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悉达多》版本太多了,这版还是有一些特色的。一个是封面,手绘封面,是市面上现有版本里可以进入我审美前三的封面;另一个是翻译,与姜乙那本各有千秋。姜乙之于《悉达多》,好比林少华之于《挪威的森林》,译者在作者之上是有自己加工润色的部分,并且非常成功;而徐进夫这个版本最大的特点是译者本身也对宗教深有研究,所以在宗教层面的理解转述会更有心得。
呼,时隔这么多年重读,发现《悉达多》虽仍不能了解通透,但对每个时间段的自己都同样重要。新版装帧很贴内容,混彩尘世之中浮一只清亮小舟,动静相抵又相契。译文咱一介番薯很难评判,但黑塞的译文求得不是华美或精准,但求意思传达清楚,便能读得顺畅。近一百页的注释仿佛小字典,即使单独翻阅也能有所得。丑萌的主角MBTI书签也莫名适合黑塞的文字。初读时的感受与如今大为不同,摘录一段留给再次上路的自己:“我们永远想象不出宇宙一次一次生灭时的景象,就像我们理解不了人的自我意识在一次一次轮转中得到净化或玷污的机理。悉达多靠躯体的移动接近心灵流转的圆融,我们也是一样,靠移动来化解这种焦虑。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那站点不过是一座座名为死亡的桥墩,支撑起了沿时间前行的路面,永不被恶念冲垮。”
黑塞的《悉达多》很奇特,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寓言;既有叙事的外壳,又有诗的内核;既是对东方智慧的西方诠释,又是超越地域的人生探索。这部出版于百年前的作品,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闪烁着惊人的现代性光芒。究其原因,或许正在于黑塞创造性地将“河流”这一意象转化为动态的哲学隐喻,以文学构建了关于一个“流浪者”自我认知的辩证诗学。
An dieser bitteren reise, die zum himmel führt. Durch widrigkeiten erreichen wir die sterne.
禅意,轮回,命运,不能全懂,但非常隽永
这一版的封面真是长到了我的审美上,如此经典的书就应该搭配如此精美的设计和装帧。
这版封面设计很好看,我永远推荐黑塞的《悉达多》,值得N刷
人生起起伏伏,营营役役,悉达多将它们割裂拆散,一开始试图用伏伏与役役去压制起起和营营,将一半的自我幽禁起来,表面看起来成功,但是很明显的缺失令他迷茫。然后他渡河,渡人生的河,渡心河,带着那个自以为驯服了的自我去到未知的另一边,他以为全新而又完整的自己在自由之境欢腾享受,但他依然是只是一半的自己。结尾悉达多终于找到自己,一直在渡河,渡己也渡人,他终于完整了。这使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的伍尔夫的一句话,我有根,但我流动。精辟啊,我的神!
梳理黑塞的作品,很难忽略东方文化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黑塞的外祖父曾在印度传教多年,东方宗教精神很早便沁入他的心灵,成年后的黑塞也多次转向佛学、道家思想寻求救赎之道。《悉达多》这部小说便彻底地将黑塞所理解的佛、道、基督教的东西方思想融合在一起,讲述古印度婆罗门贵族青年悉达多因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先后经历沙门苦行、聆听佛陀教义、体验世俗享乐、顿悟后,获得关于自我、生命本质和永恒的智慧。 黑塞作品的文字诗意纤敏,叙事中饱含哲学思辨,更揭示了个体如何在混乱中通过内在探索实现和解,如同“暴风雨中的灯塔”,常常给予迷惘者抚慰和支持,使他们最终回归内心的和谐安宁。 ps.译者徐进夫,对佛理很有研究,本书的译注值得一看。
了解了下译者的情况,原来徐进夫先生曾师从南怀瑾,对禅学深有研究,怪不得译文典雅的同时,花了大功夫做了很多注释,这确实和其他《悉达多》的译本区分开了,对于了解东方智慧有一个入门或者进阶的效果。读起来很舒服,赞~~
我认为,此书前150页的悉达多平生,远远不及最后20页的黑塞小传。抽象,迷离,反叛,以及至死地不妥协,黑塞对自己人生的全部感知才是艺术。
多年前在Kindle读过姜乙译本的《悉达多》,读这个版本,纯粹是因为与《德米安》一起配成一套,留下纸质版的纪念。 但这个译本确实给了我非常大的惊喜——除了语言本身的美感,详尽的译注及后记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宝藏! 重读经典,除了再次体验这本长诗般的小说,更在佛教注解中对其中的哲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当然,这次依旧留下了许多不甚理解的地方。但就正如悉达多与佛陀的交谈一般,许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在时间的长河中去寻找到答案,无法在教诲与言句中寻得。
书中流淌着浓郁的佛学思想,但并非枯燥乏味的说教。悉达多与船夫在河边观察水流的场景,就如同现代人在面对困境时进行的自我对话。书中提到“时间并不存在”,并非是否定时钟的转动,而是提醒我们不要被焦虑所束缚。新版译者徐进夫特意增加的3万字注解,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向导,引领读者穿越印度文化的迷雾,去理解“渡人自渡”的深刻含义——封面上的那叶扁舟,正是这种精神觉醒的直观象征。
简单智慧的语言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上路,自己体验,自己顿悟。
翻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黑塞曾说,“马克思和我之差异,除了他涉及的维度大大超过我之外,就在于他想改变世界,我则想改变个人;他直面群众,我直面个人。”《悉达多》充分体现了“自我向内”的探索,主人公所追求的亦是“自我”,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学角度来看,《悉达多》所呈现的是个体的一种“自性化”进程。此次对《悉达多》的阅读,我特意选择了北京贝贝特团队精心呈现的版本,好的译本是我们深入文字的窗口,徐进夫老师的译本,形神兼具地传达出了黑塞文字中的意境与韵味,更有3万字的精微译注,使我们读懂这部作品的阶梯。
跟姜乙的译本又是两个风味
这本书我读得很慢很慢,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跨越百年,它的智慧依然不朽。书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狠狠地震颤着我的灵魂,发出深深地共鸣,给迷茫焦虑的我,就像黑夜里撕开了一道光亮的口子,一点一点引导我找到出路……
这本书充满印度佛教色彩,喜欢的人会爱不释手,不喜欢的会弃之如敝履,恰好我是中间的那个。此版本名妓叫渴慕乐,其他版本叫迦摩罗,感觉叫渴慕乐更贴切人物形象。上班时间摸鱼看完,很空的一本书,过于精神化和理想主义,借用一个豆友的评论就是“好像看懂了,但又什么都没懂”,这种玄之又玄的好像也算有趣?
> 悉达多
5 有用 影随茵动 2025-02-28 10:27:48 北京
《悉达多》版本太多了,这版还是有一些特色的。一个是封面,手绘封面,是市面上现有版本里可以进入我审美前三的封面;另一个是翻译,与姜乙那本各有千秋。姜乙之于《悉达多》,好比林少华之于《挪威的森林》,译者在作者之上是有自己加工润色的部分,并且非常成功;而徐进夫这个版本最大的特点是译者本身也对宗教深有研究,所以在宗教层面的理解转述会更有心得。
3 有用 小米=qdmimi 2025-03-19 18:53:41 山东
呼,时隔这么多年重读,发现《悉达多》虽仍不能了解通透,但对每个时间段的自己都同样重要。新版装帧很贴内容,混彩尘世之中浮一只清亮小舟,动静相抵又相契。译文咱一介番薯很难评判,但黑塞的译文求得不是华美或精准,但求意思传达清楚,便能读得顺畅。近一百页的注释仿佛小字典,即使单独翻阅也能有所得。丑萌的主角MBTI书签也莫名适合黑塞的文字。初读时的感受与如今大为不同,摘录一段留给再次上路的自己:“我们永远想象不出宇宙一次一次生灭时的景象,就像我们理解不了人的自我意识在一次一次轮转中得到净化或玷污的机理。悉达多靠躯体的移动接近心灵流转的圆融,我们也是一样,靠移动来化解这种焦虑。一个街区到另一个街区,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那站点不过是一座座名为死亡的桥墩,支撑起了沿时间前行的路面,永不被恶念冲垮。”
2 有用 威尼斯男人 2025-04-19 10:49:41 江苏
黑塞的《悉达多》很奇特,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寓言;既有叙事的外壳,又有诗的内核;既是对东方智慧的西方诠释,又是超越地域的人生探索。这部出版于百年前的作品,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闪烁着惊人的现代性光芒。究其原因,或许正在于黑塞创造性地将“河流”这一意象转化为动态的哲学隐喻,以文学构建了关于一个“流浪者”自我认知的辩证诗学。
3 有用 Lamour 2025-03-22 10:56:39 广东
An dieser bitteren reise, die zum himmel führt. Durch widrigkeiten erreichen wir die sterne.
1 有用 弋江超人 2025-03-24 13:05:59 北京
禅意,轮回,命运,不能全懂,但非常隽永
1 有用 aosjow 2025-03-19 19:11:38 北京
这一版的封面真是长到了我的审美上,如此经典的书就应该搭配如此精美的设计和装帧。
2 有用 lingsama 2025-03-26 13:57:28 河北
这版封面设计很好看,我永远推荐黑塞的《悉达多》,值得N刷
1 有用 绫濑萝 2025-04-11 13:55:21 广东
人生起起伏伏,营营役役,悉达多将它们割裂拆散,一开始试图用伏伏与役役去压制起起和营营,将一半的自我幽禁起来,表面看起来成功,但是很明显的缺失令他迷茫。然后他渡河,渡人生的河,渡心河,带着那个自以为驯服了的自我去到未知的另一边,他以为全新而又完整的自己在自由之境欢腾享受,但他依然是只是一半的自己。结尾悉达多终于找到自己,一直在渡河,渡己也渡人,他终于完整了。这使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的伍尔夫的一句话,我有根,但我流动。精辟啊,我的神!
2 有用 Xiao的储藏间 2025-04-16 19:21:38 海南
梳理黑塞的作品,很难忽略东方文化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黑塞的外祖父曾在印度传教多年,东方宗教精神很早便沁入他的心灵,成年后的黑塞也多次转向佛学、道家思想寻求救赎之道。《悉达多》这部小说便彻底地将黑塞所理解的佛、道、基督教的东西方思想融合在一起,讲述古印度婆罗门贵族青年悉达多因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先后经历沙门苦行、聆听佛陀教义、体验世俗享乐、顿悟后,获得关于自我、生命本质和永恒的智慧。 黑塞作品的文字诗意纤敏,叙事中饱含哲学思辨,更揭示了个体如何在混乱中通过内在探索实现和解,如同“暴风雨中的灯塔”,常常给予迷惘者抚慰和支持,使他们最终回归内心的和谐安宁。 ps.译者徐进夫,对佛理很有研究,本书的译注值得一看。
0 有用 lingamo 2025-03-22 04:36:03 山东
了解了下译者的情况,原来徐进夫先生曾师从南怀瑾,对禅学深有研究,怪不得译文典雅的同时,花了大功夫做了很多注释,这确实和其他《悉达多》的译本区分开了,对于了解东方智慧有一个入门或者进阶的效果。读起来很舒服,赞~~
0 有用 Citrus 2025-04-07 10:01:56 北京
我认为,此书前150页的悉达多平生,远远不及最后20页的黑塞小传。抽象,迷离,反叛,以及至死地不妥协,黑塞对自己人生的全部感知才是艺术。
0 有用 王小一 2025-04-25 15:10:58 广东
多年前在Kindle读过姜乙译本的《悉达多》,读这个版本,纯粹是因为与《德米安》一起配成一套,留下纸质版的纪念。 但这个译本确实给了我非常大的惊喜——除了语言本身的美感,详尽的译注及后记绝对是值得一读的宝藏! 重读经典,除了再次体验这本长诗般的小说,更在佛教注解中对其中的哲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当然,这次依旧留下了许多不甚理解的地方。但就正如悉达多与佛陀的交谈一般,许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在时间的长河中去寻找到答案,无法在教诲与言句中寻得。
0 有用 暗夜大佬 2025-04-26 16:01:48 福建
书中流淌着浓郁的佛学思想,但并非枯燥乏味的说教。悉达多与船夫在河边观察水流的场景,就如同现代人在面对困境时进行的自我对话。书中提到“时间并不存在”,并非是否定时钟的转动,而是提醒我们不要被焦虑所束缚。新版译者徐进夫特意增加的3万字注解,就像一位知识渊博的向导,引领读者穿越印度文化的迷雾,去理解“渡人自渡”的深刻含义——封面上的那叶扁舟,正是这种精神觉醒的直观象征。
0 有用 badrabbit 2025-03-20 08:41:08 广东
简单智慧的语言
0 有用 揚一 2025-04-10 15:55:41 北京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上路,自己体验,自己顿悟。
0 有用 一工 2025-04-26 22:34:28 广东
翻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0 有用 書海漂流記 2025-04-23 20:36:10 河北
黑塞曾说,“马克思和我之差异,除了他涉及的维度大大超过我之外,就在于他想改变世界,我则想改变个人;他直面群众,我直面个人。”《悉达多》充分体现了“自我向内”的探索,主人公所追求的亦是“自我”,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学角度来看,《悉达多》所呈现的是个体的一种“自性化”进程。此次对《悉达多》的阅读,我特意选择了北京贝贝特团队精心呈现的版本,好的译本是我们深入文字的窗口,徐进夫老师的译本,形神兼具地传达出了黑塞文字中的意境与韵味,更有3万字的精微译注,使我们读懂这部作品的阶梯。
0 有用 Oscar 2025-04-28 10:28:11 新加坡
跟姜乙的译本又是两个风味
0 有用 皓舒读书 2025-04-08 20:40:48 四川
这本书我读得很慢很慢,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跨越百年,它的智慧依然不朽。书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狠狠地震颤着我的灵魂,发出深深地共鸣,给迷茫焦虑的我,就像黑夜里撕开了一道光亮的口子,一点一点引导我找到出路……
0 有用 柳如烟。 2025-04-16 16:50:45 湖南
这本书充满印度佛教色彩,喜欢的人会爱不释手,不喜欢的会弃之如敝履,恰好我是中间的那个。此版本名妓叫渴慕乐,其他版本叫迦摩罗,感觉叫渴慕乐更贴切人物形象。上班时间摸鱼看完,很空的一本书,过于精神化和理想主义,借用一个豆友的评论就是“好像看懂了,但又什么都没懂”,这种玄之又玄的好像也算有趣?