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一名精神科医生的精神之旅
原作名: You Don't Have to Be Mad to Work Here: A Psychiatrist’s Life
译者: 高天羽
出版年: 2024-11
页数: 392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理想国医学人文系列
ISBN: 9787222232068
内容简介 · · · · · ·
真正医生眼中的精神科:
病人不如医生疯,但医保系统更更疯?
不讲脱口秀,活不到退休后?
不管打怵还是打动,都要做个热血笨蛋,把致郁化为治愈!
◎内容简介
借着二十多桩遭遇,作者从内行视角呈现了精神医学行业,更隐隐勾勒出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
重症精神病患者的苦楚,外人往往难以理解:温和的园丁因精神病史而遭社会排斥,终日请脑内的声音和自己作伴;妄想的儿子不知自己发病时要杀了妈妈;男子先跳桥后趴轨四肢尽断却依然活 着;对分裂 症管用的药让猛男胸部淌奶……另一方面,精神医学研究并不成熟,对患者的帮助依然有限甚至有时适得其反;精神科在医院各科室中又是资源少风险高,科内医生往往有更高的精神问题风险乃至患病率,连某位主任也不得不因重度焦虑而休长假——留下在岗者继续7*24运转。此时,遑论救人,精神科医生又如何自救?
作者自己,则是家族有酗酒、暴力、失智、精神病等多...
真正医生眼中的精神科:
病人不如医生疯,但医保系统更更疯?
不讲脱口秀,活不到退休后?
不管打怵还是打动,都要做个热血笨蛋,把致郁化为治愈!
◎内容简介
借着二十多桩遭遇,作者从内行视角呈现了精神医学行业,更隐隐勾勒出自己三十多年的人生。
重症精神病患者的苦楚,外人往往难以理解:温和的园丁因精神病史而遭社会排斥,终日请脑内的声音和自己作伴;妄想的儿子不知自己发病时要杀了妈妈;男子先跳桥后趴轨四肢尽断却依然活 着;对分裂 症管用的药让猛男胸部淌奶……另一方面,精神医学研究并不成熟,对患者的帮助依然有限甚至有时适得其反;精神科在医院各科室中又是资源少风险高,科内医生往往有更高的精神问题风险乃至患病率,连某位主任也不得不因重度焦虑而休长假——留下在岗者继续7*24运转。此时,遑论救人,精神科医生又如何自救?
作者自己,则是家族有酗酒、暴力、失智、精神病等多种精神、神经障碍史,于他常是阴暗的记忆,也阻挠着他建立、维护亲密关系。抱着帮助家人和自己的心愿选择了精神科的他,只是越发无助地发现众生皆苦,万事皆难。
尽管如此,作者依然选择在这个行业中坚持和奋进,凭着信念、人性和苦中作乐讲地狱笑话的喜剧精神,“救一只海星是一只”。
◎ 作品看点
★ “我在精神科从医十多年,你有什么想问?”
真是执业医生,哦不会读心术。讲的都是真事,不搞猎奇,只有唏嘘。
我的世界,一边是“耶稣”、狼人、活死人、疫苗先知等患者(但他们通常并没有醉鬼危险);另一边是统计上更易自杀和罹患精神障碍的同行,证据薄弱的理论和带有权宜色彩的疗法,资源越配越少、加班和检查却越来越多的体制,更有着爹家暴、妈酗酒、奶奶失智、叔叔精神病的我自己……可我还是坚持了这么多年,还要继续坚持……
★ 是荒诞处境凝结为段子,还是精神疾病是喜剧的本质?
入职第一天学格斗,年终科室聚餐时欢谈如何自杀;上峰检查,最在意是陈列消防说明……没有吐槽和自我吐槽,何以在此间安身?
精神困扰和喜剧似乎有很深的联系。喜剧人六兽说:“我们都是带病上岗。”作者的咨询师说:”我来访里的几个喜剧演员是我最抑郁的病人。可能只比精神科医生低一点儿。“巧了,作者既是精神科医生,又是脱口秀演员……
★ 医保体系竟成作家摇篮?
NHS的医生写出了《打开一颗心》《脑子不会好好睡》《救命啊》(及本书)等众多佳作;而它引起中国人的关注,竟是因为“NHS面临有史以来最大危机”“NHS越来越崩溃”?真的是文章憎命达?读罢本书,你会对这块他山危石更多一分遐思。
◎ 图书推荐
鲜明、有趣、人性化地讲述了在英国公立系统做精神科医生的经历…有着深刻而坚决的诚实。——《柳叶刀》
幽默又有人情味。有趣的同时,没有拿病人当梗。还暖心地提醒,支撑英国公立医疗系统的,依然是许多拼命理解和照护他人的人。——《星期日邮报》
也不知道谁更疯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
本吉·沃特豪斯(Benji Waterhouse),英国精神科医生,供职于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下,从业十余年,亦就精神病学问题为公共媒体供稿或接受访谈。同时还是获奖的单口喜剧演员。
译者:
高天羽,笔名“红猪”,长期任《环球科学》杂志与果壳网翻译,出版译作数十种,如《打开一颗心》《神经的逻辑》《五感之谜》《开颅》《世界之门》等。
目录 · · · · · ·
序 章 7
第一部 前驱症状
01 欢迎会(先学柔道) 15
02 格利克大夫(再学狠心) 29
03 芭芭拉(“我来和明星结婚的”) 46
04 格拉迪丝(“我是死人,不吃东西”) 59
05 安 东(“药我没吃”) 74
06 贝 琪(我奶奶) 84
07 贾迈勒(“你们迫害黑人”) 91
08 格雷恩(“有一阵子没来耶稣了”) 103
09 约瑟夫(精神分析师) 115
10 圣诞节(说好的救世主降生呢) 121
11 利 昂(手和脚都从身上断开了) 134
第二部 疾病
12 科顿大夫(“我是在你前一天生的”) 151
13 黛 西(32 卷锡纸) 166
14 马尔坎(“他安全吗”) 177
15 埃丝特(“你样子还蛮可爱的”) 193
16 佩 姬(“你已经是老油条了”) 198
17 塔里克(“为了这家伙我也得活下去”) 212
18 塞巴斯添(金融城职场人) 227
19 罗 宾(“吃的全是金属味”) 246
20 托马斯(“如果是你的家人”) 260
21 本 吉(好像知道为什么想做精神科医生了) 275
22 出岔子了(平常只在白天见到的病人) 281
第三部 恢复
23 新冠病毒(这家里有个医生) 287
24 安格斯(我双脚腾空) 300
25 费 米(“把你们全杀了”) 308
26 海 星(不逃避) 321
27 逃离精神科(“应该办一场乒乓球赛”) 326
28 家 人(痛快地哭) 337
29 新开始(谢谢你) 354
致 谢 367
资料来源 371
译名对照表 373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也不知道谁更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也不知道谁更疯"的人也喜欢 · · · · · ·
- 我们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8.7
- 我能帮上什么忙? 8.3
- 现代人的心灵问题 9.0
- 为了你好 8.1
- 《怪奇物语》与心理学 7.9
- 疯狂旅行者 7.9
- 苔蕾丝·德斯盖鲁 9.8
- 放不下的手机 8.4
- 心智的构建 8.4
也不知道谁更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2 条 )
心理咨询师vs精神科医师=语言vs化学武器
> 更多书评 3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Vintage Publishing (2024)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高熹书籍设计 (米沙)
- 生活/身体/性灵 (🦉的瓦涅密)
- 理想国 Imaginist 知新馆1.0 已出版 (momo)
- 医生写的书 (diduanyan)
- 书单|理想国2024年书单 (理想国imaginis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24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也不知道谁更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你好阿唐 2024-12-28 22:58:38 辽宁
太喜欢了
1 有用 标本师库特 2025-01-01 21:11:08 北京
精神科医生的打工日记。啼笑皆非的叙事背后,是对情绪的疏解过程,更是对自己的治疗过程。经由作者不加掩饰的、极富文学色彩的表达之后,这些“过程”就从字里行间结晶出来,如珍珠般珍贵。不是所有经历过至暗时刻的人类(不仅限于精神科医生)都能拥有与本书中最后两节类似的结果,但这也没关系——环境是否宜人,并非自己能决定的;而表达情绪、学会求救、关照自身,却是绝对必要的。
1 有用 德尔斐神谕 2025-01-22 09:37:20 山东
感觉全世界都缺一张病床;医生想的,能做的的,现实最后实现的完全是三个情况,是不是每个职业也差不多?家庭矛盾依旧是人生首要矛盾,不管是心理认知治疗,精神分析,对于谁病了谁疯了这件事,作者的坦诚令人宽慰……看完感觉世界没那么糟糕,每个人都在超负荷运转,爱是唯一能让人平息下来的慰藉。
0 有用 水冰月🐶👧🏻 2025-01-02 11:59:32 上海
像写小说,不是太专业性
1 有用 Francis_404 2025-01-07 16:06:10 广东
带有极强的黑色幽默对现实中的精神病科进行了描摹,并穿插了许多有关阶级、种族、性别、国家政治的问题探查。对现实问题的提问仍然具有极强的人文关怀,尽管多数是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进行的。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有作者能写出这样的作品,而不是一些骇人听闻的黑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