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我个人来说,非常具有借鉴 模仿意义的书 写于2025.4.5 在上班300多天 步入社会快一年的时间节点,我已经对当前的生活产生了虚无感 迷茫感,我所做的事情已经没办法带给我太多新鲜感 正反馈。 曾经带着100%热忱投身社会的年轻人,如今只剩下30%的生命能量在支撑日常运转。这些被标准化 日复一日的日常——看似与我匹配却缺乏意义的工作、浮于表面的社交关系、冷漠得让人有些窒息的城市,正在钝化我对生活的感知力。 去年冬季几个月的生活状态更是。下班后机械地倒头就睡/周末用高热量速食填补空虚/在短视频的碎片化刺激中麻醉神经… 在阳光满满的周末到公园躺平、在山林吸氧拍照、在美术馆感知美的自己,也就存在于几个月前而已。 这种虚无感在重温《人生切割术》时达到顶峰。当看到主角马克在工作与生活间竖起高墙。突然惊觉自己正经历的相似生活状态:白天在工位上重复机械劳动,夜晚面对乏味甚至有些堕落的生活。 我的生活也和马克一样“一分两半”,我也一样被“分离”了。 如果说马克用分离,来消解对失去爱情的痛苦,我是不是也是在用分离,来逃避个人存在主义的课题?逐渐沦为一个 npc… 摄影依然是我还不愿放弃的兴趣爱好,我也想过以此为生,只是当自由职业的不确定性与现实生存压力相遇时,所有的勇气都化作了深夜的辗转反侧…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做好准备 我不确定自己真的知道怎么做。 今天无意间遇见这本书,当看到作者以清晰实用的办法解构和我类似处境的迷茫,我有一点点的感动“原来也有人和我有相似的经历和想法,而且他现在过的很好”。 相较于小红书上的成功学模板 热门鸡汤书籍,漫画里提供的方法论更接地气一些,至少对我来说更容易模仿 实现。 “既存在一定的理想英雄主义,又为保持稳妥的现实生存提供了解决办法” 我不知道未来我会不会成为像他一样的自由职业者,但对现在的我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在我又陷入个人存在主义的迷茫和虚无中时,这本书能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让我相信我会找到我的生存之道。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