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老漂一族带娃记》是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作者聚焦“老漂”一族:他们受儿女邀请,离开熟悉的家乡,脱离原有的生活圈子,“漂”至陌生的大城市,开启了异地生活、带娃之路。等待他们的,有天伦之乐的幸福,还有隐藏在背后的巨大困境:精神空巢、文化差异、隔代教育、语言不通、家庭矛盾等等。并由“老漂”一族延申至月嫂、育儿嫂、保姆等以“带娃”谋生方式的群体,以细腻的笔触,将这一社会群体的真实生活剥洋葱一般展现在读者面前。真实感人的同时,也引发共鸣:何处安心是吾乡?
80后,青年作家,籍贯江西永新,现居东莞
推荐周齐林《老漂一族带娃记》,视角独特,关注城市中“老漂”这一群体,文笔细腻凝练,篇篇精彩,值得一读!
视角选取有新意,能触动身处其中之人的共鸣,内容和表达都比较真诚,可以和《出走的决心》结合起来看。总之,生娃是起点,带娃养娃育娃才是漫漫征程。 PS:首次参与图书条目设置,可惜没找到合适的封面…
读周齐林的《老漂一族带娃记》,读出的是一种无奈、隐忍,还有假装的坚强,在一种社会责任和温度中蔓延,在两难的境地,努力开出温情的花朵。这种沉重的思考,让心疼了一下又一下……
老漂带娃,是新时代城市里的一大特色。作者周齐林老师抓住这个时代的新特点,书写很多老漂一族,进城带孙子的经历,反映这一支老年劳动大军的艰辛与不易。故事真实感人。揭示如今打工族的不易,他们的父母更不易。这是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内容贴近社会热点,关注当下社会主题的非虚构长篇作品,值得拜读学习!每一篇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从不同角度叙写城乡转型过程中乡村老年人的困境和疼痛。掩卷而思,文学作品就当是这样的现实主义,写当下,写人心,写现实!从作品里能读到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也!而且作者以场景叙事为手段,有极强的代入感,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沉浸在一个个鲜活的“老漂”们的世界里。其实,《老漂带... 内容贴近社会热点,关注当下社会主题的非虚构长篇作品,值得拜读学习!每一篇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从不同角度叙写城乡转型过程中乡村老年人的困境和疼痛。掩卷而思,文学作品就当是这样的现实主义,写当下,写人心,写现实!从作品里能读到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也!而且作者以场景叙事为手段,有极强的代入感,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沉浸在一个个鲜活的“老漂”们的世界里。其实,《老漂带娃记》中这些老漂的痛,也是年轻人的痛,是时代之痛!社会之痛! (展开)
> 更多书评 4篇
> 1人在读
> 23人读过
> 4人想读
订阅关于老漂一族带娃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若桐 2025-02-15 20:33:37 广东
推荐周齐林《老漂一族带娃记》,视角独特,关注城市中“老漂”这一群体,文笔细腻凝练,篇篇精彩,值得一读!
4 有用 momo 2025-02-14 14:24:04 北京
视角选取有新意,能触动身处其中之人的共鸣,内容和表达都比较真诚,可以和《出走的决心》结合起来看。总之,生娃是起点,带娃养娃育娃才是漫漫征程。 PS:首次参与图书条目设置,可惜没找到合适的封面…
1 有用 豆友lYqw9ZRB-0 2025-02-15 22:32:23 吉林
读周齐林的《老漂一族带娃记》,读出的是一种无奈、隐忍,还有假装的坚强,在一种社会责任和温度中蔓延,在两难的境地,努力开出温情的花朵。这种沉重的思考,让心疼了一下又一下……
1 有用 豆友DVaq4thtms 2025-02-15 23:32:40 陕西
老漂带娃,是新时代城市里的一大特色。作者周齐林老师抓住这个时代的新特点,书写很多老漂一族,进城带孙子的经历,反映这一支老年劳动大军的艰辛与不易。故事真实感人。揭示如今打工族的不易,他们的父母更不易。这是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1 有用 云南易庄 2025-02-15 19:10:25 云南
内容贴近社会热点,关注当下社会主题的非虚构长篇作品,值得拜读学习!每一篇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从不同角度叙写城乡转型过程中乡村老年人的困境和疼痛。掩卷而思,文学作品就当是这样的现实主义,写当下,写人心,写现实!从作品里能读到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也!而且作者以场景叙事为手段,有极强的代入感,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沉浸在一个个鲜活的“老漂”们的世界里。其实,《老漂带... 内容贴近社会热点,关注当下社会主题的非虚构长篇作品,值得拜读学习!每一篇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视角,从不同角度叙写城乡转型过程中乡村老年人的困境和疼痛。掩卷而思,文学作品就当是这样的现实主义,写当下,写人心,写现实!从作品里能读到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是也!而且作者以场景叙事为手段,有极强的代入感,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沉浸在一个个鲜活的“老漂”们的世界里。其实,《老漂带娃记》中这些老漂的痛,也是年轻人的痛,是时代之痛!社会之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