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中科书院
副标题: 近代中国沿海贸易与对外交流 (1700-1845)
译者: 江滢河 / 黄超
出版年: 2025-3
页数: 344
定价: 89.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361009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利用极为丰富的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 18 至 19 世纪上半叶的日常运作。 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专注于实践和程序, 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协议,重新审视了贸易的成功和失败。
在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作者揭开了所有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从引水 人、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作者对广州贸易体制的成功与崩溃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反思,提供了一条重新理解鸦片战争起源的重要思路。
国际知名历史学者,广州口岸史、亚洲海洋史专家,“百人计划”获得者范岱克经典著作,彭慕兰、王国斌、吴振强、包乐史、安东尼•瑞德等著名历史学家一致推荐。
通过挖掘丰富的外国档案文献,尝试还原广州贸易的运作细节,以及被国内官方档案忽视的广州体制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全书论证透彻严密,翻译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
专业评论:...
本书利用极为丰富的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 18 至 19 世纪上半叶的日常运作。 它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通过专注于实践和程序, 而不是官方政策和协议,重新审视了贸易的成功和失败。
在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作者揭开了所有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从引水 人、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作者对广州贸易体制的成功与崩溃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反思,提供了一条重新理解鸦片战争起源的重要思路。
国际知名历史学者,广州口岸史、亚洲海洋史专家,“百人计划”获得者范岱克经典著作,彭慕兰、王国斌、吴振强、包乐史、安东尼•瑞德等著名历史学家一致推荐。
通过挖掘丰富的外国档案文献,尝试还原广州贸易的运作细节,以及被国内官方档案忽视的广州体制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全书论证透彻严密,翻译语言精练流畅,可读性强,是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
专业评论:
范岱克的著作论述了在广州的东南亚人、西方人和中国人如何互动,先前被认为僵化的广州体制如何变化与发展,合法和非法的贸易如何在广州协同共生,以及广州体制如何瓦解等诸多问题。过去那些只关注中英冲突的老一套论调,看来需要重新检讨了。——彭慕兰,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费正清奖得主,《大分流:中国、欧洲与现代世界经济的形成》作者
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学术著作,佐以大量的研究数据和独到的见解。本书的出版对于研究中华帝国晚期以及经济史的学者来说意义非凡。前者将获得有关广州贸易体系的新观点,了解到清政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18至19世纪广州不断变化的情况。后者将了解到在欧洲主导世界的时代之前,国际贸易是如何运作的。——王国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杰出教授
这部基于多语种档案研究的作品,学术功底扎实、启发性强且具有开创性。本书在学术研究方面树立了他人难以企及的高标准,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不仅是广州体制,还有该时期世界贸易研究的参考标准。——吴振强,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教授
该著作是基于中国和欧洲档案中迄今尚未被利用的第一手材料,对广州口岸体制内部运作进行详细研究的首部成果。它为近代早期中国沿海经济与外国商人的接触,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这部精心研究的著作是广州海外贸易体制研究的重要突破。——包乐史,莱顿大学历史系教授
有关鸦片战争前几个世纪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已经从多个角度展开,但处于中外关系核 心位置的广州贸易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通过耙疏中国和欧洲的各种资料,范岱克的著作让我们深深受益,该著作最终展现了一幅连贯的图景,揭示了通常被认为以腐败和停滞为特点的广州体制背后,所掩盖的基本合理性与共同利益。——安东尼·瑞德,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教授,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透过广州贸易体制辉煌与崩溃的历史,重新理解鸦片战争的起源
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经典著作,彭慕兰、王国斌、吴振强、包乐史、安东尼•瑞德等史学大家一致推荐
作者简介:
[美] 范岱克,国际知名历史学者,在全球海洋史和广州贸易史范畴贡献超群,荣休前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研究专家,曾在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澳门历史档案馆、澳门文化局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职于澳门圣若瑟大学、澳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他所掌握的研究语言多达8种,包括荷兰语、丹麦语、瑞典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日语和汉语。范岱克教授曾亲赴欧洲、北美、非洲、印度、东南亚、澳洲等地的各大历史档案馆,查阅不同语言的一手原始资料,时代横跨十七到十九世纪。先后出版了多本有关广州口岸史、亚洲海洋史等领域著作。
作者简介 · · · · · ·
[美] 范岱克,国际知名历史学者,在全球海洋史和广州贸易史范畴贡献超群,荣休前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研究专家,曾在澳门中华拉丁基金会、澳门历史档案馆、澳门文化局等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职于澳门圣若瑟大学、澳门大学和中山大学。他所掌握的研究语言多达8种,包括荷兰语、丹麦语、瑞典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日语和汉语。范岱克教授曾亲赴欧洲、北美、非洲、印度、东南亚、澳洲等地的各大历史档案馆,查阅不同语言的一手原始资料,时代横跨十七到十九世纪。先后出版了多本有关广州口岸史、亚洲海洋史等领域著作。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广州体制的形成
第二章 粤海关管理程序
第三章 在珠江上引水
第四章 买办和补给品贸易
第五章 通事
第六章 行政措施及其弊端
第七章 挂旗艇、白银、违禁品与大米
第八章 澳门贸易、中国帆船贸易、资本市场与代理商
第九章 反思广州贸易
结语:问题实质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由於進出口關稅與貨物價值沒有關係,調整關稅以適應價格上脹的唯一辦法是改變稅率。然而粤海關監督並不願意引進新的價格機制,如果關稅變動導致貿易商品減少,他們會遭到朝廷責怪。朝廷也出於同樣的理由不願意干涉價格機制。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页 -
(2)行商、通事、買辦、引水人和屋主之間的競爭有助於降低其商品、服務和租金的價格…如果廣州的負責官員允許形成商業壟斷或者價格固定,外國人就不會願意再來廣州貿易了。如果外國人不回頭,粵海關監督和兩廣總督就必須向朝廷奏報,因此官員並不願意出現某種價格聯盟來控制巿場准入或者價格固定。這裡的費用機制是各級清朝官吏都有鼓勵貿易發展的意願,因為多種原因使他們不願意使價格固定下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广州贸易"的人也喜欢 · · · · · ·
广州贸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一部了解清代对外贸易的佳作:信重史实,凭恃史料

国家权力与市场逻辑共谋下的广州贸易

广州十三行秘史:帝国最后的白银江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你以为大清闭关锁国?范岱克的《广州贸易:近代中国沿海贸易与对外交流1700-1845》表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原来,18世纪的广州十三行,才是搞钱天花板! 当欧洲还在穿蓬蓬裙时,广州十三行早已用白银砸出了全球贸易链;但其每年吞吐1.5亿两白银(约等于大清全年GDP的1/3)的...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8.3分 651人读过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7)8.9分 24人读过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5 (普照)
- 满族与清帝国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近代民国史 (安迪合罕大皇帝)
- 种草 (归江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广州贸易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青丘白浅 2025-02-18 11:02:36 北京
伟大的广州贸易时代是让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着迷了一个半世纪之久的历史现象。
0 有用 雪舟 2025-01-23 01:27:08 法国
补标
0 有用 海灵Annie 2025-04-07 02:48:40 广东
本书让我们从引水人的舢板、买办的算盘、通事的唇舌间,窥见了一个体制如何在共生与溃败中,走向无可逆转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