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自从司马迁首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获得官方认可与学界和民间的传播,中华两千年积累下来乃有“二十四史”,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这成为中华文明体系中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巨大宝库。 正因为体量庞大,即便是专修通史之人如吕思勉这等大家通读三遍也用了五十年,又遑论常人。我们这本小书既然瞄准“资政用人”,尤其是“用人”这一观史角度,所以在写作过程的前期准备时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对于《资治通鉴》的利用。首先我们通读《资治通鉴》,标记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然后再参考“二十四史”中的本来出处做进一步的深度学习,最后才是展现一个“中国故事”。这很像小泉八云通过收集《怪谈》对日本民间故事进行整理。而我们在相对漫长的爬梳洗剔过程中,确实发现除了孟尝君、刘邦等家喻户晓之人的故事之外,还有大量经典传奇、典型事例就隐藏...
(展开全部)
自从司马迁首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获得官方认可与学界和民间的传播,中华两千年积累下来乃有“二十四史”,共计3213卷,约4000万字。这成为中华文明体系中一座令人肃然起敬的巨大宝库。 正因为体量庞大,即便是专修通史之人如吕思勉这等大家通读三遍也用了五十年,又遑论常人。我们这本小书既然瞄准“资政用人”,尤其是“用人”这一观史角度,所以在写作过程的前期准备时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对于《资治通鉴》的利用。首先我们通读《资治通鉴》,标记出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然后再参考“二十四史”中的本来出处做进一步的深度学习,最后才是展现一个“中国故事”。这很像小泉八云通过收集《怪谈》对日本民间故事进行整理。而我们在相对漫长的爬梳洗剔过程中,确实发现除了孟尝君、刘邦等家喻户晓之人的故事之外,还有大量经典传奇、典型事例就隐藏在浩瀚的历史文海中。能否将这些故事重新推到新时代前台,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学习,这成了写作的一大乐趣与动力所在。虽然我们的每一段描述都忠实原著,不曾有一些经典作品中的那种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驰骋,但是历史本身就是那么精彩辉煌,倒也不需要我们在“辞达而已矣”外有更多的挥洒。我们只希望在披沙拣金之后能够把更多的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中国声音带到公众面前,让大家知道祖国曾经拥有怎样的一群格局、胸襟、智慧手段都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及他们如何建立了彪炳史册的煌煌功业。 本书的故事评析不是那种鉴赏辞典的偏向文学修辞及传世意义的解读,而是主要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而加以联系生发。过去在学界多有对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古代心理学史的微词,但我们这本小书不予辩驳。我们相信高空之上都有着灿烂的阳光,中国故事的大森林中蕴含着人类智力高级活动的花朵,可以给任何学科提供养料或带来启示。
齐晓杉,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事人才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军队政治工作基本理论、军事人才学、军事人力资源工作。
叶锋,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讲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人力资源、部队建设与管理。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订阅关于二十四史资政用人故事评析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