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阿城的真正魅力,需要建立在对他的层层透人之中。我体会,阿城的魅力在于他很好地悟到了一些工具的价值之后,很好地利用了这些工具的价值来表现他自身。这些工具包括:禅宗公案的结构,写意画派的具体笔法和道家的境界。
阿城说,其实蜂拥而至的对他的各种评论都是扯淡。其实我写的都是公案。很显然,他在禅宗中最迷的是公案,他在找到了公案结构形态的限制后,很好地利用了这种结构形态。
作为公案,它的基本形态是一种反逻辑反因果组织的推断,通过它来引导一种特殊的精神紧张状态。
如一个和尚问洞山良价:“谁是佛?”
洞山答:“麻三斤。”
一和尚问赵州从谂:“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赵州答:“庭前柏树子。”
这里,佛与麻三斤,西来意与柏树子,是一种毫无逻辑的联系。道本无言,因言显道。麻三斤是什么意思?据说那个想知道佛究竟是什么的和尚后来离了洞山,专门跑到智门那里问其意旨。智门说:“花簇簇,锦簇簇。”智门问这和尚明白不明白,和尚说不明白,智门又说:“南地竹兮北地木。”其实,这麻三斤本质上并无任何深奥的蕴涵。正如问:狗有没有佛性?答:无。这个无并不表示字面上的意思,只是单存的无。麻三斤本质上也不代表任何东西,它的作用只是遮断你凡心感官的一个工具。它吸引你寻觅参究,行住坐卧,穿衣吃饭,昼夜参看。只要你守着它,心心相顾,久而久之,你必然就会发觉其中其实无路可走,无任何倾向,也无任何理智的内容可供你寻觅。当你的心突然因无路可走,变成像木头一样,像陷入死路中的老鼠一样时,你的心才会真正变空。紧接着,喜悦之感的阳光也才会像闪电一样照进来。麻三斤其实只是交给你一件你开始可以从它身上进入禅悟的东西,它可以是麻三斤也可以是干屎橛或其他。关键是你要守住它,竭尽全力通过苦苦思索把它参透,把它参透了就能达到顿悟。大慧禅师曾指着他的竹杖对众僧说:“如果你们叫这个为杖,便在肯定;如果你们不叫这个为杖,便在否定。在超越肯定和否定之外,你们叫它什么呢?”麻三斤说到底只是禅师指向长安的大路一条,只要你走在这路上,守住它而不被一切干扰它的迷障遮断,便是佛。它什么也不说明,只是路本身,走在路上,你就能走进顿悟。
阿城入迷的是这构架里体现的机智。
公案以一种反逻辑来超越一般的逻辑。它在接受中,能带来滚雪球一般的认识的丰富。比如:“花不是红的,柳也不是绿的”,即A同时是A和非A,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最终九九归一,便是既简单又丰富的超越交叉的具象的本质。
公案的结构形态体现在阿城的小说构思上,是:我给你写这些,是让你悟别的。他把手背伸给你,手背上涂抹的颜色对你造成着诱惑,而实质真正的价值却在手心里,需要你穷尽了对手背颜色的寻觅才能领悟到。阿城说,他写小说,更多的是卖生活,艺术上只是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扎扎实实地使用工笔在一个结构形态中白描生活,每一笔都实在而且认真,实际上这种白描所组织的生活场景只起引导你进入的作用。卖生活其实只构成着手背,恰恰是那些潜移默化的东西才是手心里的蕴涵。
原载《钟山》1991年第3期
朱伟写阿城
内容很熟悉是不是?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所以明白和觉得明白和不明白是什么(丘引)
日本和尚到底是啥样的?(香辣劲杯面🍥)
还是很好奇,阿玲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菟原手儿奈)
这算个神马推理小说???(纪良生)
写给谁看?《铁鼠之槛》的读者群(哀玉)
http://www.douban.com/group/duoduo/豆瓣阿城小组
突然发现阿城和京极俩人知识结构还挺像的
见识广博,兴趣广泛,精于装帧绘画,小说各有建树,热爱民俗,也研究心理学和禅宗
然后回归各自的民粹来写东西,京极是日式鬼神美学,阿城是中国普通人传说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