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加缪的剧作《正义者》(Les Justes)于1949年发表,深入探讨了革命暴力、正义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该剧以1905年俄国社会革命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激进反抗小组策划刺杀沙皇高级官员以推动变革的故事。剧中的角色代表了不同的革命理念,他们的行动和道德困境成为加缪反思暴力与道德关系的核心。
《正义者》聚焦于一群坚信通过暴力推翻不公政权以实现社会正义的革命者,加缪通过这部作品剖析了“正义”的内涵,探讨革命者以暴力达成目的的合理性,进而质疑暴力能否真正实现他们所追求的“正义”。剧中人物的对话和行动展现了多重道德抉择和思想碰撞。一方面,革命者认为可以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政治目标;另一方面,他们的行为引发了对暴力伦理性的深刻反思,特别是对革命行动中牺牲与杀戮的质疑。
这部剧深刻探讨了“暴力是否可以被正当化”的问题。加缪在剧中表达了他对暴力的怀疑态度:他...
加缪的剧作《正义者》(Les Justes)于1949年发表,深入探讨了革命暴力、正义与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该剧以1905年俄国社会革命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激进反抗小组策划刺杀沙皇高级官员以推动变革的故事。剧中的角色代表了不同的革命理念,他们的行动和道德困境成为加缪反思暴力与道德关系的核心。
《正义者》聚焦于一群坚信通过暴力推翻不公政权以实现社会正义的革命者,加缪通过这部作品剖析了“正义”的内涵,探讨革命者以暴力达成目的的合理性,进而质疑暴力能否真正实现他们所追求的“正义”。剧中人物的对话和行动展现了多重道德抉择和思想碰撞。一方面,革命者认为可以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政治目标;另一方面,他们的行为引发了对暴力伦理性的深刻反思,特别是对革命行动中牺牲与杀戮的质疑。
这部剧深刻探讨了“暴力是否可以被正当化”的问题。加缪在剧中表达了他对暴力的怀疑态度:他不相信暴力能够带来真正的“正义”。通过展现角色的内心挣扎和行动的后果,加缪揭示了革命者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道德清晰度的丧失和人性的扭曲。此外,该剧也反映了加缪的“荒诞”哲学:尽管人们不断追求意义和正义,但社会和历史的荒诞性常使这些追求变得矛盾且徒劳。加缪认为,面对历史的不确定性与暴力的后果,个人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而非盲目诉诸暴力。
正义者的创作者
· · · · · ·
-
阿尔贝·加缪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哲学家、记者及社会评论家,195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加缪在作品中常常探讨人类应如何面对生命的荒诞与无意义,尤其是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哲学中最核心的议题——人类该如何直面死亡与无法逃避的苦难。加缪所提倡的“荒诞”哲学,与存在主义相互交织而又独具一格,挑战了传统的意义观念,也超越了当时以自由意志和个体选择为主的思想潮流,对后世哲学家、作家及社会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者简介:
刘 婷,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曾在《国际汉学》《汉学研究》《国际儒学研究通讯》等期刊发表译作数篇,并参与翻译《雷慕莎文集》和《白晋文集》(待出版)。译作《器成天下:中国瓷器考》于2020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居美...
阿尔贝·加缪(Albert Camus,1913年11月7日—1960年1月4日),法国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哲学家、记者及社会评论家,195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加缪在作品中常常探讨人类应如何面对生命的荒诞与无意义,尤其是存在主义和荒诞主义哲学中最核心的议题——人类该如何直面死亡与无法逃避的苦难。加缪所提倡的“荒诞”哲学,与存在主义相互交织而又独具一格,挑战了传统的意义观念,也超越了当时以自由意志和个体选择为主的思想潮流,对后世哲学家、作家及社会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者简介:
刘 婷,本科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曾在《国际汉学》《汉学研究》《国际儒学研究通讯》等期刊发表译作数篇,并参与翻译《雷慕莎文集》和《白晋文集》(待出版)。译作《器成天下:中国瓷器考》于2020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现居美国,任职于斯坦福大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反之,我却注意到,人人都尊重戏剧工作,尽管戏剧也是一种虚浮的行业,我也注意到只要一宣布正在排练,别人都知趣地避开,您周围很快就变成一片荒漠。人若是机灵一些,就像我的做法那样,排练一整天,还占用夜晚一部分时间,坦率地讲,简直就是天堂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戏剧就是我的修道院。世界的喧嚣躁动,到它的围墙脚下便止息了,而在这神圣的场所里,一群勤奋的修士摆脱了这个世纪,集中考虑一个问题,转向一个目的,在两个月期间,准备一场弥撒,等到哪天晚上,就首次举行仪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8页 -
多拉:流血太多。暴力行为太多。真正热爱正义的人,是没有权利爱的。他们都训练成我这样,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在这些自豪的心中,哪有爱的容身之处?爱,雅奈克,就是微微低下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正义者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加缪戏剧的荒谬与人道:与布莱希特和阿尔托戏剧的对比探究

《正义者》的几个正义之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问:炸死大公的2个孩子or饿死上千万俄国儿童? 第二幕,社会革命党人卡利亚耶夫奉命用炸弹炸死大公。但卡利亚耶夫在最后时刻,选择了放弃,因为大公的身边,有两个孩子。卡利亚耶夫回到根据地后,和同伴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究竟要不要继续行动? 如果继续行动... (展开)>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9.0分 1173人读过
-
大塊文化 (2021)暂无评分 2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正义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庚 2024-12-06 14:09:00 北京
“我带着一颗快乐的心选择了这条路,却带着一颗悲伤的心坚守。”正义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呢?怀揣着对人民的爱的理想主义者们剑指罪恶的制度和统治阶级,而他们中有老弱妇孺,有与任何阶层无异的情感,是同样的血肉之躯,对他们的暗杀,是带来美好生活的正义之举吗?这是犯罪行为,还是战争行为?不过我想,暗杀可能带来战争,却是难以结束战争的。这个大公死了也或许会有下一个,团结一致推翻不义政权,才有探讨正义的可能。
0 有用 牧丘Green 2025-05-04 20:57:50 陕西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很简短的一部剧作,却在有限的时空之内阐明了一切。这是正义者之间的辩驳,也是对正义者们的发问。爱人民?爱正义?还是爱正义的感觉?自杀?同归于尽?还是就义牺牲?革命是血淋淋的,是残酷的,它无疑针对暴政,而暴政又无法被针对,死去的必须是有着个性的鲜活的人。当我们面对真实时,一切预想的赞歌总要面对说不出的怯懦,坚持到底的对抗,才是只顾“圆满”的结果。
0 有用 电子邮件 2025-02-23 17:25:16 浙江
写得太好了 短小的篇幅却把人物刻画得如此鲜明 戏剧冲突写得酣畅淋漓 牛
0 有用 偷猫猫的人 2025-05-17 17:00:35 广东
革命不等于正义,这似乎是加缪要告诉我们的。哪怕他是为了打倒非正义的强势者而存在,他其中也蕴含着不合理性。其实从中国历代起义就可以看出来,推翻一种政权后在另一种政权下,似乎又会建立“警察局”来招聘“警察”。最后英勇就义者,他更多保全了作为人的尊严和选择权,这是某一种自由的达成,但对于他的理想而言未必有着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