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为什么明知要磨合一辈子,还是想和他们做家人?
原作名: The Fragile Bond: In Search of an Equal, Intimate and Enduring Marriage
译者: 刘建华
出版年: 2025-1
页数: 488
定价: 6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9680303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热锅上的家庭》作者力作,家庭版《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故事发生在《热锅上的家庭》出版之后,奥古斯都告别了恩师惠特克,与妻子共同为其他家庭提供心理治疗。
来访者各有各的烦恼,有人与曾经错过的对象结为夫妻,却发现很难真正亲近起来;有人发现昔日乖巧的女儿陷入师生恋,决意将其赶出家门;有人结婚时心想“给我两年试试”,结果两年后竟真要劳燕分飞……
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最后都能获得幸福吗?
☆探讨更多有关家庭的迷思
这本书可能让你想起父母,他们为了各种事争吵,但似乎几十年下来都在争同一件事;
这本书可能让你想起爱人,你们从最初的吸引开始,却被不断被生活塑造和改变;
这本书可能让你想起孩子,这条生命因你而存在,却渐渐让你感到无法读懂。
面对父母、伴侣、孩子,每个人都有过犹豫不决的时刻。看别人的家庭时,我们很容易认可他们分开过更好,但看自己的家庭...
⚪编辑推荐
☆《热锅上的家庭》作者力作,家庭版《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故事发生在《热锅上的家庭》出版之后,奥古斯都告别了恩师惠特克,与妻子共同为其他家庭提供心理治疗。
来访者各有各的烦恼,有人与曾经错过的对象结为夫妻,却发现很难真正亲近起来;有人发现昔日乖巧的女儿陷入师生恋,决意将其赶出家门;有人结婚时心想“给我两年试试”,结果两年后竟真要劳燕分飞……
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们最后都能获得幸福吗?
☆探讨更多有关家庭的迷思
这本书可能让你想起父母,他们为了各种事争吵,但似乎几十年下来都在争同一件事;
这本书可能让你想起爱人,你们从最初的吸引开始,却被不断被生活塑造和改变;
这本书可能让你想起孩子,这条生命因你而存在,却渐渐让你感到无法读懂。
面对父母、伴侣、孩子,每个人都有过犹豫不决的时刻。看别人的家庭时,我们很容易认可他们分开过更好,但看自己的家庭时,我们又感到取舍没那么简单。
到底什么样的家,才能让我们都成为更好的人?
☆收录不同类型家庭在不同阶段会面临的各种挑战
人生阶段的变化、家庭成员自身的发展、社会观念的进步和革新、其他突发事件的冲击……家庭的脆弱不光有内在原因,也避不开外在考验。家是困境本身,但新的理念和知识可以把家变为问题的解决之道。
我们读到的,既是别人的故事,也是自己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有过去的自己,还有现在和未来的自己。或许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正是这些不完美的人,构成了一个个幸福的家。
⚪内容简介
在外人看来,家庭矛盾要么小到不值一提,要么大到不可饶恕。
可对自己而言,其中既有难以割舍,又有求之不得。
让人放不下的,到底是对方的好,还是自己的弱点?
作为治疗师,奥古斯都和玛格丽特夫妇的工作便是解决这些问题,挽救其他家庭。可正因如此,他们也不得不直面自身的问题。虽然一生都在治疗别人的家庭,但这回自己家却成了“热锅上的家庭”。
本书便为读者展现了其中的点点滴滴。一个家庭是如何诞生的?在各个阶段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不同类型的人尤其需要留意哪些方面?在两位治疗师的带领下,我们将像读故事一样体会每个家庭的苦与乐,并用自己独特的嗅觉找出解决之道。
每个人都不完美,但是将一连串的不完美结合起来,我们却能得到美好的生活,或许,这正是家的魔力和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 · · · · · ·
奥古斯都·Y. 纳皮尔,1938年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他们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为合作关系。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目前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室,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多年来一直在为一些专业报纸撰写文章,代表作:《热锅上的家庭》。
目录 · · · · · ·
前 言 i
引 言 v
第一章 隐 喻 001
第二章 一种治疗方法 023
第三章 寻找一个主题 047
第四章 平等的隐喻:一段经历 077
第五章 亲密和疏远的隐喻 103
第六章 权力和脆弱的隐喻 131
权力的模式 134
权力对称式婚姻 139
权力不对称式婚姻 144
第七章 妻子主导型婚姻 163
第八章 角色:局内人 185
受困的孩子 194
第九章 角色:局外人 211
被冷落的孩子 217
被委以重任的孩子 226
挑战规则的孩子 229
第十章 选 择 241
跟我一样的人 254
跟我不同的人 260
熟悉的人 263
不同的家风 267
第十一章 身份危机 271
第十二章 亲密恐惧症 289
第十三章 孕育生命 317
第十四章 童年时期 337
学龄前时期 339
家庭创伤 341
无形的危机 344
父亲的策略 359
第十五章 分裂:青少年时期 363
青春期风暴 364
世界的重担 369
男孩与女孩 372
冒险一搏 379
重写脚本 381
第十六章 改变的策略 385
女性的策略 387
界定问题 391
找到改善的方法 393
处理愤怒 397
为改变而签订合同 405
第十七章 男性的任务 411
丧失的客体 415
寻找我的父亲 420
寻找立足之处 425
寻找我的孩子 433
第十八章 两个人共同的任务 43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几乎所有职业女性在婚姻中都是“功能过度”的;她们被困在童年经历中,过于透支自己……她们工作辛苦,家务繁重,而原生家庭的经历又让她们忘记给自己划定义务的界限,于是不断给自己加码过多的负担。 功能过度型妻子有几个共同的特点:表面上精明强干,头脑清晰;内心却空虚而缺乏安全感。她们似乎从没想过依赖别人或是有“孩子气”的需求,甚至意识不到自己也有精神需求。相反,她们专注于发现和解决他人的需求和问题,竭力满足那些依赖自己的人。她们不断给自己找活干,闲不下来,事事要求完美。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妻子主导型婚姻 163 -
现在这个时代,就连到底由谁来负责育儿也成了需要大肆争论的问题。过去,这个问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由女性待在家里陪伴并且抚养孩子;但是,现在的情况日趋复杂,质疑声也日渐高涨,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即便有了孩子,还是愿意或者被迫要出去工作。一个成熟的社会,必须更负责任地满足儿童的需求,而不是退回到过去的模式中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三章 孕育生命 317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脆弱的家庭"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脆弱的家庭"的人也喜欢 · · · · · ·
脆弱的家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2 条 )

?| “原生家庭是一件可以晾起来的湿棉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脆弱的家庭》 ✍️:奥古斯都·纳皮尔 🌟:8.7 · ⚠️:在这本书中,你几乎可以见到任何常见的家庭危机:孩子叛逆,父母不和,婆媳翁婿矛盾……专业的心理学者将结合现实案例向我们展示:如何发现问题并正视问题,让脆弱的家庭更加稳固、和谐 · “为什么明... (展开)
不因为原生家庭让人失去爱的权利

脆弱的家庭 | 让90%人看到自己家的影子

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时候的经历

永远不要追求疏远你的人
> 更多书评 4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后浪生活教室」 (后浪)
- 「后浪2025书目」 (后浪)
- 书单|【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5 (普照)
- 后浪 || 心理 (后浪生活教室)
- 书 (来者犹可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脆弱的家庭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ittlepocket 2025-03-22 14:31:55 上海
#202508 #20250322 以前看过一本家庭治疗的书,讲到在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和伴侣背后都有无数双祖先的手在支撑,源源不断。那个时候不是很能理解,还感觉有点神神叨叨的。现在看完《脆弱的家庭》这本书,我觉得一方面是每个人背后都有父母祖先的基因、文化的传承,另一方向我们也都被各自家庭历史因素的影响,背负着不同的痛苦和需求。而这种文化需求在选择伴侣、组成家庭时,就会有支撑有冲突,... #202508 #20250322 以前看过一本家庭治疗的书,讲到在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可以想象自己和伴侣背后都有无数双祖先的手在支撑,源源不断。那个时候不是很能理解,还感觉有点神神叨叨的。现在看完《脆弱的家庭》这本书,我觉得一方面是每个人背后都有父母祖先的基因、文化的传承,另一方向我们也都被各自家庭历史因素的影响,背负着不同的痛苦和需求。而这种文化需求在选择伴侣、组成家庭时,就会有支撑有冲突,我们寄希望伴侣可以像父母一样照顾我们,又害怕伴侣像父母一样控制我们,我们要在家庭关系中找到自己,又要在关系中促进彼此的成长。而真正能意识到这件事的人是少数,跟着社会时间我们长大了、结婚了、生孩子、孩子离家、退休、死亡,我们可能顺利解决了不同阶段的冲突,也可能中途失败了。 (展开)
0 有用 水月孤桥 2025-03-29 18:16:07 江苏
写的比较细致入微,针对不同的情境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法
0 有用 榴莲牛奶披萨 2025-05-15 09:15:34 广东
关于亲密关系,关于亲子关系,也关于我与内心的自我的关系。
0 有用 横转中子星 2025-02-20 14:56:33 辽宁
本书之中,作者通过一个个例子展现家庭这个社会场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冲突与调适。作为一个人与人交往的场所,矛盾与分歧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可能因为是家人而褪去在社会中保持理性与克制的思维,更多投入感性因素来对彼此之间的问题加以影响,在最终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彼此之间的矛盾,进而可能爆发冲突。在情感问题、孩子的养育与日常工作等等方面都会有因素来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而作者从一个家庭治疗师的视角来加... 本书之中,作者通过一个个例子展现家庭这个社会场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冲突与调适。作为一个人与人交往的场所,矛盾与分歧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可能因为是家人而褪去在社会中保持理性与克制的思维,更多投入感性因素来对彼此之间的问题加以影响,在最终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彼此之间的矛盾,进而可能爆发冲突。在情感问题、孩子的养育与日常工作等等方面都会有因素来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而作者从一个家庭治疗师的视角来加以观察,尽可能从根源上弥合家庭内部的矛盾,从而让其可以处于积极交流的状态。(题外话:感觉情感与社会关系的治疗师这一领域最近几年书籍不少,之前还看过一本讲述爱情治疗师的书籍,也是与本书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同样都是自己亲近的人,同样需要维持关系) (展开)
0 有用 曦月静思 2025-04-23 13:06:25 广东
婚姻只是外壳,内核其实是你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更何况任何关系都是需要经营的,婚姻又有什么好怕的呢。真正可怕的是你活了二三十年仍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不知道如何爱自己和爱对方,不知道如何表达爱、经营自己和生活。 很喜欢那段话——「婚姻的最大意义不是忠诚,而是成人之间伟大的友谊:彼此不渗透、不求证、不表忠心,以专业收获尊重,以人格取得信任,在惺惺相惜中保持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