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沙利度胺是伦理、药学和化学的必修,学科的差异导致对沙利度胺事件的认识也有差异,这本书主要采用的还是人文和伦理学的视角。因此手性异构体不是这本书所关注的,更多的是监管政策、药物和公众三方的博弈。写作上,这本书要比译文纪实系列的书强不少,很少有书能够读出画面感,这本书就是一个代表,读完以后重新回头翻发现,通过摘录、报纸的选载对全书节奏的把控非常好,可以说是文字上的希区柯克变焦。虽然说,凯尔希在FDA层面拦住了沙利度胺,但通过“试验”走向一万多户人家,并没有真的让美国幸免于难,甚至让诉讼都变成了一种额外的成本。医学是“人类生命的经验学科”,医学的每个漏洞和为了填上它的成本也只能用人的生命去填。但如果我是作者我也许会更积极一点,沙利度胺事件引发了手性异构体的关注,从而避免了更多的悲剧。
深夜一刷完毕。一本拿起来就不可能放得下的书。虽然才1月,但已经百分百确信,这就是2025年非虚构个人阅读最佳,不会有更好的了。在愤懑与感动之外,女性调查记者的眼睛捕捉到了太多令人酸楚的情感细节。人性是怎样的扭曲之材,苦苦追寻笔直之物的人又是何等……令人酸楚又欣慰。
作为医学生,早在本科的课堂上教不同科目的老师口中就听到过关于反应停和“海豹儿”的残忍故事。时隔这么些年才知道,原来,是三位女性在数年间的坚守与调查才得以还原真相、阻止更大灾难的发生。虽然阅读体验不太轻松,但书尾总计949条的注释让人极度舒适。期待影版。
我一度以为沙利度胺的故事是现实版灾难片:为众人抱薪的科研(女)英雄们孤身对抗一心逐利的邪恶制药集团、经历过困兽之斗后终于把邪恶关进法律和国家监管的笼子里。在读这本《苦涩的灵药》之前,我就已经太多次听过沙利度胺的故事,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经典案例或是表观遗传学科普的沉痛反例。这本书第一次掀开了一部“灾难片”的幕布,让我看到后续的残酷 :随着片尾警笛声响起,正义并没有自然地降临于这片土地:很多母亲在生出“海豹儿”时就被半是鼓励半是强迫地要求把他们的残疾孩子送往福利中心,几乎可以说是让他们自生自灭。没有医生向她们解释发生了什么,她们甚至在医生的半误导下误以为这些孩子是天生发育不良毫无希望、或是“上帝如此选择”。这些被“灾难片”视而不见的真实的痛苦与生命的顽强,才是《苦涩的灵药》真正的苦与甜。
我看到与此药有关的网帖下面有人评论说,“因为不能拿孕妇来做实验所以才那么长时间没发现此药的副作用吧。”真的太天真了。医学的发展与任何其他行业一样,无法离开资本的赋能,因为没有有力的监管,资本逐利性战胜了医学伦理,那些商人和敷衍的监察长官所做的就像另一种形式的大屠杀,应该经历纽伦堡审判
很能说明人类社会就是“螺旋式上升,曲折中前进”的纪实作品。一种致畸药物在多个国家的传播与抵制,有许多不同却也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而就是这共同之处显示出各国权力机构的高度统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csr是真正能够戳破假象的群体,弥合些许群众的信息差。一度阻止了沙丁胺醇在美国正式销售的弗朗西丝和我很喜欢的金斯伯格都是在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组织中,温柔而坚定地维护推进自己的目标一点点做出成绩。听证会上,弗朗西丝专业且极富政治敏感的对答绝对是一个不能错过的高光时刻。可是她的光芒持续得太短暂了,被排挤,被孤立,连停车位都被移到远处…虽然坚持到了90岁,可是她原本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却终究被时代限制住了。但好在前有芭芭拉·莫尔顿,后有露丝·巴德·金斯伯格,一代代的女性终会彻底打开局面,用实绩夯实两性平权世界的基石。
完成度很高的非虚构写作范例,写沙利度胺如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药物悲剧,前半段非常引人入胜,感觉跟作者一起进入了惊心动魄的调查过程。后半段写美国FDA在监管过程中的失职和法律的缺位也很精彩,可以看出作者经过了非常扎实的取证和采访过程,60年前的故事能还原成这样真的很了不起。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基福弗新法案的立法过程,弗朗西斯成为举国闻名的女英雄似乎也是政治运作的结果。有几处觉得遗憾的地方,一是“沙利度胺宝宝”的母亲着墨太少,她们也是直接的受害者,为什么没有去深入采访这些母亲呢?二是美国司法部决定不起诉梅瑞尔,似乎一人的决定影响了全局,读到这里有点疑惑。三是最后沙利度胺以麻风病专用药的身份重出江湖,此前的受害者如何看待曾经的“毒药”变成“神药”其实很有意思,但只有一个人的简单评价,到这里戛然而止了。
本文科生第一次知道沙利度胺和“海豹儿”,但绝不是第一次知道沙利度胺背后的悲剧模式。 太熟悉了。历史上的这一切都太熟悉了。
封面就是一张令人不忍看第二眼的照片,内容更是触目惊心。想到这些天的集采药风波,此书可谓非常及时。
非常好的纪实
相较于之前的Empire of Pain,这本书最后还稍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似乎人们一直在重复的犯错,历史也在不断上演。接下来看看目前所谓的“灵药”在几年或几十年后对于社会的影响又会变得怎么样
虽然叙事稍显混乱,但是我第一次听闻这种药物,早年的医药审批须由政府来证明有害,试药可不须让患者知情的种种行径还是超乎了想象。庞大的利润下要求资本有道德似乎是天真的想法,而人类只能从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中前进一些又忘记一些,可伤害却是不可逆的。
感谢伟大的英雌们!
> 苦涩的灵药
8 有用 Natz 2025-01-14 21:31:10 上海
沙利度胺是伦理、药学和化学的必修,学科的差异导致对沙利度胺事件的认识也有差异,这本书主要采用的还是人文和伦理学的视角。因此手性异构体不是这本书所关注的,更多的是监管政策、药物和公众三方的博弈。写作上,这本书要比译文纪实系列的书强不少,很少有书能够读出画面感,这本书就是一个代表,读完以后重新回头翻发现,通过摘录、报纸的选载对全书节奏的把控非常好,可以说是文字上的希区柯克变焦。虽然说,凯尔希在FDA层面拦住了沙利度胺,但通过“试验”走向一万多户人家,并没有真的让美国幸免于难,甚至让诉讼都变成了一种额外的成本。医学是“人类生命的经验学科”,医学的每个漏洞和为了填上它的成本也只能用人的生命去填。但如果我是作者我也许会更积极一点,沙利度胺事件引发了手性异构体的关注,从而避免了更多的悲剧。
7 有用 獭鸡马 2025-01-06 01:14:10 北京
深夜一刷完毕。一本拿起来就不可能放得下的书。虽然才1月,但已经百分百确信,这就是2025年非虚构个人阅读最佳,不会有更好的了。在愤懑与感动之外,女性调查记者的眼睛捕捉到了太多令人酸楚的情感细节。人性是怎样的扭曲之材,苦苦追寻笔直之物的人又是何等……令人酸楚又欣慰。
3 有用 阿里布布 2025-01-25 22:49:08 江苏
作为医学生,早在本科的课堂上教不同科目的老师口中就听到过关于反应停和“海豹儿”的残忍故事。时隔这么些年才知道,原来,是三位女性在数年间的坚守与调查才得以还原真相、阻止更大灾难的发生。虽然阅读体验不太轻松,但书尾总计949条的注释让人极度舒适。期待影版。
2 有用 闻夕felicity 2025-02-03 23:37:42 江苏
我一度以为沙利度胺的故事是现实版灾难片:为众人抱薪的科研(女)英雄们孤身对抗一心逐利的邪恶制药集团、经历过困兽之斗后终于把邪恶关进法律和国家监管的笼子里。在读这本《苦涩的灵药》之前,我就已经太多次听过沙利度胺的故事,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经典案例或是表观遗传学科普的沉痛反例。这本书第一次掀开了一部“灾难片”的幕布,让我看到后续的残酷 :随着片尾警笛声响起,正义并没有自然地降临于这片土地:很多母亲在生出“海豹儿”时就被半是鼓励半是强迫地要求把他们的残疾孩子送往福利中心,几乎可以说是让他们自生自灭。没有医生向她们解释发生了什么,她们甚至在医生的半误导下误以为这些孩子是天生发育不良毫无希望、或是“上帝如此选择”。这些被“灾难片”视而不见的真实的痛苦与生命的顽强,才是《苦涩的灵药》真正的苦与甜。
2 有用 耿春咪 2025-01-31 15:32:40 山东
我看到与此药有关的网帖下面有人评论说,“因为不能拿孕妇来做实验所以才那么长时间没发现此药的副作用吧。”真的太天真了。医学的发展与任何其他行业一样,无法离开资本的赋能,因为没有有力的监管,资本逐利性战胜了医学伦理,那些商人和敷衍的监察长官所做的就像另一种形式的大屠杀,应该经历纽伦堡审判
2 有用 夜阿凉 2025-01-30 11:25:00 湖南
很能说明人类社会就是“螺旋式上升,曲折中前进”的纪实作品。一种致畸药物在多个国家的传播与抵制,有许多不同却也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而就是这共同之处显示出各国权力机构的高度统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下csr是真正能够戳破假象的群体,弥合些许群众的信息差。一度阻止了沙丁胺醇在美国正式销售的弗朗西丝和我很喜欢的金斯伯格都是在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组织中,温柔而坚定地维护推进自己的目标一点点做出成绩。听证会上,弗朗西丝专业且极富政治敏感的对答绝对是一个不能错过的高光时刻。可是她的光芒持续得太短暂了,被排挤,被孤立,连停车位都被移到远处…虽然坚持到了90岁,可是她原本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却终究被时代限制住了。但好在前有芭芭拉·莫尔顿,后有露丝·巴德·金斯伯格,一代代的女性终会彻底打开局面,用实绩夯实两性平权世界的基石。
2 有用 Lola 2025-01-30 17:24:04 上海
完成度很高的非虚构写作范例,写沙利度胺如何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药物悲剧,前半段非常引人入胜,感觉跟作者一起进入了惊心动魄的调查过程。后半段写美国FDA在监管过程中的失职和法律的缺位也很精彩,可以看出作者经过了非常扎实的取证和采访过程,60年前的故事能还原成这样真的很了不起。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基福弗新法案的立法过程,弗朗西斯成为举国闻名的女英雄似乎也是政治运作的结果。有几处觉得遗憾的地方,一是“沙利度胺宝宝”的母亲着墨太少,她们也是直接的受害者,为什么没有去深入采访这些母亲呢?二是美国司法部决定不起诉梅瑞尔,似乎一人的决定影响了全局,读到这里有点疑惑。三是最后沙利度胺以麻风病专用药的身份重出江湖,此前的受害者如何看待曾经的“毒药”变成“神药”其实很有意思,但只有一个人的简单评价,到这里戛然而止了。
1 有用 乔峰 2025-02-02 19:07:05 四川
本文科生第一次知道沙利度胺和“海豹儿”,但绝不是第一次知道沙利度胺背后的悲剧模式。 太熟悉了。历史上的这一切都太熟悉了。
4 有用 樊志强 2025-01-24 04:00:28 湖北
封面就是一张令人不忍看第二眼的照片,内容更是触目惊心。想到这些天的集采药风波,此书可谓非常及时。
0 有用 Foe 2025-01-27 22:11:31 浙江
非常好的纪实
0 有用 -% 2025-01-29 09:41:19 上海
相较于之前的Empire of Pain,这本书最后还稍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似乎人们一直在重复的犯错,历史也在不断上演。接下来看看目前所谓的“灵药”在几年或几十年后对于社会的影响又会变得怎么样
0 有用 pawwgat 2025-02-04 23:59:11 广东
虽然叙事稍显混乱,但是我第一次听闻这种药物,早年的医药审批须由政府来证明有害,试药可不须让患者知情的种种行径还是超乎了想象。庞大的利润下要求资本有道德似乎是天真的想法,而人类只能从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中前进一些又忘记一些,可伤害却是不可逆的。
0 有用 🌈🐈🐶 2025-02-04 08:35:48 江西
感谢伟大的英雌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