来竹内是能够直视自己内心黑暗而与他人共感的民族主义者;子安宣邦对竹内的态度则相对暧昧,一方面是将其表述为亚洲主义者,另一方面又认为其行文论述与保田与重郎有着惊人的同构之处,在此他指出需要警惕的是昭和日本在当代的招魂。区别于以上,鹤见某种程度跳出了竹内反语式的表达又在另一层面抓住了竹内与民族主义、“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抵入深处,强调其宁在其间的挣扎而不摆脱的身位;而正是即使纯粹的善的必然走向失败的心理和自身建构,竹内达到了某种自我的平衡状态。但依然不可否认,鹤见的书写带有私人之同情。 (展开)
0 有用 momo 2025-01-11 19:58:32 浙江
并非总在主张竹内的正确,反倒通过凝视失败,开拓着思想、寻找着面向未来的可能性。
0 有用 啊啊啊乐 2025-01-17 22:10:43 湖北
中文译名精准概括了鹤见俊辅从竹内好一生中抽取的方法论。附录是精髓。对明治以后日本教育体系的反思尤其深刻:“空中划桨”式的徒有其表,学会的只是动作而已,或只考虑如何给出老师认为正确的答案,“紧贴标杆”……这里面何尝未有天皇制的意识形态主导与发动战争的缘由。在鹤见俊辅看来,如果不具备将伟大思想放在自己身上加以理解的能力,那么就很难真正领会,只能是空洞的继承与拙劣的摹仿。这就是为什么鹤见俊辅格外看重竹内... 中文译名精准概括了鹤见俊辅从竹内好一生中抽取的方法论。附录是精髓。对明治以后日本教育体系的反思尤其深刻:“空中划桨”式的徒有其表,学会的只是动作而已,或只考虑如何给出老师认为正确的答案,“紧贴标杆”……这里面何尝未有天皇制的意识形态主导与发动战争的缘由。在鹤见俊辅看来,如果不具备将伟大思想放在自己身上加以理解的能力,那么就很难真正领会,只能是空洞的继承与拙劣的摹仿。这就是为什么鹤见俊辅格外看重竹内好1941年发表《大东亚战争与吾等的决意》所作的“错误的预测”以及战后不逃避责任的姿态——从过失中学习,以及始终在状况中领会思考本身的弹性原则,这是鹤见俊辅式实用主义哲学的启示。而文学也该是挣扎中的决断,永远不是在“是或否”中二选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