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生活 短评

热门
  • 3 瓦片外婆 2025-03-11 21:07:15 浙江

    是越看越喜欢的那种。 读这些故事时,我经历了“为什么读”“谁来读”“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舍不得结束”“反复读”等各阶段,对故事的感受也从“就这”“怎么没了”“原来如此”“好喜欢”“说不出的喜欢”等各阶段,想来真神奇。 最喜欢的是《竹本无心》,初审时又爱上了《梦城》,读二校稿的时候突然对读了四遍的《上海之夜》产生了涟漪,“敬自由意志”让我在那年秋天无比鲜活,等到看实体书,又似乎沉浸在《柜中人》《舌中月》的日式物语中。 “她”,其实并没有那么明确,但“我”,却随着这些故事越来越明确:我不必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我无需背负他者罪恶的包袱,我有能力对抗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我现在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带刺的人,我同样也可以回到婴孩的状态,成熟也好,稚嫩也罢,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在纸张之外,生活才刚刚开始。

  • 2 默音 2025-03-11 09:25:40 上海

    读校样也算读(毕竟读了好多遍)。回头再读一遍纸书。

  • 2 此情 2025-03-09 20:41:25 山东

    小说是个极其自由的载体,把作者的经历和感受盛装起来。原生家庭,少年中年,职业事业,未达成的愿望,已错过的人——一个主角是无数个人的影子,一段经历是无数个经历的叠加。时代的痕迹,小说家借着琐碎日常,都记了下来。看起来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其内里,是真的。 与小说并行的,是默音的翻译事业。她翻译了还不够,要把自己知道的再演绎一遍——这是一种真实,它隔着被翻译者的时代,用作品传递给译者,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在翻译的过程中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被译者用小说呈现——译者用深信,解读她眼中的真相,是异时代人物之间因缘际会的对话。所有留下的,都有原因,所有说出的,必有回响。

  • 1 jinying 2025-04-21 11:02:51 上海

    最喜欢的是《柜中人》、《上海之夜》和《梦城》,虽然遗憾梦城似乎没结束,但能感受到默音的叙述魅力,在日常生活中塑造的幽微又细致的悬疑感,让人想知道角色们的最终结局。也在小说集中看到了姐妹篇《笔的重量》的影子,永远不老的金婷很像田中俊子,武田泰淳夫妇的生活成为未来娱乐产业的开发对象。对照虚构和非虚构两本书,深深感觉非虚构是小说作者多么好的养分来源,可以拓宽创作的广度和深度。

  • 1 张震老婆(V) 2025-03-04 10:20:24 浙江

    两天看完了,个人最喜欢的是《柜中人》和《舌中月》。《上海之夜》似乎是奔着主题去写的,知识分子各自讲故事,每个人的面目都因为文化而显得有点模糊,倒是反派那几笔有意思,《梦城》的设定有趣,但结尾收得似乎有一点仓促,可能是当这个设定进展到后来,会有超过对人性描摹的危机。

  • 1 存白 2025-03-14 13:04:57 福建

    很喜欢内封的设计,一头扎进‘她的生活’,这里的她,是许许多多的她,不同个性的,不同境遇的,不同年岁的,不同长相的。但是很神奇,总觉得,每个她,自己都可以代入进去一些碎片🧩,或者一些对未来的恐惧、想象。最喜欢的还是第一个故事,看着无关紧要的人物着墨,最后竟然串起来了。而且,还是有这这样的关联,因为作者的情绪都很收着,所以读者而且觉得一下子尝到了情绪罐头🥫,五味杂陈。成年人,尤其是越发年长的,总觉得情感外放,是件莫名羞耻的事。每个故事的她感觉都冷冷清清的不太快乐,像极了身边的她,和自己。还是很感谢与这本书的相遇,很久没有好好以旁观的角度,审视自己。

  • 1 Amour 2025-03-10 11:49:09 湖北

    收到书的时候开心,一次有两本书可读。打开《她的生活》看到to签写着:"愿文字照亮你的前路。" 那一刻觉得感动,谢谢默音。第一次线下见到默音时,已读过她的几本书,好像是首次举办关于自己新书的活动,很快就讲完准备的内容,和其他作家不同,签名小小的整齐的写在角落,觉得有趣一直记着。每晚读上一篇,上海之夜倒是重读。有很多作者熟悉的元素在小说里呈现,因为从生活里摘取素材,作为读者会觉得亲切。也能看到明显的拓展,新的尝试和实践,是有意思的。对当下的记录,对未来的想象,还有90年代的回忆。书里写了东京、上海和云南的更多地方,看了那么多年默音笔下的云南,我终于有去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是丰富的。偶尔,读这本书时,会有回忆浮现,像《星在深渊中》的甜品。

  • 1 撞到人说对不起 2025-03-09 00:35:51 上海

    柜中人的走向是没想到的。万事都是轮回,没有结局。中间发现一个错字,有种错版币的神奇感觉。

  • 1 厘米🧡🤍🩷 2025-03-08 18:53:29 浙江

    好绝,喜欢柜中人和舌中月 (读的时候突然觉得好适合邵艺辉

  • 3 李西西 2025-02-26 23:14:50 上海

    长评终于更完了,认真写完书评后再回头看,最爱的三篇应该是:《上海之夜》《彼岸之夏》《柜中人》。 《上海之夜》:从正式的晚宴来到街角的馄饨店,不张扬的夜色恰好与不宏大的对谈相配,注定了的当然无从改变,但我们仍有一些微小的有力的闪着光的意志,如清风徐来,它照亮了我们身上最平静最寻常的部分。 《彼岸之夏》:对底层的描摹让我反复想起《你的夏天还好吗?》,但与金爱烂相比,默音的文本更平静更柔韧,故事里的女性并没有在沉浮之中丧失本我,她们始终走在自己策定的大道上,如同那些短小的俳句,每个音节都是对逼仄生活的顽强抗争。 《柜中人》:少年的成长并非都是一路喧哗,更多时刻是在静默中拔节向上。直到多年后,我们再次打开这封记忆的暗柜,那些“成人世界被庸常掩盖的神秘”依然清晰可见,“没有出口的孤寂”依然涌动其中。

  • 0 疏狂 2025-03-06 10:56:04 浙江

    喜欢这种叙述的调调,平和、轻松,也自然,很见功力。最喜欢的竟然是第一篇,让小说回到讲故事与交换故事,简单明快,但有力量,“写自己想写的,才是最好的复仇”。

  • 0 黄蠢蠢 2025-04-05 11:53:13 江苏

    2025.3.23,苏州诚品书店。

  • 0 maestranza 2025-04-07 11:53:14 浙江

    喜欢《梦城》

  • 0 阿忘 2025-04-05 09:13:47 浙江

    感觉中间好几篇悬浮着

  • 1 Cheer.S 2025-03-16 19:49:17 江苏

    写得真好啊,越往下读往里读越喜欢,舍不得读完的那种。我会觉得随着叙述的节奏,时而悠荡荡的,时而泛起涟漪,时而坚定咬牙,时而心惊肉跳,时而也想微醺一下。生活里并不总是布满尖利的荆棘,甚至看起来很温柔,一如默音文字给人的感觉,平和的柔软的,但又不失韧性。暗涌袭来的时候往往无知无觉,在你脆弱的时刻,在你卸下防备的时刻,迎头而来的是一击钝痛。这就是生活露出真实面目的时刻,是生命拔节突变的时刻,是再也没有其他出口和退路的时刻。她带着我打捞起了曾经那么重要却被悄然忘却的人和事物。而我觉得,默音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是找到了那个所谓命运和自由意志交汇作用的轴心。在生活里找不到的解法,在写作里可以更接近一点。

  • 0 尤里卡 2025-03-16 22:22:05 河北

    合上书页的时候,我有一刹那的恍神与迷茫。每个角色似乎都真诚地讲述着她的喜怒哀乐,面对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说辞,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相?亦或说,什么是真的,什么又是假的呢?是客观事实还是每个主体的主观感受?这不禁让我联想起作家三毛的那句话,“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你对我的看法不过你的三观和你内心想法的映射,而不是我本来的样子,暴露的是你,不是我。”

  • 0 乘风吃烤羊肉串 2025-03-16 14:35:12 广东

    很喜欢《彼岸之夏》和《上海之夜》。这次阅读还让我想清楚了一个问题,就是我到底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期待读与我生活在同时代的作者的作品。之前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除了侦探小说以外跳过了大部分创作于20世纪的小说,直接从18、19世纪过渡到21世纪会产生一些不适应,这让我总是期待得到一些同时代作品根本不可能带给我的阅读反馈,在读到《舌中月》这一情节并不复杂、物理意义上的时间跨度也并不长但是又很细腻的篇章时候突然明白自己应该换种期待去读当下的小说(๑˘ ˘๑)

  • 0 少女漫步世界 2025-03-24 16:19:45 陕西

    这几天一边读一边感受着心里慢慢的,轻轻的被填满的滋味,像是一点一点重新拾起了自己,春风吹进了身体,很舒服很舒服的感觉。《梦城》里一半梦幻一半现实的故事,非常非常喜欢,喜欢到不停地回味,那种尽管你无法逃离,却可以不逃避,释然地掂起生活,讲述它,以及一种短暂卸掉无力,和作者笔下人物共享生命力的喘息。默音老师大概是我读过最会写都市人和日常生活的作家了。

  • 0 多崎作 2025-03-25 20:52:45 江苏

    还不错,《上海之夏》和《彼岸之夏》的日式风格比较重,《梦城》和《竹本无心》看的相对慢一点,《梦城》是我花了很久才了解他的设定,《竹本无心》是出场人物太多,我花了很久才捋清楚人物关系,所以给阅读带来了障碍,《柜中人》和《舌中月》确实看着比较舒服,《柜中人》像偏青春的城市小说,《舌中月》让我想到了金爱烂,当知道了“舌中月”是什么东西之后,我对这篇小说的印象更好了,默音老师创造的新名词,真好这几篇小说有个共同点——在结尾的地方都给我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其他的就说不了更多了,我比较期待长篇。

  • 0 狮子想来吃小猴 2025-03-22 18:13:55 浙江

    喜欢《上海之夜》,表层不疾不徐,但潜伏着危险的气息,有一种言在此意在彼的趣味。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