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为“批校经籍丛编”之一,据国家图书馆藏清顾广圻、王渭手校《韩非子》彩色影印。批校底本《韩非子》二十卷,为明代赵用贤所刊《合刻管子韩非子》之一。顾广圻曾为吴鼒校刻影宋本《韩非子》,以精善著称,并撰《韩非子识误》附于后。此本即顾广圻《韩非子》系列校本中最初的校本,也是最为核心的一种,累积了从明代冯舒至清代惠栋、顾广圻、王渭的校语,内容丰富,朱墨烂然,各册前后又多跋语题记,可视为乾嘉学者校刻古籍实践的典范性校本,具有很高文献价值。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顾广圻(1766—1835),字千里,号涧苹,别署思适居士。江苏元和(今属苏州)人。嘉庆间诸生。顾广圻为清代著名校勘家,有“清代校勘第一人”之誉。
王渭,生卒年不详,字子渭,号小梧。从顾广圻、戈襄游。
此本字体方正尚是嘉靖本仿宋体余韵,不同于万历本字体枯瘦扁长,为晚明版刻变化过渡环节之证据。 此本底本虽出自宋本,亦颇有讹误。赵用贤取诸本参校,而其中可用者不多,且当时乾道本尚未发现,故其眉批校语远不及管子多。又,影印前言以为赵氏所见宋本即乾道本,而此刻与乾道本异同颇多,未必皆赵校改所致,似当存疑。 书中批校朱墨二色,为王渭顾广圻校语。顾校韩非子不止一本,后人多以其乾道本校记为最终成果,即传古楼影印... 此本字体方正尚是嘉靖本仿宋体余韵,不同于万历本字体枯瘦扁长,为晚明版刻变化过渡环节之证据。 此本底本虽出自宋本,亦颇有讹误。赵用贤取诸本参校,而其中可用者不多,且当时乾道本尚未发现,故其眉批校语远不及管子多。又,影印前言以为赵氏所见宋本即乾道本,而此刻与乾道本异同颇多,未必皆赵校改所致,似当存疑。 书中批校朱墨二色,为王渭顾广圻校语。顾校韩非子不止一本,后人多以其乾道本校记为最终成果,即传古楼影印吴氏影刻乾道本所附识误。此本校语中所谓宋本当即乾道本,而精细有过于其识误者。其识误成书过程借此可见一二。 此本既为管韩合刻本,若寻得管子初刻合出,当更妙。 (展开)
> 1人在读
> 2人读过
> 24人想读
订阅关于韩非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聋哑老人 2025-07-07 19:05:38 山东
此本字体方正尚是嘉靖本仿宋体余韵,不同于万历本字体枯瘦扁长,为晚明版刻变化过渡环节之证据。 此本底本虽出自宋本,亦颇有讹误。赵用贤取诸本参校,而其中可用者不多,且当时乾道本尚未发现,故其眉批校语远不及管子多。又,影印前言以为赵氏所见宋本即乾道本,而此刻与乾道本异同颇多,未必皆赵校改所致,似当存疑。 书中批校朱墨二色,为王渭顾广圻校语。顾校韩非子不止一本,后人多以其乾道本校记为最终成果,即传古楼影印... 此本字体方正尚是嘉靖本仿宋体余韵,不同于万历本字体枯瘦扁长,为晚明版刻变化过渡环节之证据。 此本底本虽出自宋本,亦颇有讹误。赵用贤取诸本参校,而其中可用者不多,且当时乾道本尚未发现,故其眉批校语远不及管子多。又,影印前言以为赵氏所见宋本即乾道本,而此刻与乾道本异同颇多,未必皆赵校改所致,似当存疑。 书中批校朱墨二色,为王渭顾广圻校语。顾校韩非子不止一本,后人多以其乾道本校记为最终成果,即传古楼影印吴氏影刻乾道本所附识误。此本校语中所谓宋本当即乾道本,而精细有过于其识误者。其识误成书过程借此可见一二。 此本既为管韩合刻本,若寻得管子初刻合出,当更妙。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