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 短评

热门
  • 8 洛兹尼茶 2025-04-03 08:35:46 江苏

    柏林的尴尬之处在于,它有一堵墙比它这座城市所有文化成就总和还出名,以至于念到柏林的时候,心里会不自觉的带出那堵叹息之墙。谏山创在《进击的巨人》中的破墙的创意不知道与柏林墙有没有什么关系。

  • 4 Marni 2025-03-30 20:41:22 美国

    个体的遭遇,千头万绪,飘落入历史洪流中,这本书尽其所能努力做了记录。从普通柏林人、孩子、左派文青、犹太人、纳粹军官,到影星、科学家、艺术家、落魄贵族等,写作对象无所不包。看完感觉时代的大手无情,不管是谁都要平等地被它来回碾压。最后那句东柏林人时隔半个世纪“首次享受到自由”震撼人心。可惜作者没有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平民纳粹支持者作为写作对象,总觉得这么完满的历史写作里不该缺了这一角。

  • 2 小城维希 2025-04-15 01:12:58 四川

    要谈柏林,无法脱离德国;谈20世纪的德国,又无法脱离两次世界大战和纳粹,所以整本书就像《第三帝国三部曲》+《零年》+某一本关于冷战的书拼凑而成,每一节的过度也很生硬。整本书从二战讲到冷战结束,杂糅了一些历史和柏林的文化生活,但都不够深入也不够精彩,是一本随便读读消遣的书。

  • 0 清° 2025-04-16 18:01:26 上海

    看到了几个时代的变幻,看到了很多历史人物和普通老百姓的鲜活故事。

  • 2 堆沙者 2025-04-09 09:24:34 北京

    麦凯以平民自身的视角来看待柏林的繁荣与破败,坠落与重生,文笔十分细腻,有时令人动容。关于20世纪欧洲历史的研究汗牛充栋,但他为宏大而纷乱的历史注入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丰富细节。当战后弥漫在整个柏林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具像化为柏林人随身携带的一小瓶白色晶体(氰化物)时,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和无尽绝望便融化在对氰化物的口感和毒理作用的看似客观平静的描述中。不过,他们终于还是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哪怕知道翻过柏林墙就意味着死亡,也依然不能阻止他们接连不断地赴死,乃至最后将禁锢变成涂鸦。也许,他们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自由。

  • 0 子格Zigo 2025-04-03 20:15:15 上海

    既是城市史,又是微观生活的缩影。Macay呈现出柏林的多种面向,叙事笔法厚重而细腻,将个体锚定于特殊的政治、历史、文化节点中加以观察并体认。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作者对真实性的追求、对柏林之城的情感投射。

  • 0 饭团子没有馅 2025-04-16 12:56:13 江西

    三星半,柏林历史沉积层的一个切面,德皇魏玛纳粹冷战,血污尸骸宝物矿藏都归于尘土,却也层层分明,只有人民始终生活在这片土地。我算是二战历史读得比较多的,还是不得不感慨柏林确实是一座富矿,仍然会有让我意外的新鲜人物故事, 弗里茨·朗到比利怀尔德的电影人脉络,各有心思科学家,活下来的柏林女人,大浪袭来无人幸免。文献打碎再梳理的写法,类似零年,但笔力有差距,读来没有那么惊艳。

  • 0 未读 2025-04-10 16:57:06 内蒙古

    柏林,凝视了两次疯狂的深渊

  • 0 陆亚迅 2025-04-14 21:25:09 北京

    作者精心捡了一堆垃圾,业余译者名副其实

  • 2 标本师库特 2025-04-13 12:23:43 北京

    从一战后的短暂繁荣到二战后的废墟重建,柏林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戏剧。柏林不止是一堵墙,那些失去生命的人也不止是新闻报道上的冰冷数据,他们/她们也曾是谁的丈夫、谁的妻子、谁的孩子、谁的挚友。作为人类共同体,直呼“戏剧”足够跌宕精彩的同时,一旦将自己代入到书中那些被送上战场的少年、被迫害的家庭、在恐惧中瑟瑟发抖的市民身上,就很难再对这座城市保持看客般的冷静。作者用极佳的叙事水平,他非常完整且生动地呈现了宏大历史叙事下的个体。就城市史这个类型来说,辛克莱·麦凯的文笔实在是过于优秀了,以至于还在《柏林》的阅读过程中,就忍不住也标记了他的另一本《德累斯顿》想看。

  • 2 江海一蓑翁 2025-04-12 18:49:03 江苏

    英国专治德国城市史和社会文化史研究的优秀学者辛克莱·麦凯为“二战”及其前后阶段的德国首都柏林撰写的一部上佳的城市社会文化生活史佳作。作者充分运用媒体报道、市民回忆录和日记、档案文献等社会文化史史料,以社会史化的平民视角,来还原纳粹统治和残酷的战争映照下、柏林这座世界中心城市的多元文化与生活样态。对纳粹的愚忠与盲目崇拜、普通人的艰难求生与挣扎,以及那些先锋、前卫与仇恨、煽动并存的各色艺术,共同在这座城市里呈现与生长。作者丰富纷呈而又克制隐忍的流畅记述,既能让读者领略柏林及其背后的德国的文化生活样态,也能对仇恨、区分、个人崇拜、种族灭绝等为20世纪人类带来巨大苦难的恐怖思想举一反三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非常值得推荐。

  • 0 夏目的猫猫三三 2025-04-12 14:45:16 北京

    本书深刻的描绘了笼罩在阴影下的民众,在无垠的暮色中,会面临的矛盾是,一方面,“输掉这场战争”是“摆脱希特勒”的唯一方法;但另一方面,战败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所有人、所有事都难得善终”。不同的结果,苦难却是相同的。

  • 3 在看傻鱼的傻鱼 2025-04-17 15:04:44 北京

    “无论他们怎样试图将他们的历史强加给这座城市的人民、铭刻在街巷之上,无论他们用卐字花环引诱还是以整齐划一的意识形态威逼,这座城市的内心永远顽强地不为所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