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了A快递公司两个分公司快递员的劳动过程,研究发现,数字化平台管理系统对快递员劳动过程的嵌入既是一个技术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标准化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无法对应消费者的弹性需求以及快递员劳动过程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因此快递员需要将数字化系统编制进自己在社区营造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快递员成了追赶系统的人。 依托“劳动者——数字化管理平台——社会关系网络”的三元分析框架,本文分别从资本、劳动者、消费者的角度还原了快递员劳动过程的具体情境,围绕“快递员劳动过程的社会嵌入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讨论,得出了“快递员的劳动过程是密切嵌入到其自身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主要结论,并进一步探讨了快递员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如何在其劳动过程中发挥二重作用的:既使工人在劳动中获取了更多更大的自主性,也提供了一种科学管理手段之外的隐蔽管理方式。
追系统的人的创作者
· · · · · ·
-
庄家炽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庄家炽,厦门大学社会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访问学者;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数字生态社会价值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社会学、家庭社会学。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学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导 言 /1
一、快递在中国/5
二、关于快递,学界在谈论什么/11
三、关于 “快递小哥”,我们知道些什么/14
四、快递田野/20
第二章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27
· · · · · · (更多)
一、快递在中国/5
二、关于快递,学界在谈论什么/11
三、关于 “快递小哥”,我们知道些什么/14
四、快递田野/20
第二章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27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导 言 /1
一、快递在中国/5
二、关于快递,学界在谈论什么/11
三、关于 “快递小哥”,我们知道些什么/14
四、快递田野/20
第二章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27
一、中国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蜜月期、红海期和沉淀期/29
二、快递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0
第三章 中国式快递: 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组织形式 /53
一、白手起家: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艰难起步/55
二、从0到1: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 “加盟”模式/62
第四章 无处不在的系统: 资本控制的流程化与
标准化 /89
一、以拓扑学原理为基础的物流网络与公司架构/91
二、标准化的流程与操作/93
三、标准化如何落地:培训与考核制度/101
四、如影随形的监控:信息监控系统/105
五、第三只眼:售后服务系统/114
第五章 追系统的人: 系统与快递员 /117
一、与系统博弈的快递员:追系统与超越系统/119
二、听谁的? 系统嵌入快递员劳动过程的社会基础/127
第六章 追系统的人: 快递员的劳动过程 /155
一、收件人的 “守门员”与门外的 “江湖”/158
二、市场之外的 “私人关系”/172
三、快递员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177
四、借力打力/181
第七章 被 “管理” 的关系: 快递员社会关系网络背后
“看不见的手” /187
一、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89
二、分而化之/194
第八章 中国快递路在何方 /197
附录: 转运中心操作规范 /204
· · · · · · (收起)
一、快递在中国/5
二、关于快递,学界在谈论什么/11
三、关于 “快递小哥”,我们知道些什么/14
四、快递田野/20
第二章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27
一、中国快递行业快速发展的蜜月期、红海期和沉淀期/29
二、快递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0
第三章 中国式快递: 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组织形式 /53
一、白手起家: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艰难起步/55
二、从0到1: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 “加盟”模式/62
第四章 无处不在的系统: 资本控制的流程化与
标准化 /89
一、以拓扑学原理为基础的物流网络与公司架构/91
二、标准化的流程与操作/93
三、标准化如何落地:培训与考核制度/101
四、如影随形的监控:信息监控系统/105
五、第三只眼:售后服务系统/114
第五章 追系统的人: 系统与快递员 /117
一、与系统博弈的快递员:追系统与超越系统/119
二、听谁的? 系统嵌入快递员劳动过程的社会基础/127
第六章 追系统的人: 快递员的劳动过程 /155
一、收件人的 “守门员”与门外的 “江湖”/158
二、市场之外的 “私人关系”/172
三、快递员社会关系网络的构建过程/177
四、借力打力/181
第七章 被 “管理” 的关系: 快递员社会关系网络背后
“看不见的手” /187
一、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89
二、分而化之/194
第八章 中国快递路在何方 /197
附录: 转运中心操作规范 /204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劳动与垄断资本》是一本在劳动过程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作者为哈里·布雷弗曼(Harry Braveman)。从1987年11月份袁先生借书给我,到1990年袁先生说把书留给我,再到2013年我带着我的研究生们阅读,以及我和卢晖临教授一起为硕 士和博士研究生开设“劳工阅读”课程,这本书已经至少被我读了五遍。这本书的研究主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过程的转型以及20世纪美国劳工阶级结构的变化,重点关注资本如何成功地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既然资本家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潜力,而非劳动本身,那么如何避免工人偷懒、如何保证剩余价值从布雷弗曼所谓的“不情愿的劳动人口”中生产出来呢?布雷弗曼以《资本论》第一卷的基本观点为依据重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有关劳动过程的理论,指出资本家通过概念与执行的分离,剥离了工人对生产规划的掌握,造成了工人的“去技术化”,从而使工人如同机器一样机械地运作。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个别分工、泰勒的科学管理、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的采用,将会导致工作的碎片化和专业化,这破坏了工人的完整技艺,削弱了工人控制劳动过程的能力,迫使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听命于资本家及管理者的安排。也就是说,随着工人技艺的丧失,劳动过程的管理发生了从“技术工人控制”(craft control)向“管理者控制”(management control)的转变。美国社会学家薇琪·史密斯(Vicki Smith)总结了布雷弗曼劳动过程研究所激发的三个研究领域:(1)能动性和主观体验的理论——阶级斗争、同意和反抗;(2)性别视角——劳动过程变革的性别化结果和原因;(3)结构理论——技能水平和控制策略的变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导 言 /1 -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底层服务业劳动力大军的主体,他们出生便获得的“制度性身份”是一种被动取得的社会类别和分层标准,基于社会成员的户籍属性而来,并因此享有与其他社会成员不同的公民权益和福利待遇。受中国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国家不负担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保障,城市资本实际只支付农民工恢复本人体力和脑力的那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而把劳动力再生产的其他部分留给农村承担。农民工劳动力再生产的分裂导致了其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城市资本从中获益。这支庞大、价格低廉的劳动力队伍也是中国快递行业飞速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快递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0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追系统的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追系统的人"的人也喜欢 · · · · · ·
追系统的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算法霸权与人性温度间的张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一那年阅读了一篇文章《外卖骑手,困在算法里》,引发了我后续对平台管理与被管理人员间微妙关系的关注,在大三接触研究时,也以此作为了主要方向。很巧在多年后阅读到了本书,从社会学而非管理学的视角来更深入地看待这个问题。 庄家炽的《追系统的人》并非一本简单的快递行... (展开)
荐书团|快递员的社会关系网络——自由与控制悖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随着中国平台经济高速发展,本书将视角对准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快递员。作者通过田野调查,以资本——劳动者——消费者为分析框架,将劳动过程理论作为主要理论视角,探讨了劳动者社会关系因素在快递员劳动过程中的二重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资本借... (展开)
当算法的洪流遇见人文的微光——《追系统的人》揭示快递业劳保变革的双重困境
在算法支配的现代社会,《追系统的人》以独特的田野调查视角,将镜头对准了日均穿梭于城市街巷的百万快递员群体。这部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不仅记录了智能物流系统中个体生命的挣扎与觉醒,更敏锐捕捉到2021年《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颁布后...
(展开)

> 更多书评 50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工人阶级及相关研究(3) (🦉的瓦涅密)
- 近期新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书单|我·读书 (达克米米)
- 政治经济学 (romeobleu)
- 行为经济学与行为研究 (左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52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追系统的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喔喔小水枪 2025-03-04 08:07:51 北京
“系统”并不是这本书叙述的主角,副标题中的“劳动过程”与“社会关系网络”才是。
0 有用 野原新之助 2025-04-30 20:37:57 河北
这本书是关于快递的社会学调查,文献综述部分有一些有趣的信息:快递公司分为自营和加盟两种,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加盟模式需要的资金更少,可以快速发展,但也容易各自为政,甚至相互侵害(损害其他城市快递点的利益,帮自己的客户争取额外利益,从而维系客户)。中国快递业起步时属于灰色地带,经常被邮政罚款。本书中关于快递员与“系统”的关系很有趣:不是系统在全方面约束快递员,而是快递员在系统内外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 这本书是关于快递的社会学调查,文献综述部分有一些有趣的信息:快递公司分为自营和加盟两种,这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加盟模式需要的资金更少,可以快速发展,但也容易各自为政,甚至相互侵害(损害其他城市快递点的利益,帮自己的客户争取额外利益,从而维系客户)。中国快递业起步时属于灰色地带,经常被邮政罚款。本书中关于快递员与“系统”的关系很有趣:不是系统在全方面约束快递员,而是快递员在系统内外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所谓“追”系统的人,不仅是被动地“追”,也是主动地“追”,不仅要满足系统的需求,也要利用系统之外的社会环境。快递员是积极的行动者。“系统代表了一种上帝思维、一种整体规划思维,但是现实是丰富的、动态的,总有系统始料未及的突发情况。” (展开)
7 有用 达克米米 2025-03-02 10:56:56 上海
嗯嗯,一言难尽。此书,看一下标题,内容翻翻即可。此书定位比较尴尬。既不学术,体现在引言文献综述一笔带过,经典理论等都未展开深入,又没非虚构的故事性,人物不丰满。前四章都没出现系统的人,更不用说追,都是罗列一些数据和流程。或许有点迎合市场需求而出版,有点可惜,快递员本可以就当前比较火的外卖员研究的补充或看到另一面。更推荐孙和陈的著作。
3 有用 胡安焉 2025-03-21 16:50:29 四川
书的前半部分,对加盟制快递企业的出现、发展、组织、运作和管理方式等有很深入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书的后半部分,提出个人从业者利用自身的人际关系网络化解快递企业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系统等造成的压迫和伤害的各种方式——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视角。但现实中问题的复杂程度和严峻性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解决。
0 有用 赵斯基 2025-05-01 13:00:17 四川
劳动过程部分和作者的几篇论文差别没有特别大,多了几个小节和例子。整体发现不太“新”也没有很理论化,“系统”只存在于终端的弹窗和流程描述。不过前几章回顾快递行业史是有必要的,加盟和直营的差异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劳动过程的嵌入以及快递流程各主体互动。最后,第七章只有十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