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道理相似,答案相同
由于是散论浓度不高 但是见解是很深刻的
谈中西文化比较的和别的书观点基本相同,没有多大意思,然而到了涉及教育的下卷,就变得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了。我说这话不是无保留赞同钱穆先生的观点,而是佩服先生在时局危殆之际以历史的自信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并且认同他敢发出同主流异样的一些声音,不为时局变迁所动而坚守一个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二十篇讲演均是抗战时期的,或许这个集子可与《国史大纲》对读罢?
国家民族危亡时所言,大多是慷慨而乏洞见之词。
重点推荐钱穆关于大学教育的论述。
去山西的火车上读完。先生很少议政,但一议一个准,不得不佩服先生的识力。
民国
其中很多文章仍可一读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革新时代,钱穆先生持守所信,早早觉出无节制无反思无创造之激进破除的弊端,实可贵。他其实并不守旧,对时事、西方思想、国际形势均有过人见地。他设想过欧共体的诞生,即是一例。
2010.01.17还是三联版看着舒服
多读书,多读几遍!
钱老还是很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在本书中他善于在大的时间尺度上分析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融合等
鞭辟入里
中国人所羡者,实乃西方科学应用之效果,非西方科学精神发明之源头也。近百年来之中国人,遂以其急功近利之浅薄观念,自促其传统旧文化纸崩溃,而终亦未能接近西方新文化之真相。
政治家与政治风度 东西文化之再探讨
尤對《病與艾》和《新原才》感觸良多。
有些文章是好文章,可惜编者选文似乎有些太过粗糙,许多可以说是重复的也一并选了进来,读起来不免有唠叨之感。不及先生《政治得失》一书那般深刻,蕴含了一名传统文化人的殷切期盼。不过,站在过去之上往前走是不言则明的道理,但以古求今,求未来,多少有好古之嫌。今日之世界,部分如先生所料,还有部分大概远不是能想象的。此一文集挑选几篇细细读过是应当的,全本则大可不必。
文化是民族的根,再怎么说爱国,对本国文化一无所知,根本上那国就爱不起来
总体而言,几十年没什么大的变化。文化篇多真知灼见,教育篇未重读,所谓近乡情更怯是也。
多为讲稿汇编,可以感觉出来钱先生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面对政体、制度、教育、文化各个领域全面崇洋风气的不认同,作为历史学者对于时人将中国历史一杆子打死为2000年封建集权的不甘。后半段对于民主的评论难以完全苟同,但其对于大学/中学教育、政治家的格局等观点还值得一看,整本读下来是钱先生根植于历史的浓烈的文化自信,正好对应20世纪初的媚外潮流。说到教育,可惜现在的大学/中学教育情况,不及钱先生理想中的十分之一
> 文化与教育
2 有用 yesshen 2012-12-29 23:28:01
道理相似,答案相同
2 有用 思远翥 2012-07-22 12:22:01
由于是散论浓度不高 但是见解是很深刻的
1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6-01-14 23:33:17
谈中西文化比较的和别的书观点基本相同,没有多大意思,然而到了涉及教育的下卷,就变得精彩纷呈,妙语连珠了。我说这话不是无保留赞同钱穆先生的观点,而是佩服先生在时局危殆之际以历史的自信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并且认同他敢发出同主流异样的一些声音,不为时局变迁所动而坚守一个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二十篇讲演均是抗战时期的,或许这个集子可与《国史大纲》对读罢?
1 有用 schelotto 2015-11-03 14:24:05
国家民族危亡时所言,大多是慷慨而乏洞见之词。
0 有用 托马斯杨 2012-11-03 21:29:37
重点推荐钱穆关于大学教育的论述。
0 有用 怎怎 2012-08-29 19:43:31
去山西的火车上读完。先生很少议政,但一议一个准,不得不佩服先生的识力。
0 有用 Charles 2011-08-07 18:14:45
民国
1 有用 查无此人 2013-02-02 13:27:56
其中很多文章仍可一读
0 有用 黄允 2012-12-23 22:11:42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革新时代,钱穆先生持守所信,早早觉出无节制无反思无创造之激进破除的弊端,实可贵。他其实并不守旧,对时事、西方思想、国际形势均有过人见地。他设想过欧共体的诞生,即是一例。
0 有用 午夜喝茶 2010-01-18 21:12:52
2010.01.17还是三联版看着舒服
0 有用 素心朝夕 2015-03-31 18:07:49
多读书,多读几遍!
0 有用 ---...--- 2010-09-26 11:23:28
钱老还是很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在本书中他善于在大的时间尺度上分析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融合等
0 有用 密斯.W. 2010-04-19 23:21:17
鞭辟入里
0 有用 晴天居士 2013-04-11 16:27:05
中国人所羡者,实乃西方科学应用之效果,非西方科学精神发明之源头也。近百年来之中国人,遂以其急功近利之浅薄观念,自促其传统旧文化纸崩溃,而终亦未能接近西方新文化之真相。
0 有用 白马的表弟 2012-07-04 13:42:03
政治家与政治风度 东西文化之再探讨
0 有用 Mnemosyne 2013-02-15 14:40:56
尤對《病與艾》和《新原才》感觸良多。
0 有用 火花 2023-06-26 07:35:38 四川
有些文章是好文章,可惜编者选文似乎有些太过粗糙,许多可以说是重复的也一并选了进来,读起来不免有唠叨之感。不及先生《政治得失》一书那般深刻,蕴含了一名传统文化人的殷切期盼。不过,站在过去之上往前走是不言则明的道理,但以古求今,求未来,多少有好古之嫌。今日之世界,部分如先生所料,还有部分大概远不是能想象的。此一文集挑选几篇细细读过是应当的,全本则大可不必。
0 有用 黄米饭香 2012-07-05 09:48:05
文化是民族的根,再怎么说爱国,对本国文化一无所知,根本上那国就爱不起来
0 有用 大姐姐哲学 2021-02-20 13:33:27
总体而言,几十年没什么大的变化。文化篇多真知灼见,教育篇未重读,所谓近乡情更怯是也。
0 有用 ghssj 2020-03-05 00:39:43
多为讲稿汇编,可以感觉出来钱先生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面对政体、制度、教育、文化各个领域全面崇洋风气的不认同,作为历史学者对于时人将中国历史一杆子打死为2000年封建集权的不甘。后半段对于民主的评论难以完全苟同,但其对于大学/中学教育、政治家的格局等观点还值得一看,整本读下来是钱先生根植于历史的浓烈的文化自信,正好对应20世纪初的媚外潮流。说到教育,可惜现在的大学/中学教育情况,不及钱先生理想中的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