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充分利用出土文献,围绕《左传》文献,将成书、史料、撰述等方面加以贯通,将上述问题置入春秋战国史著形成的历史场景中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左传》的文献形成与历史书写,并以此窥看早期史书的形成与东周史学的新特征与新变化。本书有助于加深、拓宽、补充《左传》现有研究,以最新的材料与方法重新审视《左传》文献各类问题。
作者简介 · · · · · ·
陈鸿超
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口述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目前在《社会科学战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古代文明》等期刊发表10余篇学术论文,并出版专著、译著2部,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
目录 · · · · · ·
第一节 文献论争的简要回顾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三节 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左传》成书新论
第一节 既往研究方法评述
第二节 传统说法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 《左传》成书的三个阶段
第四节 再论《左传》与《国语》的成书关系
第三章 《左传》史料来源与文本传授新证
第一节 《左传》与《系年》的文献关系
第二节 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与先秦汉初《左传》学的发展
第三节 从出土文献看《左传》的史料来源与价值
第四节 《左传》先秦传授世系再议
第四章 《春秋》《左传》经学性质新探
第一节 再论《春秋》名义
第二节 结合出土文献看《春秋》笔法
第三节 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再议
第四节 从传统视角看《左传》的传书属性
第五节 从出土文献看《左传》的传书性质与特征
第五章 《左传》与中国早期史学
第一节 论古书成书对中国早期史学的影响——以《左传》成书为例
第二节 从出土文献看《左传》的史学成就
第三节 《左传》神异预言与中国古代史学传统
第六章 余论
第一节 从《左传》看《周易》“元”之释义
第二节 东周史体的分衍与融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出土文献的问世,史料匮乏的限制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土文献可以与《左传)相互印证。如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仓房镇下寺春秋墓的王子午鼎,作器者王子午不见于先秦任何文献,却独见于《左传》,使我们知道王子午极可能就是《左传》中楚国的令尹子庚。又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简)之《姑城家父》,其所述内容可与《左传》互为补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比较的全新版本,从而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抛了解晋国三都之乱的始末。 再如《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简称请华简)的《系年),其绝大部分内容可见于《左传》,甚至二者在文献编纂上也颇有渊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导论 -
关于《孟子》的成书,简略来说,学界有三种观点:(1)《孟子》是孟轲自己著的;(2)《孟子》是孟轲死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之徒共同记述的;(3)《孟子》是孟轲生前的著作,有“万章之徒”的参与。综合来看,第三种观点起源最早,出自《史记·孟荀列传》:“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杨伯峻说:“我们认为,太史公的话是可信的。他的时代较早,当日所见到的史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多而且确实;尤其是验以《孟子》本书,考之孟子生卒,其余两种说法所持的理由都是不充分的。”参见杨伯峻《孟子译注·导言》,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6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节 既往研究方法评述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左传》的文献形成与历史书写"的人也喜欢 · · · · · ·
《左传》的文献形成与历史书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韧勉 (虚壹而静)
关于《孟子》的成书,简略来说,学界有三种观点:(1)《孟子》是孟轲自己著的;(2)《孟子》是孟轲死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之徒共同记述的;(3)《孟子》是孟轲生前的著作,有“万章之徒”的参与。综合来看,第三种观点起源最早,出自《史记·孟荀列传》:“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杨伯峻说:“我们认为,太史公的话是可信的。他的时代较早,当日所见到的史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2025-03-25 15:19:42
-
韧勉 (虚壹而静)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出土文献的问世,史料匮乏的限制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土文献可以与《左传)相互印证。如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仓房镇下寺春秋墓的王子午鼎,作器者王子午不见于先秦任何文献,却独见于《左传》,使我们知道王子午极可能就是《左传》中楚国的令尹子庚。又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简)之《姑城家父》,其所述内容可与《左传》互为补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2025-03-25 15:08:57
-
韧勉 (虚壹而静)
关于《孟子》的成书,简略来说,学界有三种观点:(1)《孟子》是孟轲自己著的;(2)《孟子》是孟轲死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之徒共同记述的;(3)《孟子》是孟轲生前的著作,有“万章之徒”的参与。综合来看,第三种观点起源最早,出自《史记·孟荀列传》:“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杨伯峻说:“我们认为,太史公的话是可信的。他的时代较早,当日所见到的史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2025-03-25 15:19:42
-
韧勉 (虚壹而静)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出土文献的问世,史料匮乏的限制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土文献可以与《左传)相互印证。如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仓房镇下寺春秋墓的王子午鼎,作器者王子午不见于先秦任何文献,却独见于《左传》,使我们知道王子午极可能就是《左传》中楚国的令尹子庚。又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简)之《姑城家父》,其所述内容可与《左传》互为补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2025-03-25 15:08:57
-
韧勉 (虚壹而静)
关于《孟子》的成书,简略来说,学界有三种观点:(1)《孟子》是孟轲自己著的;(2)《孟子》是孟轲死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之徒共同记述的;(3)《孟子》是孟轲生前的著作,有“万章之徒”的参与。综合来看,第三种观点起源最早,出自《史记·孟荀列传》:“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杨伯峻说:“我们认为,太史公的话是可信的。他的时代较早,当日所见到的史料,所听到的传闻,比后人...2025-03-25 15:19:42
-
韧勉 (虚壹而静)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出土文献的问世,史料匮乏的限制 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土文献可以与《左传)相互印证。如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县仓房镇下寺春秋墓的王子午鼎,作器者王子午不见于先秦任何文献,却独见于《左传》,使我们知道王子午极可能就是《左传》中楚国的令尹子庚。又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简称上博简)之《姑城家父》,其所述内容可与《左传》互为补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2025-03-25 15:08:57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书名含有“左传”(2021—2025) (布与)
- 【书单】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相关 (谢糸色)
- 《春秋》三传研究 (王观旂)
- 待购 (密涅瓦的猫头鹰)
- 2025年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Yanur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9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左传》的文献形成与历史书写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odnxjdbh 2025-06-24 12:01:11 北京
一上午翻完,之前也读过一些。一个博士论文以这种深度和体量呈现给读者,未免有些轻佻。全书最创新的地方,三个阶段的左传成书,其实没有提供太深刻的证据,可见左传学难以推进。但其实和方法有关,作者对左传的诸多问题进行整体性的解释,仍用传统方法——举例论证。对左传的全面研究已有王和先生珠玉在前,作者没有细致深入文本,而往往从外部材料切入,注定是得不到新发现的,今后左传研究只能基于全面细致的研究文本而得以发展... 一上午翻完,之前也读过一些。一个博士论文以这种深度和体量呈现给读者,未免有些轻佻。全书最创新的地方,三个阶段的左传成书,其实没有提供太深刻的证据,可见左传学难以推进。但其实和方法有关,作者对左传的诸多问题进行整体性的解释,仍用传统方法——举例论证。对左传的全面研究已有王和先生珠玉在前,作者没有细致深入文本,而往往从外部材料切入,注定是得不到新发现的,今后左传研究只能基于全面细致的研究文本而得以发展。 (展开)
13 有用 梅菲斯特的仆人 2025-03-06 21:31:37 北京
除了第二章,都挺失望的。(以上是3.6日四星评价。以下是3月24日一星评价:写完评价后看到陆陆续续冒出同ip三无小号五星好评,颇有自己为自己代言的豪迈。内心鄙薄,遂修改评分。斯志之。)
6 有用 韧勉 2025-03-26 21:20:43 北京
本书是在陈鸿超师兄博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陈师兄从硕士到博士都深研《左传》的经史研究,算是目前市面可见历史文献学层面研究《左传》最为系统的著作,全书系统性的挖掘了《左传》的史学价值、成书时间与作者关系,对涉及《左传》史实内容的出土文献与《左传》传世文本的关键内容互证研究较为全面、全书还谈及《左传》与其他经学著作的关系层面用功颇深。记得当年答辩时,李学勤先生是答辩主席,师兄的论文是现场五篇当中无可争议... 本书是在陈鸿超师兄博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陈师兄从硕士到博士都深研《左传》的经史研究,算是目前市面可见历史文献学层面研究《左传》最为系统的著作,全书系统性的挖掘了《左传》的史学价值、成书时间与作者关系,对涉及《左传》史实内容的出土文献与《左传》传世文本的关键内容互证研究较为全面、全书还谈及《左传》与其他经学著作的关系层面用功颇深。记得当年答辩时,李学勤先生是答辩主席,师兄的论文是现场五篇当中无可争议全票通过的,李先生对此还颇为赞许。那场答辩是李先生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活动,答辩之后第二天李先生就昏迷了大半年,又拖了一年就去世了,实在遗憾。若言及本书还有什么遗憾,亦如廖老师所说对于《左传》的研究十分全面,但是对于利用新证发散研究其他先秦两汉出土文献而言,还有更多值得深挖之处。 (展开)
0 有用 愛上醜陋 2025-05-08 23:31:30 江苏
只看了第三章。
2 有用 小伊爱读书 2025-03-10 08:53:47 浙江
近来读《左传》的必备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